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包括有上门圈、下门圈、梭船,所述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内外两圈成V型排列的磁体,同时在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梭船底部或两侧船沿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梭船磁体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内圈磁体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磁体另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外圈磁体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圆织机编织塑料编织袋或编织塑料网眼袋时的经线免碾压无损伤,有效避免断线、飞梭等故障的发生,可提高圆织机运行速度30%以上,节能20%以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圆织机机械领域,尤其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制造、销售、使用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和塑料网眼袋圆织机,无论是使用最普遍的四梭圆织机还是小六梭圆织机、8梭圆织机、12梭圆织机,其梭船运行轨道都是依靠滚轮在圆周轨道滚动碾压经线运行,运动磨损大、噪音大、速度慢、能耗大,还经常发生断线、飞梭故障,经常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会飞梭、经线免碾压可高速运行的塑料圆织机,特别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为实现上述目的,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包括有上门圈、下门圈、梭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圈的下沿设计有内外两圈成倒V型排列的磁体,下门圈的上沿设计有内外两圈成V型排列的磁体,同时在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梭船的底部或两侧船沿各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梭船磁体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内圈磁体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磁体另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外圈磁体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作为优选梭船的底部或两侧船沿磁体为瓦形磁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设计了磁悬浮梭船轨道和门圈上的经线过线槽,圆织机编织塑料编织袋或编织塑料网眼袋时的经线免碾压无损伤,有效避免断线、飞梭等故障的发生,可提高圆织机运行速度30%以上,节能20%以上。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一个实施例结构展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I :图I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I-上门圈、2-上门圈内圈磁体、3-梭船上沿磁体、4-上门圈外圈磁体、5-综丝A、6-梭船、7-经线A、8-跳杆、9-综丝B、10-下门圈外圈磁体、11-梭船下沿磁体、12-下门圈、13-下门圈内圈磁体、14-梭船下导线杆、15-经线B、16-尺码环、17-纬线、18-梭船上导线杆,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圈I的下沿设计有上门圈内圈磁体2和上门圈外圈磁体4,上门圈内圈磁体2和上门圈外圈磁体4成倒V型排列,梭船6的底部或两侧船沿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本实施例每只梭船设计安装有2块磁体,梭船6的上沿磁体3处在上门圈I的上门圈内圈磁体2和上门圈外圈磁体4形成的倒V型凹槽中,由于梭船上沿磁体3 —侧与上门圈内圈磁体2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上沿磁体3另一侧与上门圈外圈磁体4形 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同样,梭船下沿磁体11处在下门圈12的下门圈内圈磁体13和下门圈外圈磁体10形成的V型凹槽中,由于梭船下沿磁体11 一侧与下门圈内圈磁体13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下沿磁体11另一侧与下门圈外圈磁体10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磁极同性相斥,因此,梭船下沿磁体11悬浮在下门圈内圈磁体13和下门圈外圈磁体10之间,梭船上沿磁体3悬浮在上门圈内圈磁体2和上门圈外圈磁体4之间,当圆织机工作时,梭船6被推梭器推动运行,梭船6的上下沿就被限制在上门圈I的上门圈内圈磁体2与上门圈外圈磁体4组成的上V型凹槽和下门圈12的下门圈内圈磁体13与下门圈外圈磁体10组成的下V型凹槽中,由于同性相斥,梭船6始终处在悬浮状态下运行,结合图3,图3是本技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一个实施例结构展开示意图,31-上门圈经线过线槽、32-下门圈经线过线槽,上门圈I的下沿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31,下门圈12的上沿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32,当经线从跳杆8到尺码环16经过上下门圈之间时,经线A7与经线B15由综丝A5和综丝B9往复运动交替着撑开从上门圈I的上门圈经线过线槽31和下门圈12的下门圈经线过线槽32通过而避免梭船部件的碾压,从而实现经线无损伤开交供梭船6带着纬线17穿梭引线完成塑编袋的编织工作。参照图2 :图2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1-梭船上沿磁体A、22-梭船上沿磁体B、23-梭船下沿磁体A、24-梭船下沿磁体B,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是梭船上沿磁体3改为梭船上沿磁体A21和梭船上沿磁体B22,梭船下沿磁体11改为磁体梭船下沿磁体A23和梭船下沿磁体B24,本实施例每只梭船设计安装的磁体数量比第一个实施例多一倍,这种结构可加强磁力有利于提高悬浮的可靠性。所述梭船6的梭船上沿磁体3和梭船下沿磁体11或梭船上沿磁体A21、梭船上沿磁体B22、梭船下沿磁体A23、梭船下沿磁体B24为瓦形磁体有利于梭船6在上下门圈的圆形轨道上平滑顺利运行,梭船下导线杆14和梭船上导线杆18的设计有利于经线通过经线过线槽进行开交的顺利进行。参照图4 :图4是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1-橄榄片,本实施例与前两个实施例不同之处是前两个实施例编织的是塑料编织袋,不适合编织塑料网眼袋,将前两个实施例的综丝A5和综丝B9改由本实施例的橄榄片41取代,圆织机工作时,经线从跳杆8到尺码环16经过上下门圈之间时,经线A7与经线B15由橄榄片41的迴转运动交替着撑开从上门圈I的下沿过线槽31和下门圈12的上沿过线槽32通过而避免梭船部件的碾压,从而实现经线无损伤开交供梭船6带着纬线筒管17穿梭引线完成塑料网眼袋的编织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设计了磁悬浮梭船轨道和门圈上的经线过线槽,圆织机编织塑料编织袋或编织塑料网眼袋时的经线免碾压无损伤,有效避免断线、飞梭等故障的发生,可提高圆织机运行速度30%以上,节能20%以上。权利要求1.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包括有上门圈、下门圈、梭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内外两圈成V型排列的磁体,同时在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梭船的底部或两侧船沿各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梭船磁体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内圈磁体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磁体另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外圈磁体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梭船的底部或两侧船沿磁体为瓦形磁体。专利摘要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包括有上门圈、下门圈、梭船,所述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内外两圈成V型排列的磁体,同时在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梭船底部或两侧船沿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梭船磁体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内圈磁体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磁体另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外圈磁体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圆织机编织塑料编织袋或编织塑料网眼袋时的经线免碾压无损伤,有效避免断线、飞梭等故障的发生,可提高圆织机运行速度30%以上,节能20%以上。文档编号D03D49/44GK202717935SQ2012204461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黄美昌, 陈信杰, 王喜明 申请人:黄美昌, 陈信杰, 王喜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包括有上门圈、下门圈、梭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内外两圈成V型排列的磁体,同时在上门圈的下沿和下门圈的上沿各设计有若干经线过线槽,梭船的底部或两侧船沿各设计有一块或一块以上磁体,梭船磁体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内圈磁体形成的外锥面为同性磁极,梭船磁体另一侧与门圈V型排列的外圈磁体形成的内锥面为同性磁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昌,陈信杰,王喜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美昌,陈信杰,王喜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