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井专利>正文

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及高跟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3664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设置于鞋内并对穿着者的脚底进行支撑,包括软质面层及呈弹性片状结构的弹性支撑片,软质面层贴附于弹性支撑片上,弹性支撑片的长度自软质面层的脚跟部至少延伸至软质面层的脚掌部,弹性支撑片的宽度与脚底的宽度相匹配,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能根据穿着者的体重而自动调整其与穿着者的脚底的接触部位,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而降低脚底在单位面积内所受到的压强,还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更轻且具有柔性缓冲效果,从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具有质轻、结构简单且穿着舒适性更好的优点。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高弹性鞋中底的高跟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中底,尤其涉及一种使穿着者的穿着更舒适的高弹性鞋中底及具有该高弹性鞋中底的高跟鞋。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质好、轻便及时尚的产品总是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在制鞋行业中,由于高跟鞋能提升女性的整个身体的骨架,同时还使女性的整个身体挺拔起来,从而令到女性穿着者更有自信,且姿态更优雅,从而为高跟鞋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高跟鞋包括鞋面、鞋底及鞋跟这三大部分,而鞋底包含有与鞋面连接的大底及设置于大底上的鞋中底,其中,鞋中底的厚度在高跟鞋中有严格的要求,同时,鞋中底还必须要满足支撑穿着者体重的强度要求,因此,鞋中底在满足支撑强度的条件下做得越薄越好,且鞋中底根据其承载脚底的部位不同包括脚跟部和脚掌部,脚跟部与人体的脚后跟相匹配对应,脚掌部与人体的脚掌相匹配对应;具体到高跟鞋,脚跟部与高跟鞋的鞋跟对应,脚掌部与高跟鞋的着地部对应,人体的重量分别通过鞋跟和着地部这两个部位被支撑,从而能平稳穿着高跟鞋行走。如图I所示,现有的鞋中底200包括有与穿着者的脚底接触的上硬质层210、粘于上硬质层210底面的中硬质层220、粘于中硬质层220底面的下硬质层230及嵌设于中硬质层220中的细长的铁条240,使得由铁条240、上硬质层210、中硬质层220及下硬质层230形成的鞋中底200又硬且不具有弹性,故在穿着者的脚底支撑于该鞋中底200上时,其没法自动地调整与穿着者的脚底的接触部位,以增加两者之间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穿着者的脚底在单位面积内受到的压强更大;又由于与穿着者的脚底接触的硬质底层210没法对穿着者的脚底进行柔性的缓冲作用,故使得现有的鞋中底200的穿着舒适性极差而没法满足穿着者对穿着舒适性的要求;再者,由铁条240、上硬质层210、中硬质层220及下硬质层230形成的鞋中底200存在结构复杂及太笨重的缺陷,进一地使得现有的鞋中底200没法满足穿着者对穿着舒适性的要求。同时,为了避免人体直接踩在铁条240上的不适感,上硬质层210及下硬质层230 —般选用容易加工但是也有较高硬度的材料制作,长时间踩在较硬的包裹材料上会感到脚掌疼痛。且铁条240非常坚硬但是没有弹性,刚性太大的铁条240给脚弓很大的反作用力,穿着时间久了以后会导致脚弓酸痛并致使脚踝受损。对于任何款式的高跟鞋,优美的外观造型十分重要,这就必须限制高跟鞋结构层中底的厚度,才可以保证附着了其它附件后的鞋子还能轻巧和精致。原有结构的中底因为厚度和材料性能所限,满足了支撑安全后很难再满足穿着舒适的要求。所以在现有的技术下,往往都是通过在高跟鞋内底上增设鞋垫来提高舒适度,但是由于鞋子内腔空间狭窄,鞋垫的厚度都极其有限,太薄的鞋垫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致使原有中底的高跟鞋其实很难通过增设鞋垫来提高舒适度。在保证高跟鞋优美造型和穿着支撑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跟鞋的舒适度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样,在除高跟鞋以外的鞋子的鞋中底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因此,急需要一种能满足穿着者对穿着舒适性要求且结构简单的高弹性鞋中底及具有该高弹性鞋中底的高跟鞋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穿着者对穿着舒适性要求且结构简单的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穿着者对穿着舒适性要求且结构简单的高跟鞋。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设置于鞋内上并对穿着者的脚底进行支撑,其中,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包括软质面层及呈弹性片状结构的弹性支撑片,软质面层贴附于弹性支撑片上,弹性支撑片的长度自软质面层的脚跟部至少延伸至软质面层的脚掌部,弹性支撑片的宽度与脚底的宽度相匹配。较佳地,弹性支撑片的宽度延伸至对应的大底与鞋面的连接叠合处。较佳地,软质面层和弹性支撑片成一体结构。较佳地,弹性支撑片为金属片。较佳地,弹性支撑片的前端与水平地面平行,弹性支撑片的后端朝远离水平地面方向向上倾斜,且弹性支撑片的前端与弹性支撑片的后端之间连接有弧形过渡的弯曲结构。较佳地,弹性支撑片上具有若干加强筋。较佳地,加强筋沿弹性支撑片的后端至前端方向设置。较佳地,弹性支撑片的前端设置有镂空结构,弹性支撑片的后端设置有供与鞋跟固定连接用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高跟鞋包括大底、鞋面、鞋跟及前述的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较佳地,弹性支撑片的宽度延伸至对应的大底与鞋面的连接叠合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软质面层贴附于呈弹性片状结构的弹性支撑片上,弹性支撑片的长度自软质面层的脚跟部至少延伸至软质面层的脚掌部,且弹性支撑片的宽度与脚底的宽度相匹配,故在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支撑不同体重的穿着者时,使弹性支撑片带动软质面层产生与穿着者的脚底相对应的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能根据穿着者的不同体重自动的调整该高弹性鞋中底与穿着者的脚底的接触部位,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穿着者的脚底在单位面积内受到的压强极小,再结合软质面层对脚底起柔性缓冲的作用,进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在满足支撑强度的条件下具有更轻的重量及更好的穿着舒适性而满足穿着者对舒适性的要求;又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仅由软质面层及弹性支撑片构成,故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的结构得到简化。同理,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故本专利技术的高跟鞋同样能更好地满足穿着者对舒适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鞋中底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的分解图。图4是应用有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的高跟鞋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10设置一鞋内并用于对穿着者的脚底进行支撑,其中,本专利技术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10包括软质面层11及呈弹性片状结构的弹性支撑片12,软质面层11贴附于弹性支撑片12上,弹性支撑片12的长度自软质面层11的脚跟部111至少延伸至软质面层11的脚掌部112,弹性支撑片12的宽度与脚底的宽度相匹配。具体地,在达到对穿着者的支撑强度的条件下,弹性支撑片12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脚底的宽度,或者略小于脚底宽度;较优是,弹性支撑片12的宽度延伸至如图4中对应的大底20与鞋面30的连接叠合处,以使弹性支撑片12对穿着者进行可靠支撑的同时,也为它产生的弹性形变提供所需要的空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软质面层11与脚底相匹配且与该脚底相接触,为脚底提供柔性的缓冲效果,且软质面层11较优为由发泡聚氨酯(英文简称为PU)、发泡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英文简称为PUA)或发泡橡校形成的软质面层11,以降低成本并具有良好的柔性缓冲效果;而弹性支撑片12较优为金属片,尤其为由弹簧钢形成的金属片以具有更优的弹性形变性能及更好的支撑性能。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软质面层11和弹性支撑片12成一体结构,以使得软质面层11与弹性支撑片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弹性支撑片的高弹性鞋中底,设置于鞋内并对穿着者的脚底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性鞋中底包括软质面层及呈弹性片状结构的弹性支撑片,所述软质面层贴附于所述弹性支撑片上,所述弹性支撑片的长度自所述软质面层的脚跟部至少延伸至所述软质面层的脚掌部,所述弹性支撑片的宽度与所述脚底的宽度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井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