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340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9:36
遮光装置是能够通过形成于窗户外围部件的狭缝来遮蔽窗户的遮光装置。本遮光装置包括:卷绕装置,具有被支承为能够绕轴转动的卷绕轴;遮光挡,具有对置的短边端部和长边端部,长边端部安装于卷绕轴,该遮光挡能够相对于卷绕装置通过狭缝拉出和收纳;撑杆,安装于遮光挡的短边端部;罩体,能够在局部封闭狭缝的封闭位置与开放狭缝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联动机构,构成为能够与卷绕轴的转动联动地使罩体在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在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使罩体移动到封闭位置,以利用撑杆和罩体封闭狭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遮光装置
涉及利用遮光挡遮蔽窗户的技术。
技术介绍
遮光装置有时收纳于窗户的外围部件(例如机动车中的内饰部件)的内部,在该情况下配设成在该外围部件中形成有狭缝,通过该狭缝拉出遮光挡。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上述方式应用于机动车的后窗的窗户卷帘。即,专利文献I的窗户卷帘中,固定有卷帘片的一端缘的卷绕轴设置于后搁板的下方,通过形成于后搁板的拉出狭槽将卷帘片拉出,由此遮蔽后窗。在此构成为,通过一对操作杆来操作固定有卷帘片的另一端缘的拉杆,由此拉出收纳卷帘片。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301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将遮光装置(窗户卷帘)应用于如专利文献I的图I所示对置的边的长度不同的梯形等形状的窗户(机动车的后窗等)的情况下,一般遮光挡(卷帘片)本身也形成为与窗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而且,在使用具有短边端部和长边端部的遮光挡的情况下,有时在其短边端部安装遮光挡拉出用的撑杆。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遮光装置以通过狭缝(拉出狭槽)拉出收纳遮光挡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需要将狭缝形成得比遮光挡的长边端部大。在该情况下成为狭缝的纵长尺寸比安装于遮光挡的短边端部的撑杆的纵长尺寸大的大小关系。因此,在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成为狭缝以比撑杆长的量开放的状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将狭缝整体地封闭。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I方式的遮光装置是能够通过形成于窗户外围部件的狭缝来遮蔽窗户的遮光装置,其中,该遮光装置包括卷绕装置,具有被支承为能够绕轴转动的卷绕轴;遮光挡,具有对置的短边端部和长边端部,上述长边端部安装于上述卷绕轴,该遮光挡能够相对于上述卷绕装置通过上述狭缝拉出和收纳;撑杆,安装于上述遮光挡的上述短边端部;罩体,能够在局部封闭上述狭缝的封闭位置与开放上述狭缝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联动机构,构成为能够与上述卷绕轴的转动联动地使上述罩体在上述开放位置和上述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使上述罩体移动到上述封闭位置,以利用上述撑杆和上述罩体封闭上述狭缝。第2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I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联动机构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罩体沿着上述卷绕轴的轴向移动。第3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I或第2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联动机构具有引导体,形成有引导凹部,并且该引导体能够绕轴旋转;以及传递机构,将上述卷绕轴的旋转力作为上述引导体的绕轴旋转力进行传递,上述罩体具有能够配设于上述引导体的上述引导凹部内的凸部,上述引导凹部形成为,在上述罩体的上述凸部配设于内侧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上述引导体的旋转而沿着上述引导体的轴向引导上述凸部。第4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3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传递机构具有卷绕轴侧齿轮,相对于上述卷绕轴同轴但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中间齿轮,能够通过与上述卷绕轴侧齿轮啮合而旋转;以及联动齿轮,相对于上述引导体同轴但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该联动齿轮能够通过与上述中间齿轮啮合而旋转。第5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3或第4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引导体是螺旋齿轮。第6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I 第5方式的任一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卷绕装置具有沿着上述卷绕轴的轴向引导上述罩体的罩体引导部。第7方式的遮光装置在第I 第6方式的任一方式的遮光装置中,上述撑杆具有辅助罩部,该辅助罩部在上述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在相对于上述罩体沿着上述遮光挡的拉出收纳方向错开的位置,向纵长方向侧方伸出。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第I方式的遮光装置,能够在局部封闭狭缝的封闭位置与开放狭缝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罩体通过联动机构而与卷绕轴的转动联动地在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联动机构构成为在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使上述罩体移动到封闭位置,以利用撑杆和罩体封闭狭缝。由此能够在遮光挡的收纳状态下整体地封闭狭缝。根据第2方式的遮光装置,由于构成为利用联动机构使罩体沿着卷绕轴的轴向移动,因此,在相对于卷绕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难以确保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根据第3方式的遮光装置,当卷绕轴的绕轴旋转力通过传递机构传递而使引导体绕轴旋转时,凸部在引导体的引导凹部内移动,从而使罩体相对于引导体沿轴向相对移动。因此,通过与遮光挡的形状和拉出尺寸等对应地设定引导凹部的路径,能够与伴随遮光挡的拉出收纳动作的卷绕轴的转动联动地使罩体进行所希望的开闭移动。根据第4方式的遮光装置,与卷绕轴一体地旋转的卷绕轴侧齿轮和与引导体一体地旋转的联动齿轮经由中间齿轮而转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罩体的移动量等的设计变更。根据第5方式的遮光装置,由于引导体是螺旋齿轮,因此能够使罩体以移动量相对于卷绕轴的旋转量恒定的方式移动。根据第6方式的遮光装置,由于在卷绕装置上设置有罩体引导部,因此能够使罩体的动作稳定。根据第7方式的遮光装置,由于在撑杆上设置有辅助罩部,因此利用撑杆和罩体能够更可靠地封闭狭缝整体。附图说明图I是遮光挡拉出状态下的遮光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遮光挡收纳状态下的遮光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遮光挡拉出状态下的狭缝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狭缝和罩体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遮光挡收纳状态下的狭缝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狭缝和罩体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图7是遮光挡收纳状态下的联动机构的立体图。图8是遮光挡拉出状态下的联动机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引导体的引导凹部与罩体的凸部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是遮光挡拉出状态下的变形例的遮光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遮光挡收纳状态下的变形例的遮光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窗户 3窗户外围部件 4狭缝 10遮光装置 20遮光挡 22短边端部 24长边端部 30卷绕装置 34卷绕轴 36卷绕轴侧齿轮 39罩体引导部 40撑杆 48辅助罩部 50罩体 57凸部 60联动机构 62引导体 63引导凹部 64联动齿轮 66中间齿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实施方式的遮光装置10进行说明(参照图I、图2)。本遮光装置10是用于遮蔽窗户I的装置。该遮光装置10配设于形成有狭缝4的窗户外围部件3的内侧,通过狭缝4拉出收纳遮光挡20(参照图3)。并且,遮光装置10构成为,在遮光挡20的收纳状态下,能够整体封闭狭缝4 (参照图5)。为了便于说明,对应用遮光装置10的窗户I进行说明。这里,以遮光装置10应用于作为机动车的后窗的窗户I为例进行说明。该窗户I形成为具有对置的短边和长边的大致等腰梯形形状。并且,遮光装置10配设在位于窗户I的长边侧(机动车的地板侧)的作为窗户外围部件3的后窗台板(两厢式情况下的装饰件等内饰部件)的内侧。在该窗户外围部件3中形成有向车厢内开口的遮光挡20拉出用的狭缝4。该狭缝4形成为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宽度窄的贯通孔状。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于狭缝4,将车体的宽度方向称为狭缝4的纵长方向,将与该纵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短尺寸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更具体地说,狭缝4在纵长方向上设定为与窗户I的长边大致相同的尺寸(在与后述的遮光挡20的关系中为比其长边端部24大的尺寸)。另外,狭缝4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能够将后述的撑杆40配设于内侧的程度的尺寸。当然,遮光装置10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机动车的后窗,也可以应用于机动车的侧窗等其他的窗户。并且,在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坚田真史
申请(专利权)人: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