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0407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其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复眼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用于放置岩片测试模型的芯片位;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适于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图像数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眼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在光线强度减弱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以清晰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获得高清晰的图像数据,并且在光照强度增强的时候,两图像采集模块还能分开分别独立采集图像数据,两种工作方式即可实现自适应超分辨率的图像数据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物学中,昆虫具有复眼结构,通过仿生物学原理,将昆虫的复眼结构运用到观测领域,对微流控领域中的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观测会起到很好的观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以解决传统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观测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复眼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用于放置岩片测试模型的芯片位;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适于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图像数据。进一步,所述芯片位的外围设有半圆形导轨,该半圆形导轨的两端设有转轴,以适于绕岩片测试模型的上方转动180度;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两个图像采集模块,且半圆形导轨的中心处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适于根据光敏传感器测量岩片测试模型的光照强度,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靠拢或独立自由运动;其中当光照强度减弱时,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独立自由运动,以独立拍摄。进一步,所述岩片测试模型包括:透明芯片,所述透明芯片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凹部,且各凹部之间通过相应的流道依次相连,其中在第一凹部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池,最后凹部的出液口连接有排液池;位于透明芯片的上端面密封有透明上盖,以及透明芯片的下端面设有薄膜式光源OLED层。进一步,所述进液池旁还设有进气口,且进液池和进气口与第一凹部的进液口之间依次刻蚀有微气泡生成模块、微气泡分裂模块。进一步,所述透明上盖的上端面设有热源装置,所述薄膜式光源OLED层的下端面设有冷源装置;以及各凹部的进液口高于该凹部的出液口。进一步,所述热源装置和冷源装置包括若干上、下对称设置的半导体致冷片;所述热源装置中的半导体致冷片的热端贴于位于凹部正上方的透明上盖的上端面处,所述冷源装置的半导体致冷片的冷端贴于位于凹部正下方的薄膜式光源OLED层的下端面处;以及所述半导体致冷片的覆盖面积小于凹部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复眼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在光线强度减弱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以清晰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获得高清晰的图像数据,并且在光照强度增强的时候,两图像采集模块还能分开分别独立采集图像数据,两种工作方式即可实现自适应超分辨率的图像数据采集;所述观测实验系统还便于对多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进行全方位观测,并且还能够通过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构成相应测试通道,仿岩心薄片样本可以根据仿岩心薄片样本中微观孔道的疏密程度进行相应排序,以构成不同的测试方式,进而满足多种类型岩心薄片测试,并且通过全方位的图像采集装置清晰拍摄仿岩心薄片样本中相应微观孔道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以便对多仿岩心薄片样本进行数据分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岩片测试模型的侧面结构示图;图3是本技术的岩片测试模型的俯视结构示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轨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岩片测试模型1、透明芯片100、仿岩心薄片样本101、流道102、进液池103、排液池104、进气口105、微气泡生成模块106、微气泡分裂模块107;透明上盖2;薄膜式光源OLED层3、单个OLED光源301;热源装置41、冷源装置42、半导体致冷片400;图像采集模块5a、5b,半圆形导轨51,转轴52、光敏传感器53;芯片位6;滑块7、滚轮71、微型驱动电机72。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复眼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用于放置岩片测试模型的芯片位;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适于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图像数据。进一步,所述芯片位6的外围设有半圆形导轨51,该半圆形导轨51的两端设有转轴52,以适于绕岩片测试模型的上方转动180度(如方向F1所示,从岩片测试模型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两个图像采集模块,且半圆形导轨的中心处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适于根据光敏传感器测量岩片测试模型的光照强度,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靠拢或独立自由运动;其中当光照强度减弱时,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提高拍摄清晰度;当光照强度增强时,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独立自由运动,以独立拍摄。因此,在光线强度减弱时,通过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能够清晰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获得高清晰的图像数据,并且在光照强度增强的时候,两图像采集模块还能分开分别独立采集图像数据,在不影响清晰度的同时,扩大视域,可以同时拍摄两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关于两图像采集模块的移动方向见图1中方向F2和F3所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一导轨移动机构带动其相向或自由运动。所述导轨移动机构由处理器模块控制,以调节运动方向。具体的,所述导轨移动机构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图4示出了导轨移动机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轨移动机构包括:与半圆形导轨配合的滑块7,所述滑块7的上端面固定图像采集模块,且滑块7内部设有与半圆形导轨配合滚动的滚轮71,且该滚轮71由微型驱动电机控制转动,且微型驱动电机固定与滑块7的内壁,以及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由处理器模块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并且,半圆形导轨外侧面为齿面,所述滚轮为适于与该齿面啮合的齿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CCD图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S3C2440A处理器。具体的,所述岩片测试模型包括:透明芯片100,所述透明芯片100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101的凹部,且各凹部之间通过相应的流道102依次相连,其中在第一凹部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池103,最后凹部的出液口连接有排液池104;位于透明芯片100的上端面密封有透明上盖2,以及透明芯片100的下端面设有薄膜式光源OLED层3,所述薄膜式光源OLED层3呈阵列分布有若干单个OLED光源301。在测试时,先将各仿岩心薄片样本分别放入相应凹部中,可以根据仿岩心薄片样本中微观孔道的疏密程度进行排序,测试溶液可以从位于第一凹部的仿岩心薄片样本起依次流经其余各凹部的仿岩心薄片样本;同时,薄膜式光源OLED层亮起,可以在适当的亮度下观测测试溶液在各仿岩心薄片样本中相应微观孔道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也可在仿岩心结构的微观孔道饱和原油的情况下进行泡沫驱油实验。优选的,所述流道102的长为5毫米,宽度为1毫米,深度为10微米。进一步,所述进液池103旁还设有进气口105,且进液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复眼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用于放置岩片测试模型的芯片位;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适于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图像数据;所述芯片位的外围设有半圆形导轨,该半圆形导轨的两端设有转轴,以适于绕岩片测试模型的上方转动180度;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两个图像采集模块,且半圆形导轨的中心处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适于根据光敏传感器测量岩片测试模型的光照强度,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靠拢或独立自由运动;其中当光照强度减弱时,所述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当光照强度增强时,所述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独立自由运动,以独立拍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复眼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用于放置岩片测试模型的芯片位;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适于拍摄岩片测试模型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的图像数据;所述芯片位的外围设有半圆形导轨,该半圆形导轨的两端设有转轴,以适于绕岩片测试模型的上方转动180度;所述复眼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两个图像采集模块,且半圆形导轨的中心处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适于根据光敏传感器测量岩片测试模型的光照强度,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靠拢或独立自由运动;其中当光照强度减弱时,所述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相向运动靠拢,以收缩视域范围;当光照强度增强时,所述处理器模块控制两图像采集模块沿半圆形导轨独立自由运动,以独立拍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超分辨率观测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片测试模型包括:透明芯片,所述透明芯片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凹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蒋莲洑涵妤范洪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