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482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鞋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对于申请号为201120303004.9的专利申请中提出的一种鞋底及鞋的中空减震模块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包括中底、外底,所述中底底面设置有中底通气口;所述外底包括底片和若干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设置在所述底片上为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位置设置有中空减震模块开口,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平行所述底片的截面面积,所述减震垫片的底片一面贴合在所述中底上;所述中底通气口的位置和所述外底通气口位置上下对应,所述中底上表面环境通过中底通气口、外底通气口和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相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技术背景申请号为201120303004. 9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减震模块的减震鞋底及鞋。该专利申请的所述减震鞋底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具有弹性的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沿鞋底横向并排排列,沿所述鞋底下表面纵向有若干排所述沿鞋底横向并排排列的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之间为气流通道;所述中空减震模块为具有横向贯通的镂空部分的减震块,贯穿所述镂空部分的中空减震模块的轴线平行所述减震鞋底平面;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部的镂空部分或所述中空减震模块之间或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形状具有使所述减震鞋底沿其横向稳定的稳定结构。该技术鞋底节省材料,并且沿鞋底横向稳定,适于搭配鞋底透气设计。同时该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减震鞋底的鞋。在·求学过程中,考虑到该专利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即用于减震的中空减震模块的稳定性略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申请号为201120303004. 9的专利申请中的一种具有中空减震模块的减震鞋底及鞋的中空减震模块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同时解决鞋内换气不畅的技术问题和足底疲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减震结构稳定的、便于换气的、具有足底按摩功能的减震换气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底面设置有贯通中底上下表面的通气口 ;所述外底包括底片和若干具有弹性的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设置在所述底片一面上,且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底片通气口,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平行所述底片的截面面积,所述底片另一面贴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上;所述中底上表面通过中底通气口、底片通气口和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相通。所述外底的材料为橡胶材料或TPU材料,所述中底的材料为EVA材料。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壁厚为I. 5mm-3mm。所述外底设置在对应鞋底前脚掌和/或后脚跟部位,所述中底对应脚尖部分的前部和对应脚跟部分的后部具有向外底方向突出的保护块,所述外底设置在所述保护块之间。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在所述底片上沿所述减震换气鞋底纵向成列排布,沿所述减震换气鞋底横向成行排布,所述中空减震模块之间为沟槽。所述底片通气口和所述中底通气口的形状、大小相等,所述底片通气口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3mm-15mm。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长度为25mm-35mm,宽度为20mm-30mm,高度为7mm-18mm。 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底面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向外突出,为凸起面。所述沟槽的宽度为3mm—7mm。所述鞋还包括透气的内底,所述鞋为运动鞋、休闲鞋。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I、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底面设置有贯通中底上下表面的通气口 ;所述外底包括底片和若干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设置在 所述底片一面上,且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底片通气口,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平行所述底片的截面面积,所述减震垫片的底片另一面贴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上;所述中底上表面通过中底通气口、底片块通气口和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相通。上述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是,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受到压缩形变实现减震效果,同时,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内腔内的空气会被挤压出中空减震模块形成气流,由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平行所述底片的截面面积,故该气流的流速较快,可以帮助使用该鞋底的鞋的鞋内透气,同时随着中底通气口面积设计的进一步缩小,该气流还可以起到对足底的气流按摩作用。由于本技术的中空减震模块的四周均有侧壁连接固定,起到支撑作用,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减震模块稳定性更好。2、所述外底的材料为橡胶材料或TPU材料,所述中底的材料为EVA材料。采用弹性材料以提高中空减震模块受压变形后减震性能。3、所述减震垫片设置在对应鞋底前脚掌和/或后脚跟部位,所述中底对应脚尖部分的前部和对应脚跟部分的后部具有向外底方向突出的保护块,所述外底设置在所述保护块之间,所述保护块的高度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相当或略低。4、所述中空减震模块沿所述减震换气鞋底纵向成列排布,沿所述减震换气鞋底横向成行排布,所述中空减震模块之间为沟槽。所述沟槽用于为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提供受压形变空间。5、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底面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向外突出。该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是使减震模块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I——中底和外底贴合在一起的减震换气鞋底立体图图2——中底和外底贴合在一起的减震换气鞋底侧视图图3——中底和外底贴合在一起的减震换气鞋底仰视图图4——外底仰视图图5-外底俯视图图6——外底截面图图7——中底仰视图图8——中底俯视图1一中底,11一中底通气口2一夕卜底,21—中空减震模块,22一沟槽,23—保护块,24一底片,25—底片通气口,26—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I到图7,所述减震换气鞋底包括中底I和外底2,所述中底I底面设置有贯通中底I上下表面的通气口(图7),所述外底2包括底片24和若干具有弹性的中空减震模块21(图6),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设置在所述底片24 —面上,且为具有中空减震模块内腔26的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24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底片通气口 25,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之间为沟槽22(见图1-4)。优选地,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的壁厚为I. 5mm-3mm (见图6)。优选地,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的带开口中空封闭结构为带 开口的中空长方体,设置底片24上的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沿鞋中底纵向成列排布,沿鞋中底横向成行排布。优选地,每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的底面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向外突出。优选地,中空减震模块21的长度为25mm-35mm,宽度为20mm-30mm,高度为7mm-18mm。当中空减震模块21受压压缩变形后,所述沟槽22可以为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提供形变空间。优选地,所述沟槽22的宽度为3mm-7mm。所述外底2的底片24的另一面贴合在所述鞋中底I下表面,所述外底2具有中空减震模块21的一面与地面相接触,为鞋底提供支撑和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外底2的底片24贴合在对应鞋中底I前脚掌和/或后脚跟部位,所述中底I对应脚尖部分前部和对应脚跟部分的后部具有向外底2方向突出的保护块23(见图1-3),所述外底设置在所述保护块23之间,保护块23的高度与中空减震模块21相当或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的高度略低,所述保护块23对其间的中空减震模块21提供保护。优选地,所述外底2的材料为橡胶材料或TPU材料,所述中底的材料为EVA材料。如图4所不,为外底2仰视图。所述外底2包括底片24和若干中空减震I旲块21,所述中空减震模块21设置在所述底片24 —面上,且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24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换气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底面设置有贯通中底上下表面的通气口;所述外底包括底片和若干具有弹性的中空减震模块,所述中空减震模块设置在所述底片一面上,且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封闭结构,在所述底片上对应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底片通气口,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平行所述底片的截面面积,所述底片另一面贴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上;所述中底上表面通过中底通气口、底片通气口和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开口与所述中空减震模块内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博丁思恩郑荣大黄雪琼郑艺文余常彬
申请(专利权)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