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运动用品技术领域的弹性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利用所述弹性单元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弹性结构能更轻松与所述接触面脱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效果好的弹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鞋类或运动用品的弹性缓冲效果不理想。就拿鞋子来说,据一些研究显示,人们于行走时,脚部所承受力量可高达人体重量的两倍,步行在人们日常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产生脚部酸痛等症状情形并非少见,因此鞋子的设计除了造型之外,相关行业者莫不针对鞋子的穿着舒适性钻研改良,以希望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为了分散脚部之承载重量,常见作法是在鞋内中底设置一软质材料层、空气缓冲层,或是增加鞋底的厚度,以达到降低脚部所受冲击力量。然而,增加软质材料的作法在持续使用后易产生弹性疲乏的现象,大幅减损其吸收冲击力量的功能,而增加鞋底的厚度,则因鞋底本身具有一定硬度,虽能降 低脚部所受冲击力量,但使用者穿着时,容易产生不舒适感,其弹性缓冲效果不理想而且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效果好、使用舒适的弹性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弹性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利用所述弹性单元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弹性结构能更轻松与所述接触面脱离。较佳地,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较佳地,所述弹性基部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材的底面上。较佳地,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的倾斜角介于O度-80度之间,弹性缓冲效果好。较佳地,所述倾斜角度为45度,其弹性缓冲效果最佳。较佳地,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尖状结构。较佳地,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平台结构。较佳地,所述弹性结构呈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较佳地,所述基材呈挠性结构。较佳地,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爪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利用所述弹性单元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弹性结构能更轻松与所述接触面脱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I 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弹性结构,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I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2,所述弹性基部2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3a,每一所述弹性基部2上的弹性件3a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3,利用所述弹性单元3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3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3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弹性结构能更轻松与所述接触面脱离,且利用本技术可以运用于鞋底或者其它运动用品,譬如睡袋、止滑护膝、工作手套等,适用范围广。较佳地,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3的倾斜角Θ介于O度-80度之间,弹性缓冲效果好。优选地,所述倾斜角Θ为45度,其弹性缓冲效果最佳。譬如利用本技术运用于鞋底时,当使用者踩踏到地面时,所述弹性件3a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而使所述弹性件3a压缩让Θ角变小,如此一来,即能吸收使用者踩踏到地面的力量,而当使用者的脚部离开地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件3a回复原状所产生的弹力,让使用者更轻松的前进,如此不但能降低使用者于步行时所受冲击力量,以避免造成脚部伤害,且能有效兼顾穿着舒适性,极具实用价值。且正由于所述弹性件3a为斜角结构,更加有利于增加其与地面的抓力,增强运动系数。具体地,所述弹性件3a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结构紧凑。较佳地,所述弹性基部2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材I的底面上,即所述弹性基部2可呈平行、垂直、环形等形状排列于所述基材I底面上。其中,如图I或2所示,较佳地,所述弹性件3a的端部呈尖状结构。当然,所述弹性件3a的端部亦可呈平台结构,如图3或4所示。或者,亦可如图5或6所示,所述弹性件3a的端部呈爪状结构,所述弹性件3a的内侧凸设有锥体3al,且由所述弹性件3a围合形成的弹性单元3的中部凸设有凹凸图案层3a2。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结构呈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较佳地,所述基材I呈挠性结构,例如所述基材可为柔性布料或其它可挠性基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I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2,所述弹性基部2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3a,每一所述弹性基部2上的弹性件3a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3,利用所述弹性单元3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3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3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述弹性结构能更轻松与所述接触面脱离。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基部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材的底面上。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的倾斜角介于O度_80度之间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45度。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尖状结构。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平台结构。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呈一体式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呈挠性结构。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呈爪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运动用品
的弹性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利用所述弹性单元的放射状结构使得弹性结构的弹性效果更好,当弹性结构与接触面接触受力时,所述弹性单元向外进一步放射吸收与接触面产生的冲击力,当所述弹性结构离开接触面时,则可藉由所述弹性单元回复原状所述产生的弹力,使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底面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基部,所述弹性基部的向外凸伸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基部上的弹性件围合形成呈放射状的弹性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业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疆皓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