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及其恒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270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流控制装置及包含该恒流控制装置的电视机,该恒流控制装置包括恒流控制模块和用于向负载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源单元、用于使流经负载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控制单元和用于恒定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电压的反馈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恒流控制
,特别涉及到一种恒流控制装置及包含该恒流控制装置的电视机。
技术介绍
LED作为一种低功耗的绿色光源,广泛应用于照明和背光显示等领域。为了使LED发光稳定,需要求流经其的电流相对恒定,特别是将LED作为显示屏的背光源时,更是要求流过每路串联LED电流的大小尽可能相等来达到理想的显示效果。所以如何用简单的电路结构达到精确控制流经LED的电流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恒流控制装置,旨在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恒流控制装置,包括恒流控制模块和用于向负载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源单元、用于使流经负载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控制单元和用于恒定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电压的反馈单元,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恒流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单元包括恒流控制电路和用于调整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电压的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至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第四MOS管和第二电压源,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恒流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五MOS管和至少一恒流控制子电路,各所述恒流控制子电路均包括第六MOS管和第九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恒流控制子电路的数量相等,其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恒流源单元包括产生基准参考电流的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电流镜电路,所述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源、复位电阻、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三MOS管,所述电流镜电路包括第一 MOS管和第二 MOS管,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并经所述复位电阻接地,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的漏极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栅极及所述第二 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优选地,所述负载为LED。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视机,包括恒流控制装置,所述恒流控制装置包括恒流控制模块和用于向负载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源单元、用于使流经负载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控制单元和用于恒定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电压的反馈单元,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恒流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恒流控制装置,通过开关电源模块向负载提供稳定电压,并通过包括恒流源单元、恒流控制单元和反馈单元的恒流控制模块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具体通过恒流源单元为流经负载的电流提供基准参考电流,根据恒流源单元提供的基准参考电流,恒流控制单元将流经负载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并通过反馈单元恒定恒流控制单元电压来达到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的目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恒流控制装置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恒流控制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恒流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恒流控制装置的原理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流控制装置,参照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恒流控制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恒流控制装置包括恒流控制模块I和用于向负载3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2,其中,恒流控制模块I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源单元11、用于使流经负载3的电流恒定为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控制单元12和用于恒定恒流控制单元12的电压的反馈单元13。其中开关电源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3的输入端,恒流源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至恒流控制单元12的第一输入端,负载3的输出端连接至恒流控制单元12的第二输入端,反馈单元13的输出端连接至恒流控制单元12的控制端,反馈单兀13的第一输入端和开关电源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至恒流控制单兀12的第一输出端,反馈单元13的第二输入端和开关电源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恒流控制单元12的第二输出端。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恒流控制装置,通过开关电源模块2向负载3提供稳定电压,并通 过包括恒流源单元11、恒流控制单元12和反馈单元13的恒流控制模块I精确控制流经负载3的电流,具体通过恒流源单元11为流经负载3的电流提供基准参考电流,根据恒流源单元11提供的基准参考电流,恒流控制单元12将流经负载3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并通过反馈单元13恒定恒流控制单元12的电压来达到精确控制流经负载3的电流的目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恒流控制装置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精确控制流经负载的电流的目的。参照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恒流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恒流控制装置包括恒流控制模块I和用于向负载3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2,其中,恒流控制模块I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控制模块和用于向负载提供稳定电压的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提供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源单元、用于使流经负载的电流恒定为所述基准参考电流的恒流控制单元和用于恒定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电压的反馈单元,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恒流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恒流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贤亮邵彦生白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