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1182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直放站系统工程安装选址难度,提高系统稳定性,对直放站系统的建设具有降低成本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及提高系统稳定性都有积极的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隔离技术,特别是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技术背景 在移动网络建设中,为了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并减少投资规模,使用了相当数量的直放站。这些直放站的应用为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工程中如果不能调整好通信直放站的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的隔离度,轻则影响直放站开启最大功率值,不能达到预期覆盖效果。重则导致直放站系统自激,形成对基站的干扰,严重影响基站的覆盖范围和通话质量。严重自激时会烧毁直放站的功放模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该站点的覆盖效果消失造成严重的终端掉线。因此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对提高覆盖效果及网络稳定性和减少投资成本、降低工程难度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知道,直放站的发射功率,或者说直放站的增益,决定了直放站的覆盖范围。而直放站提供可用增益的一个严格制约因素是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直放站的增益必须小于临界自激时的隔离度系数,所谓隔离度就是施主天线或重发天线任一有输入时反馈到对方的该信号输出衰减程度。依据环境电平的稳定情况,通过反复的测试和实践验证,在直放站增益G和隔离度I之间必须满足I 一 G彡15dB (其中I为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G为直放站的增益。),系统才会稳定而可靠工作。不然则会引起系统自激,轻则影响覆盖效果和质量,重则损坏直放站功放等重要器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J-U ρ α装直。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遮挡件设置有接地端。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遮挡件是一抛物面天线G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天线的前后比指标是影响收发隔离度的重要因素,天线前后比(dB)= 10 log前向功率/后向功率,典型值约为25dB。而在施主天线背面安装一个金属遮挡件,也可以是抛物面天线,不仅增加施主天线的前后比,也隔离了重发天线至施主天线的反馈信号,这部分反馈信号是引起直放站系统自激的因素。因此在施主天线背面安装一个抛物面天线是有效提高直放站系统收发隔离度的一种方式。本技术有效降低直放站系统工程安装选址难度,提高系统稳定性。对直放站系统的建设具有降低成本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及提高系统稳定性都有积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隔离度测试组装示意图。其中,I为施主天线BS ;2为抛物面天线GS ;3为反馈信号;4为重发天线MS ;G为直放站;F1为接收信号;22为信号发生器;21为频谱分析仪。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子提供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遮挡件采用抛物面天线GS,即该抛物面天线GS2安装在施主天线BSl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4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1。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对本装置的可行性进行简单分析,在实际直放站系统工程应用当中,如果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间距离较近或者两天线的收发隔离能力较小的时候。重发天线发射出来的信号因隔离能力较差,信号又重新再次经过施主天线进入设备再次放大。如此循环就形成直放站系统自激。因此收发隔离度是影响直放站系统自激的重要原因。收发隔离度,既信号从直放站的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出端口)的空中路径衰减值。直放站前向输出功率比反向输出功率大,主要考虑前向链路的收发隔离度。收发隔离度分为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水平隔离度Lh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Ih=22. 0+201g(d/λ ) -(Gd+Gr) + (Xd+Xr)+Lw ①其中Ih为两天线的水平隔离度(单位dB)d为两天线水平距离(单位米)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GcUGr分别为施主和重发天线的增益(单位dBi)Xd, Xr分别为施主和重发天线的前后比(单位dB)Lw为阻挡物体损耗(单位dB)。垂直隔离度用Lv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Iv=28. 0+401g(d/A)+ Lw②其中Iv为两天线的垂直隔离度(单位dB)d为两天线垂直距离(单位dB)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Lw为阻挡物体损耗(单位dB)。从公式①和②中可看出,其中波长λ、施主和重发天线的增益GcUGr及前后比XcUXr在拟定的实际工程建设中已经确定。收发天线间的隔离度除了取决于收发天线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d外,还跟阻挡物体损耗Lw有关系。在拟定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大阻挡物体损耗Lw以获得更大的人隔离度,而实际建设中往往因条件限制不能实现。本实施例是通过在施主天线背面安装一个抛物面天线以屏蔽从重发天线至施主天线的反馈信号,提高两天线间的阻挡损耗Lw,从而提高收发天线间的隔离度,就能解决直放站的天线隔离度问题。隔离度测试方法步骤一按图2实线框图连接设备,信号发生器22频点设置在直放站G工作频带内输出CW信号,然后调节直放站G输出功率至合适值(大小视设备和天线而定),频谱分析仪21接收施主天线BSl从重发天线MS4耦合过来的功率,和直放站发射功率对比得出施主天线BSl和重发天线MS4之间的隔离度。步骤二 按图2在步骤一基础上安装虚线部分的抛物面天线2,并按步骤一从新测试一次隔离度大小,与步骤一所测隔离度大小对比,即为本装置所提升的隔离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遮挡件设置有接地端。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挡件是一抛物面天线GS。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本技术本技术有效降低直放站系统工程安装选址难度,提高系统稳定性,对直放站系统的建设具有降低成本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及提高系统稳定性都有积极的作用。文档编号H01Q1/52GK202721267SQ20122030116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包括施主天线BS和重发天线M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遮挡件,所述的金属遮挡件安装在所述施主天线BS的背面,以屏蔽来自所述重发天线MS的信号通过空间反馈达到所述施主天线B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