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冷却用枕以及头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318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部冷却用枕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以及抑制枕内部的压力上升、且能够改善头部枕在枕上时的感觉;头部冷却用枕(2)具备:形成为袋状且使制冷剂从其内部通过的枕主体(11)、为了形成制冷剂通过的流路(13)而在枕主体(11)的内部配置的分隔部件(12b)、以及用于支承使用者的头部的支承部件(12c);在该头部冷却用枕(2)中,利用流路(13)中通过的制冷剂冷却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却使用者的头部的头部冷却用枕以及具备该头部冷却用枕的头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提出有一种用于冷却患者的头部的患部冷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记载的患部冷却装置具备形成为枕状的患部冷却体(枕)和冷却该枕的冷却装置。枕具备由橡胶等形成的袋状的主体和填充于主体内的液状硅树脂。在枕的内部,以通过液状硅树脂的内部的方式配置有制冷剂管。另外,冷却装置具备用于对制冷剂管中通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和向制冷剂管内输送制冷剂的泵。在该患部冷却装置中,利用制冷剂管中通过的制冷剂来冷却液状硅树脂,并由冷却后的液状硅树脂来冷却患者的头部。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除了上述患部冷却装置以外还公开有一种第二患部冷却装置。在该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在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两个分割体的分割面上形成有波状槽,通过接合两个分割体而构成患部冷却体(枕)。在该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从冷却装置向由波状槽形成的流路供给制冷剂,并利用流路中通过的制冷剂来冷却头部。另外,目前,还提出一种用于冷却患者头部的连续水冷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连续水冷器中,在枕的内部配置有形成水路的分隔板。经由软管从自来水的水龙头向枕内部的水路供水。另外,在该连续水冷器中,利用通过水路的水来冷却头部。专利文献I :日本公报、特开平8-299379号 专利文献2 :日本公报、特开2000-139995号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患部冷却装置中,利用制冷剂管中通过的制冷剂来冷却液状硅树脂,并由冷却后的液状硅树脂来冷却患者的头部。即,在该患部冷却装置中,经过两次热交换来冷却头部,因此头部的冷却效率变差。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利用在由枕内的波状槽形成的流路中通过的制冷剂来冷却患者的头部。即,在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由于以一次热交换来冷却头部,因此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但是,在该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由于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枕,因此,当头部放置在枕上时枕内的压力(即,流路内的压力)变高。因此,在该第二患部冷却装置中,需要提高冷却装置内的热交换器或泵的耐压性,从而存在冷却装置大型化的顾虑。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连续水冷器中,利用在由枕内的分隔板形成的水路中通过的水来冷却头部,以一次热交换来冷却头部。因此,在该连续水冷器中,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另外,在该连续水冷器中,当头部放置在枕上时,由于头部被分隔板支承,因此能够抑制枕内部的压力上升。因此,在将热交换器或泵连接于该枕时,能够使用耐压性低的小型的热交换器或泵。但是,在该连续水冷器中,由于头部被薄板状的分隔板支承,因此头部枕在枕上的感觉不舒服,给使用者带来不快。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和抑制枕内部的压力上升、且能够改善头部枕在枕上时的感觉的头部冷却用枕以及具备该头部冷却用枕的头部冷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头部冷却用枕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为袋状且使制冷剂从其内部通过的枕主体、为了形成制冷剂通过的流路而在枕主体的内部配置的分隔部件、以及用于支承使用者的头部的支承部件,并且,利用流路中通过的制冷剂冷却头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头部冷却用枕中,利用配置于枕主体内部的分隔部件而在枕主体的内部形成流路,从而利用流路中通过的制冷剂冷却头部。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一次热交换来冷却头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头部冷却用枕中,由于设有用于支承头部的支承部件和分隔部件,因此,当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时,头部被支承部件及分隔部件支承。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抑制头部冷却用枕内部的压力上升。另夕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设有用于支承头部的支承部件,因此,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的头部不 仅被分隔部件支承,还被支承部件支承。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改善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时的感觉。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承部件例如是多个支承突起。此时,能够简化支承部件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多个支承突起例如被配置在枕主体内部的流路内。此时,利用配置于枕主体内部的多个支承突起和分隔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头部冷却用枕内部的压力上升。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上的分隔部件的高度和支承突起的高度大致相等。根据该结构,在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时,能够使分隔部件及支承突起与枕主体的内壁以规定压力抵接。因此,在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时,通过枕主体的内壁和分隔部件适当地形成流路,同时能够由支承突起适当地支承头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头部冷却用枕例如具备内部配置部件,该内部配置部件具有形成为大致平板状的基础部、分隔部件以及多个支承突起,并且该内部配置部件被配置在枕主体的内部,分隔部件以及多个支承突起以从基础部立起的方式与基础部一体形成。此时,头部冷却用枕组装时的分隔部件及多个支承突起的处理变容易。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分隔部件形成为薄板状,支承突起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或大致圆锥台状,在从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多个支承突起中的若干支承突起的一部分与分隔部件重合。即,优选多个支承突起中的若干支承突起与分隔部件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或大致圆锥台状的支承突起来防止形成为薄板状的分隔部件的倾倒。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枕主体具备构成枕主体的表面或背面的片状部件,分隔部件及多个支承突起以从片状部件立起的方式与片状部件一体形成。此时,头部冷却用枕组装时的分隔部件及多个支承突起的处理变容易。另外,此时,与设有配置于枕主体内部的内部配置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头部冷却用枕的零件数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多个支承突起也可以配置在枕主体的外部。此时,能够容易地分离枕主体和支承突起。因此,例如在枕主体损伤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仅更换枕主体及在枕主体的内部配置的分隔部件。另外,在支承突起损伤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仅更换支承突起。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承部件也可以由配置在枕主体内部的流路内的多个板状部件构成,多个板状部件在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上重合,在板状部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使制冷剂通过流路。此时,由于利用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支承部件支承头部,因此能够增大支承部件的支承头部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改善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的感觉。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通孔形成为在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板状部件,在将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板状部件中的一个板状部件设为第一板状部件、另一个板状部件设为第二板状部件时,从头部冷却用枕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的通孔的中心和形成于第二板状部件的通孔的中心错开,并且,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的通孔与形成于第二板状部件的至少两个通孔的一部分重合,同时,形成于第二板状部件的通孔与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的至少两个通孔的一部分重合。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确保通过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同时能够增大支承部件的、支承头部的部分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头部冷却用枕能够用于头部冷却装置,其中,该头部冷却装置具备与头部冷却用枕连接并向头部冷却用枕供给制冷剂的泵,以及将供向头部冷却用枕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在该头部冷却装置中,能够提高头部的冷却效率、抑制头部冷却用枕内部 的压力上升以及改善头部枕在头部冷却用枕上的感觉。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头部冷却用枕、泵以及冷却器不经由箱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波雅富浦井克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莱特光机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