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松树蔸种植茯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2627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松树蔸种植茯苓的方法,包括削皮,斩侧根,选种,选择菌丝引,接种,管理和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收效快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草药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茯苓性味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随着我国中药制药业的发展,茯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茯苓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人工用松树蔸种植茯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削皮,将松树蔸外表皮削除;2、斩侧根,在冬季露晒树蔸时,在距离树蔸一米处挖一圈沟宽20厘米、深度与根深定,将侧根斩断;3、选种,选择菌丝引,所述菌丝引是经人工培养的茯苓菌种,用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作培养基,将土豆去皮、切片,置锅中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加琼脂和葡萄糖,溶化后分装于试管中,做成试管斜面,管口塞上棉塞,经高压灭菌,然后在无菌操作下,用灭菌接种针刮取黄豆大小的白色苓肉放在已准备好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2°C—25°C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周左右试管斜面可以长满白色绒状菌丝,这就是母种,再将母种扩大培养,这种扩大培养的菌种叫原种,培养原种所用培养基的配方为干净松木屑30-40公斤,麸皮5公斤,红糖2公斤,石膏粉O. 5公斤,加水适量,配好料后装入500毫升的广口瓶中,压实,中央扎一个达到瓶底的孔洞,瓶口塞上棉球,高压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4、接种,在清明至小暑时,用斧头将当年冬季准备好的松树蔸顶端砍成侧边臂长40厘米,宽10-20厘米、厚3厘米的新口子,将菌种贴上,覆土盖过树蔸接种部分,然后在树蔸周围撒上灭蚁的呋喃丹100克左右即可,树蔸最好加放泡桐料,以便传引快,也可作补窑之用,树蔸放菌种量,以蔸直径30厘米为标准计算,每个蔸放种8瓶;5、管理,接种后7-15天普遍检查一次,发现未传引的,应及时用菌种或取传引好的窑内一个料木补窑,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苓场上的坡外围挖好排水沟,接种初期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引子脱落,接种成活后,至白露前后就进入结苓期,菌核生长迅速,结苓后应经常检查苓场,发现地面龟裂,应及时培土,否则,在雨水过多时,水渗入茯苓上造成瘟场烂苓现象,天寒地冻时,要多盖土防冻、保温,开春后,扒掉过厚土,促使茯苓生长,仍应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影响茯苓生长;6、虫害防治,主要是白蚁防治,一旦发生白蚁,可用中度白酒喷在窑内或白蚁身上,立刻盖土。本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收效快等特点。权利要求1.,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削皮,将松树蔸外表皮削除;(2)斩侧根,在冬季露晒树蔸时,在距离树蔸一米处挖一圈沟宽20厘米、深度与根深定,将侧根斩断;(3)选种,选择菌丝引,所述菌丝引是经人工培养的茯苓菌种,用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作培养基,将土豆去皮、切片,置锅中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加琼脂和葡萄糖,溶化后分装于试管中,做成试管斜面,管口塞上棉塞,经高压灭菌,然后在无菌操作下,用灭菌接种针刮取黄豆大小的白色苓肉放在已准备好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2°C—25°C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周左右试管斜面可以长满白色绒状菌丝,这就是母种,再将母种扩大培养,这种扩大培养的菌种叫原种,培养原种所用培养基的配方为干净松木屑30-40公斤,麸皮5公斤,红糖2公斤,石膏粉O. 5公斤,加水适量,配好料后装入500毫升的广口瓶中,压实,中央扎一个达到瓶底的孔洞,瓶口塞上棉球,高压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4)接种,在清明至小暑时,用斧头将当年冬季准备好的松树蔸顶端砍成侧边臂长40厘米,宽10-20厘米、厚3厘米的新口子,将菌种贴上,覆土盖过树蔸接种部分,然后在树蔸周围撒上灭蚁的呋喃丹100克左右即可,树蔸最好加放泡桐料,以便传引快,也可作补窑之用,树蔸放菌种量,以蔸直径30厘米为标准计算,每个蔸放种8瓶;(5)管理,接种后7-15天普遍检查一次,发现未传引的,应及时用菌种或取传引好的窑内一个料木补窑,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苓场上的坡外围挖好排水沟,接种初期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引子脱落,接种成活后,至白露前后就进入结苓期,菌核生长迅速,结苓后应经常检查苓场,发现地面龟裂,应及时培土,否则,在雨水过多时,水渗入茯苓上造成瘟场烂苓现象,天寒地冻时,要多盖土防冻、保温,开春后,扒掉过厚土,促使茯苓生长,仍应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影响茯苓生长;(6)虫害防治,主要是白蚁防治,一旦发生白蚁,可用中度白酒喷在窑内或白蚁身上,立刻盖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削皮,斩侧根,选种,选择菌丝引,接种,管理和虫害防治等步骤,本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收效快等特点。文档编号A01G1/04GK102919057SQ20121048138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聂克勤 申请人:贵溪克勤百合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松树蔸种植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削皮,将松树蔸外表皮削除;(2)斩侧根,在冬季露晒树蔸时,在距离树蔸一米处挖一圈沟宽20厘米、深度与根深定,将侧根斩断;(3)选种,选择菌丝引,所述菌丝引是经人工培养的茯苓菌种,用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作培养基,将土豆去皮、切片,置锅中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加琼脂和葡萄糖,溶化后分装于试管中,做成试管斜面,管口塞上棉塞,经高压灭菌,然后在无菌操作下,用灭菌接种针刮取黄豆大小的白色苓肉放在已准备好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2℃—25℃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周左右试管斜面可以长满白色绒状菌丝,这就是母种,再将母种扩大培养,这种扩大培养的菌种叫原种,培养原种所用培养基的配方为:干净松木屑30?40公斤,麸皮5公斤,红糖2公斤,石膏粉0.5公斤,加水适量,配好料后装入500毫升的广口瓶中,压实,中央扎一个达到瓶底的孔洞,瓶口塞上棉球,高压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4)接种,在清明至小暑时,用斧头将当年冬季准备好的松树蔸顶端砍成侧边臂长40厘米,宽10?20厘米、厚3厘米的新口子,将菌种贴上,覆土盖过树蔸接种部分,然后在树蔸周围撒上灭蚁的呋喃丹100克左右即可,树蔸最好加放泡桐料,以便传引快,也可作补窑之用,树蔸放菌种量,以蔸直径30厘米为标准计算,每个蔸放种8瓶;(5)管理,接种后7?15天普遍检查一次,发现未传引的,应及时用菌种或取传引好的窑内一个料木补窑,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苓场上的坡外围挖好排水沟,接种初期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引子脱落,接种成活后,至白露前后就进入结苓期,菌核生长迅速,结苓后应经常检查苓场,发现地面龟裂,应及时培土,否则,在雨水过多时,水渗入茯苓上造成瘟场烂苓现象,天寒地冻时,要多盖土防冻、保温,开春后,扒掉过厚土,促使茯苓生长,仍应防止人畜踩动,以免影响茯苓生长;(6)虫害防治,主要是白蚁防治,一旦发生白蚁,可用中度白酒喷在窑内或白蚁身上,立刻盖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贵溪克勤百合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