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纱络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798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纱络筒机构,包括一机座,机座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边纱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机座的另一侧安装有防叠导纱装置,纱线卷绕装置的卷绕轴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实现了卷绕回转的运动,从而使布置在卷绕轴上的边纱筒管实现卷绕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叠导纱装置的防叠导纱凸轮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作自转,通过防叠导纱凸轮、凸轮转子、滑轴及弹簧的配合,使得滑轴作左右往复运动,纱从所述筘齿穿过后卷绕在边纱筒管上,通过卷绕回转运动与往复运动的合成,纱线就按螺旋线状分布在纱层面上,层层相叠,完成纱线在边纱筒子上的卷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织机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边纱络筒机构,用于边纱筒子纱线的卷绕。技术背景目前在无梭织机边纱筒子纱线缠绕中,专用的边纱筒子纱线的卷绕机构存在弊病,导致了边纱筒子纱在缠绕时容易出现重叠、凸边等现象,导致断头率增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边纱络筒机构,通过本技术的机构使纱线按螺旋线状分布在纱层面上,层层相叠,完成纱线在边纱筒子上的卷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边纱络筒机构,包括一机座,所述机座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边纱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机座的另一侧安装有防叠导纱装置,所述防叠导纱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蜗轮减速箱,所述蜗轮减速箱的蜗杆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蜗轮减速箱的蜗轮轴上安装有防叠导纱凸轮;所述防叠导纱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凹形底座,所述凹形底座上分别开设有上对称轴孔和下对称轴孔,所述上对称轴孔内可滑动设置有滑轴,所述下对称轴孔内固定有导向轴,所述滑轴上固定有一导套机构,所述导套机构的下端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一平钢筘固定在所述导套机构的上端,所述平钢筘上布满筘齿,边纱从所述筘齿穿过后卷绕在所述边纱筒管上;所述滑轴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凸轮转子,所述凸轮转子与所述防叠导纱凸轮之间相接触,所述滑轴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导套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卷绕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卷绕轴座,一卷绕轴设置在所述卷绕轴座内,所述卷绕轴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卷绕轴座并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卷绕轴的另一端的同样延伸出所述卷绕轴座并在该端上可套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边纱筒管,并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边纱筒管的固定螺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卷绕轴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实现了卷绕回转的运动,从而使布置在卷绕轴上的边纱筒管实现卷绕的动作,本技术的防叠导纱装置的防叠导纱凸轮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作自转,通过防叠导纱凸轮、凸轮转子、滑轴及弹簧的配合,使得滑轴作左右往复运动,纱从所述筘齿穿过后卷绕在边纱筒管上,通过卷绕回转运动与往复运动的合成,纱线就按螺旋线状分布在纱层面上,层层相叠,完成纱线在边纱筒子上的卷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的结构简单,通过纱线卷绕装置和防叠导纱装置实现了卷绕回转运动与往复运动的合成,纱线就按螺旋线状分布在纱层面上,层层相叠,完成纱线在边纱筒子上的卷绕。2.本技术的防叠导纱凸轮使往复卷绕的纱线形成小网眼结构,达到卷绕结构均匀,无重叠、凸边等现象,使用时,保证纱线退绕张力较小,并且提高生产效率。3.本技术一次可以同时卷绕6-8个边纱筒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的边纱络筒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I中A-A方向视图。图3为图I中揭示的边纱络筒机构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I、图2所示,一种边纱络筒机构,包括一机座3,所述机座3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边纱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1,所述机座3的另一侧安装有防叠导纱装置2,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上的蜗轮减速箱23,所述蜗轮减速箱23的蜗杆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2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蜗轮减速箱23的蜗轮轴上安装有防叠导纱凸轮24 ;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上的凹形底座210,所述凹形底座210上分别开设有上对称轴孔和下对称轴孔,所述上对称轴孔内可滑动设置有滑轴26,所述下对称轴孔内固定有导向轴25,所述滑轴26上固定有一导套机构28,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下端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向轴25上,一平钢筘27固定在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上端,所述平钢筘27上布满筘齿271,边纱从所述筘齿271穿过后卷绕在所述边纱筒管上;所述滑轴26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凸轮转子2101,所述凸轮转子2101与所述防叠导纱凸轮24之间相接触,所述滑轴26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弹簧29,所述弹簧29位于所述导套机构28与所述底座210之间。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示,所述纱线卷绕装置I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底座210上的卷绕轴座13,一卷绕轴14设置在所述卷绕轴座13内,所述卷绕轴14的一端141延伸出所述卷绕轴座13并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1,所述第二皮带轮11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卷绕轴14的另一端142的同样延伸出所述卷绕轴座13并在该端上可套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边纱筒管,并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边纱筒管的固定螺母15。优选的,所述卷绕轴14的另一端142上可套设有6-8个所述边纱筒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边纱络筒机构,包括一机座(3),所述机座(3)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边纱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I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3)的另一侧安装有防叠导纱装置(2),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 )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 )上的蜗轮减速箱(23 ),所述蜗轮减速箱(23 )的蜗杆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2)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蜗轮减速箱(23)的蜗轮轴上安装有防叠导纱凸轮(24);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上的凹形底座(210),所述凹形底座(210)上分别开设有上对称轴孔和下对称轴孔,所述上对称轴孔内可滑动设置有滑轴(26),所述下对称轴孔内固定有导向轴(25),所述滑轴(26)上固定有一导套机构(28),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下端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向轴(25)上,一平钢筘(27)固定在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上端,所述平钢筘(27)上布满筘齿(271),边纱从所述筘齿(271)穿过后卷绕在所述边纱筒管上;所述滑轴(26)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凸轮转子(2101),所述凸轮转子(2101)与所述防叠导纱凸轮(24)之间相接触,所述滑轴(26)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弹簧(29),所述弹簧(29)位于所述导套机构(28)与所述底座(2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边纱络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装置(I)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底座(210)上的卷绕轴座(13),一卷绕轴(14)设置在所述卷绕轴座(13)内,所述卷绕轴(14)的一端(141)延伸出所述卷绕轴座(13)并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1),所述第二皮带轮(11)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边纱络筒机构,包括一机座(3),所述机座(3)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边纱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3)的另一侧安装有防叠导纱装置(2),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上的蜗轮减速箱(23),所述蜗轮减速箱(23)的蜗杆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2)通过V型带连接驱动马达,所述蜗轮减速箱(23)的蜗轮轴上安装有防叠导纱凸轮(24);所述防叠导纱装置(2)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机座(3)上的凹形底座(210),所述凹形底座(210)上分别开设有上对称轴孔和下对称轴孔,所述上对称轴孔内可滑动设置有滑轴(26),所述下对称轴孔内固定有导向轴(25),所述滑轴(26)上固定有一导套机构(28),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下端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向轴(25)上,一平钢筘(27)固定在所述导套机构(28)的上端,所述平钢筘(27)上布满筘齿(271),边纱从所述筘齿(271)穿过后卷绕在所述边纱筒管上;所述滑轴(26)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凸轮转子(2101),所述凸轮转子(2101)与所述防叠导纱凸轮(24)之间相接触,所述滑轴(26)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弹簧(29),所述弹簧(29)位于所述导套机构(28)与所述底座(2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郑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