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张力补偿器,能够减小筒状部件伸缩运动时的滑动阻力,延长张力补偿器的使用寿命。该张力补偿器具有:多个筒状部件,它们以不同的半径同轴嵌套地设置、并且能够分别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多个弹性部件,它们分别同轴地夹装在径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上述筒状部件之间,多个内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一方侧的端部;多个外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的端部,在上述内向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周缘部和上述外向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周缘部设置倒角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够更好地将铁道用电车线的张力变化自动地调整为规定张力的张力补偿器,尤其涉及减小筒部伸缩运动时的滑动阻力的张力补偿器。
技术介绍
铁道用的架空线、特别是电车线(架线、辅助架线等),会因气温、风、雪等气象的变化而伸缩、徐变,从而导致架线的张力发生变化,当架线的张力变化大时,会对集电造成恶劣影响,并且在电车高速行驶时,导电弓剧烈摇动,因而存在导电弓与拉紧夹碰撞,或导电弓脱线而难以保持安全行驶的危险。为了防止发生上述问题,需要使用张力补偿器对架线的张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动地调整,以使架线张力保持大致恒定。以往提出有如图I所示的张力补偿器,该张力补偿器具有杆、内筒、外筒以及外壳,它们同轴设置,并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使杆、内筒、·外筒分别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外壳;多个内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外壳、外筒以及内筒的一方侧;多个外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外筒、内筒以及杆的另一方侧,其中内向凸缘部和外向凸缘部沿轴线方向设置在相反的位置;多个弹性部件,它们同轴地夹装在外壳与外筒、夕卜筒与内筒以及内筒与杆的内外周面之间,对外筒、内筒以及杆向使它们缩入外壳的方向施力,各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被内向凸缘部和外向凸缘部卡止。如图I所示,张力补偿器的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在组装时被容纳在外壳I内,且能够向图的右侧突出。外壳I经由固设在其后端的支柱侧连结部7而被固定于支柱(省略图示),并且经由与固设在外壳I的上表面的开孔支架9结合的绳索而被支柱支承。而且,架线的端部与安装于杆4的突出端的线连结部8结合,经由电线来拉动电车线。然而,如图4 (a)、(b)所示,上述以往的张力补偿器由于弹簧座与筒部接触的部分为直角,因此在产生张力时,外壳I因张力补偿器的自重等而倾斜,这样有可能使沿轴线方向进出外壳I的杆4、内筒3以及外筒2相对于外壳I的轴心产生偏心。在产生偏心的状态下,杆4、内筒3以及外筒2进行伸缩运动时,则各凸缘部2a 4a、Ib 3b的周缘部的角会与相对置的筒部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滑动接触,因而存在滑动阻力较大的问题。进而,弹簧座与筒部的滑动阻力大会导致架线张力变化不均匀、弹性滞后,因此使电车线的悬垂张力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使架线的张力变化过大、发生异常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另外,由于张力补偿器的寿命由筒部的状态决定,而弹簧座与筒部若以较大的滑动阻力常年滑动摩擦则会影响筒部的寿命,进而降低张力补偿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气温、风压变化较大的严酷的环境中使用时,上述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期待一种能够减小筒部伸缩运动时的滑动阻力、降低弹性滞后并且实现免维护的张力补偿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气温、风压变化较大的严酷的环境中使用时,也能够减小筒状部件伸缩运动时的滑动阻力、降低弹性滞后并且实现免维护的张力补偿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张力补偿器,该张力补偿器具有多个筒状部件,它们以不同的半径同轴嵌套地设置、并且能够分别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多个弹性部件,它们分别同轴地夹装在径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上述筒状部件之间;多个内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一方侧的端部;多个外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的端部,该张力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向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周缘部和上述外向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周缘部设置倒角部。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倒角部是缓斜面。本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倒角部是倒圆角。本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是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缓斜 面相对于轴线方向的角度在10° 45°的范围。本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缓斜面相对于轴线方向的角度在10° 20°的范围。本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应用本技术的张力补偿器,在架设后产生张力时不会因自重而损伤水平度,即使筒状部件在产生了偏心的状态下进行伸缩运动,借助在卡止螺旋弹簧的各凸缘部的周缘部设置的倒角部,就能够避免凸缘部的角部与相对置的筒状部件的内外周面滑动接触,因此不会产生很大的滑动阻力。即使在气温、风压变化较大的严酷的环境中,筒状部件的伸缩运动频繁时,也能够减小凸缘部与筒状部件的内外周面的滑动阻力、降低弹性滞后,将架线的张力变化率抑制得更低,从而能够更好地将铁道用电车线的张力变化自动地调整为规定的张力,并且能够实现免维护。附图说明图I是张力补偿器的结构图。图2是图I的A箭头向视图。图3是图I的B箭头向视图。图4 (a)是以往的张力补偿器的弹簧座的示意图,(b)是表示(a)中A处的弹簧座的形状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弹簧座亦即外向凸缘部的形状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壳;2…外筒;3…内筒;4…杆;5…螺旋弹簧;7…支柱侧连结部;8…线连结部;9…开孔支架;2a、3a、4a…外向凸缘部(弹簧座);lb、2b、3b···内向凸缘部(弹簧座);2a_l、2a_2 :缓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张力补偿器的结构图。图2是图I的A箭头向视图。图3是图I的B箭头向视图。图4 (a)是以往的张力补偿器的弹簧座的示意图,(b)是表示(a)中A处的弹簧座的形状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弹簧座亦即外向凸缘部的形状的放大示意图。另外,对于与以往例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I中表示了张力补偿器的组装状态,本实施例的张力补偿器,是将杆4、内筒3、外筒2以及外壳I同轴设置,并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使杆4、内筒2以及外筒I分别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圆筒状的外壳I内,并从内侧开始依次将螺旋弹簧5同轴地夹装在杆4、内筒3、外筒2以及外壳I的内外周面之间。图2是图I的A箭头向视图。图3是图I的B箭头向视图。螺旋弹簧5分别对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向使它们缩入外壳I的方向施力,螺旋弹簧5的两端分别被外向凸缘2a、3a、4a以及内向凸缘lb、2b、3b卡止。 本技术的张力补偿器的外向凸缘部2a、3a、4a以及内向凸缘部lb、2b、3b,如图5表示的弹簧座亦即外向凸缘部2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所示,在外向凸缘部2a的径向外侧的两边缘部亦即周缘部形成有作为倒角部的缓斜面2a-l、2a_2。这样的缓斜面分别设置于各外向凸缘部2a、3a、4a的径向外侧的周缘部以及各内向凸缘部lb、2b、3b的径向内侧的周缘部。因此即使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在产生了偏心的状态下进行伸缩运动,由于在各凸缘部设置有缓斜面,因此不会产生凸缘部的角部碰撞外筒2、内筒3以及杆4的问题,从而防止滑动接触时滑动阻力增大,能够确保顺畅地滑动。另外,本实施例中缓斜面相对于轴线的角度α优选为10° 45°的范围,更优选为10。 20。的范围。如上所述,与以往的在各凸缘部的周缘部未设置倒角部的张力补偿器相比,根据本技术,由于在卡止螺旋弹簧的各凸缘部的周缘部设置缓斜面,因此即使在筒部彼此产生偏心使得凸缘部的角一边与内外周面滑动接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补偿器,具有:多个筒状部件,它们以不同的半径同轴嵌套地设置、并且能够分别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多个弹性部件,它们分别同轴地夹装在径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上述筒状部件之间;多个内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一方侧的端部;多个外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的端部,该张力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向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周缘部和上述外向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周缘部设置倒角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学,佐佐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