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024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该装置在上下门环的轨道面上安装导轮,上下门环间有带有齿轮的导梭柱,梭子的上下两侧有导条,可在导轮的V形槽中运动,梭子的背部有弧形齿条,能与导梭柱上的齿轮啮合,工作时,导梭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驱动安装于导梭柱下端的同步带轮,使导梭柱产生转动,导梭柱上的齿轮与梭子背部弧形齿条的啮合作用驱动梭子在导轮上向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因为梭子的动力由导梭柱提供,所以整机无需推梭器组件,也避免了经丝与推梭器的刮擦,使设备对经丝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降低,适合各种高、低强度丝或耐磨性较差的丝线的织造,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圆织机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圆织机通用的导梭方法是使用连接在主轴上的推梭器推动梭子不断进入经丝形成的织口中形成织物。在工作过程中,支撑梭体的梭轮会碾压经过经丝,同时经丝在经过推梭器和梭子后推轮时会再次受到刮擦和碾压,易造成经丝被刮伤、刮断、与推梭器缠绕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圆织机采用了无梭轮的滚动轨道设计,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510041527.X和中国专利ZL200810120357. 8所采用的形式,但这些方法仅解决了梭轮与轨道对经丝的碾压和刮擦,并未解决推梭器和梭子后推轮对经丝的碾压和刮擦。也有一类圆织机如中国专利ZL01104094. 7采用在梭子上添加动力源的方法使梭子自行前进,以去除推梭器组件,但此类方式会造成梭子的重量增加、载纱量降低,同时这种梭子运动同 步精度和运动速度均较低,生产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使圆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梭轮和推梭器不与经丝产生碾压和刮擦,使设备对经丝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降低,适合各种高、低强度丝或耐磨性较差的丝线的织造,保证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包括导轨组、梭子和驱动部分,所述梭子安装在由上门环和下门环所形成的导轨组之间,所述梭子成弧形且弧形侧面有突出的弧形齿条,所述梭子的弧形齿条与安装在上门环和下门环之间轴向安装的导梭柱上的齿轮柱啮合,所述导梭柱一端穿出下门环连接驱动部分的导梭电机。所述导轨组由上门环、下门环、支撑环和底环组成,所述底环上安装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圆周上开有槽孔,所述槽孔沿径向穿透支撑环两侧,所述支撑环上安装下门环,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沿圆周均布若干安装孔安装导梭柱,所述底环对应上门环和下门环安装孔位置开有同样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门环圆周上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底环圆周上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的中部通过定位套筒安装在下门环的圆周安装孔内,所述导梭柱的上端和中部之间是齿轮部分,所述导梭柱中部和下端之间安装有同步带轮,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上门环和下门环同心半径小于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上安装孔所在圆周,所述的环形凹槽内安装有与上门环和下门环圆周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导轮,所述导轮的导轮轴方向与对应的上门环或下门环直径方向相同,所述导轮外圆周截面成“V”字形或其他内凹形状;所述梭子成弧形,其上下两侧有弧形导条,所述弧形导条的横截面与所述导轮外圆周截面相对应,所述梭子的弧形侧面有突出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导梭柱的齿轮柱上的轮齿相对应,所述梭子凹陷的弧形侧面安装有纬丝管,所述梭子前端安装有经丝臂,所述经丝臂是一个弯曲的杆件,所述经丝臂悬空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梭子凹陷一侧,所述经丝臂悬空的一端开有导丝孔;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导梭电机和同步齿形带,所述导梭电机位于支撑环内侧下方的底环上,所述导梭电机出轴与支撑环轴线平行且位于所述槽孔处,所述导梭电机出轴通过穿过槽孔的同步齿形带与导梭柱的同步带轮连接,所述导梭柱两两之间以同步齿形带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轨组由上门环、下门环、若干支撑座和底环组成,所述底环上安装若干支撑座,所述底环通过支撑座与下门环的下面连接,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沿圆周均布若干安装孔安装导梭柱,所述导梭柱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门环圆周上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的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下门环的圆周安装孔内,所述导梭柱的上端和中部之间是齿轮部分,所述导梭柱下端穿出下门环部分安装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下端安装有同步带轮且不与底环接触,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的相对面上均布安装有数量与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安装孔相同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所在圆周比所述导梭柱安装孔所在圆周半径小,所述万向球一端安装在上门环或者下门环相对面上,另一端是一个突出的钢珠;所述梭子成弧形,其上下两侧有弧形导条,所述弧形导条的横截面与所述万向球的钢珠突出处相对应,所述梭子的弧形侧面有突出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导梭柱的齿轮部分上的轮齿相对应,所述梭子凹陷的弧形侧面安装有纬丝管,所述梭子前端安装有经丝臂,所述经丝臂是一个弯曲的杆件,所述经丝臂悬空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梭子凹陷一侧,所述经丝臂悬空的一端开有导丝孔;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导梭电机和同步齿形带,所述导梭电机位于支撑座内侧下方的底环上,所述导梭电机出轴与支撑座平行且与导梭柱下端同步带轮在同一平面,所述导梭电机出轴通过同步齿形带与导梭柱的同步带轮连接,所述导梭柱两两之间以同步齿形带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均布于圆周上的安装孔有12到24个。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均布于圆周上的安装孔有18个。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安装的导梭柱有12到24根。所述上门环和下门环安装的导梭柱有18根。所述上门环的下面和下门环的上面位于圆周上的安装孔内侧安装的导轮有18个。所述上门环的下面和下门环的上面位于圆周上的安装孔内侧安装的万向球有18个。所述安装在导轨组件中的梭子至少有3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一种将圆织机的梭子与门环尽量少接触、且避免滑动摩擦的梭子支撑和推动方法,目的是减少梭子在运动过程中对经丝的摩擦磨损。本专利技术使圆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梭轮和推梭器不与经丝产生碾压和刮擦,使设备对经丝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降低,适合各种高、低强度丝或耐磨性较差的丝线的织造,保证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梭子15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轮12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后梭子部位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使用万向球124实现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万向球124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用万向球124实现的组装后梭子部位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圆形导梭滚道装置,包括导轨组、梭子150和驱动部分,所述梭子150安装在由上门环130和下门环120所形成的导轨组之间,所述梭子150成弧形且弧形侧面有突出的弧形齿条152,所述梭子150的弧形齿条152与安装在上门环130和下门环120之间轴向安装的导梭柱140上的齿轮柱144啮合,所述导梭柱140 —端穿出下门环120连接驱动部分的导梭电机143。所述导轨组由上门环130、下门环120、支撑环160和底环110组成,所述底环110上安装支撑环160,所述支撑环160圆周上开有槽孔161,所述槽孔161沿径向穿透支撑环160两侧,所述支撑环160上安装下门环120,所述上门环130和下门环120沿圆周均布若干安装孔安装导梭柱140,所述底环110对应上门环130和下门环120安装孔位置开有同样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140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门环130圆周上的安装孔,所述导梭柱140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底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宏周申华黎想毛立民周其洪李炜周骏彦苏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