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0133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包括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上、下两个套筒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上部可卸套筒的内壁有垂直直尺,下部固定套筒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塑料板,在塑料板的四个角上均穿越一根不锈钢杆,在两个套筒对接的圆周面上均有凹槽,对接端部分别均布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当上、下套筒同轴相连时,在两套筒的圆周面凹槽中嵌入透明橡胶圈,并通过凸耳拧紧螺丝密封成一体。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连续或间断采样分析所围水体中污染物负荷量随持留时间的变化,可以很方便的原位定量不同时段中的污染物自净能力,也可以采用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定量解析污染物的归趋,实现了自净能力评价的原位定量化和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体的自净功能是指水生态系统通过自然生态过程及物质循环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予以吸收、转化、再分配,从而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数量或者毒性降低的能力。因此,水体自净能力不仅对污染物在陆域-水域系统间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是实施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随着水污染的加重,水体自净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水体中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不仅受到污染物本身性质的影响,还取决于水体所处的底质、水文、气象等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某水域的污染物自净能力在污染物周转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对自净能力进行原位监测定量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定量和评价主要采用室内模拟、经验公式、模型模拟等方法,能对自净能力进行原位监测评 价的技术和方法尚鲜见报道,进而影响到开展污染物自净能力的原位定量化、标准化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以实现污染物自净能力的原位定量化和标准化。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包括下部固定套筒、上部可卸套筒以及连接上、下两个套筒的密封装置;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下部固定套筒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透明矩形塑料板,在透明矩形塑料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小孔,每个小孔中各穿越一根不锈钢杆,不锈钢杆的直径与小孔直径相同,下部固定套筒的上圆周面具有凹槽,下口呈刀口状,上部可卸套筒的内壁设有垂直直尺,下圆周面具有凹槽,在下部固定套筒的上端和上部可卸套筒的下端分别均布有四个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密封装置包括透明橡胶圈和凸耳拧紧螺丝,当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同轴相连时,透明橡胶圈嵌入下部固定套筒的上圆周面凹槽和上部可卸套筒的下圆周面凹槽中。本专利技术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连续或间隔性采样分析所围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和水位协同动态变化,实现对污染物自净的原位监测。人为干扰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做到水体自净能力原位监测定量的问题,从本质上实现了自净能力评价的原位定量化和标准化。适用于以湿地、沼泽地、湖泊、河流、河口等浅水水域中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自净能力的监测。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构成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包括下部固定套筒I、上部可卸套筒5以及连接上、下两个套筒的密封装置;下部固定套筒I和上部可卸套筒5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下部固定套筒I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透明矩形塑料板2,在透明矩形塑料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小孔,每个小孔中各穿越一根不锈钢杆4,不锈钢杆4的直径与小孔直径相同,下部固定套筒I的上圆周面具有凹槽,下口呈刀口状,上部可卸套筒5的内壁设有垂直直尺6,下圆周面具有凹槽,在下部固定套筒I的上端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端分别均布有四个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3,密封装置包括透明橡胶圈7和凸耳拧紧螺丝8,当下部固定套筒I和上部可卸套筒5同轴相连时,透明橡胶圈7嵌入下部固定套筒I的上圆周面凹槽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圆周面凹槽中。为了确保装置的密封性和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可使固定套筒I上圆周面凹槽和可卸下套筒5下圆周面凹槽的深度之和与透明橡胶圈7厚度相同。在监测工作开始前若干日前,将下部固定套筒置于研究水域,首先将下部固定套·筒套入塑料板中,然后缓慢插入底泥相至最大深度,以减少对所围底泥柱的结构影响,这一过程中根据插入的深度,调整塑料板在固定套筒上的上下位置,使塑料板始终位于水面以下且贴于底泥相表面,避免安装过程以及置于野外水域过程中周围的杂质和泛起的底泥进入下部固定套筒内;而后,将四根不锈钢杆穿过塑料板四周的四个小孔而插入底泥相至最大深度,使得整个下部固定套筒能牢牢固定于水域中而不出现松动等现象。待下部固定套筒置于研究水域若干日后,将上部可卸套筒置于研究水域。首先,将质软的透明橡胶圈置于下部固定套筒上圆周面的凹槽中,再将上部可卸套筒置于下部固定套筒上,并使透明橡胶圈露出部分正好嵌入上部可卸套筒的下圆周面凹槽中;最后,将螺丝拧紧在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的凸耳上,使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完全密封成一体。上部可卸套筒的直尺用于读取所围水体的深度变化。采用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通过连续或间断采样分析所围水体中污染物负荷量随持留时间的变化,可以很方便的原位定量不同时段中的污染物自净能力,也可以采用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定量解析污染物的归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固定套筒(I)、上部可卸套筒(5)以及连接上、下两个套筒的密封装置;下部固定套筒(I)和上部可卸套筒(5)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下部固定套筒(I)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透明矩形塑料板(2),在透明矩形塑料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小孔,每个小孔中各穿越一根不锈钢杆(4),不锈钢杆(4)的直径与小孔直径相同,下部固定套筒(I)的上圆周面具有凹槽,下口呈刀口状,上部可卸套筒(5)的内壁设有垂直直尺(6),下圆周面具有凹槽,在下部固定套筒(O的上端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端分别均布有四个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3),密封装置包括透明橡胶圈(7)和凸耳拧紧螺丝(8),当下部固定套筒(I)和上部可卸套筒(5)同轴相连时,透明橡胶圈(7)嵌入下部固定套筒(I)的上圆周面凹槽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圆周面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I)上圆周面凹槽和可卸下套筒(5)下圆周面凹槽的深度之和与透明橡胶圈(7)厚度相同。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包括下部固定套筒和上部可卸套筒,上、下两个套筒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上部可卸套筒的内壁有垂直直尺,下部固定套筒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塑料板,在塑料板的四个角上均穿越一根不锈钢杆,在两个套筒对接的圆周面上均有凹槽,对接端部分别均布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当上、下套筒同轴相连时,在两套筒的圆周面凹槽中嵌入透明橡胶圈,并通过凸耳拧紧螺丝密封成一体。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连续或间断采样分析所围水体中污染物负荷量随持留时间的变化,可以很方便的原位定量不同时段中的污染物自净能力,也可以采用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定量解析污染物的归趋,实现了自净能力评价的原位定量化和标准化。文档编号G01N33/18GK102914627SQ20121038903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陈丁江, 吕军, 陈颂超 申请人:浙江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浅水水域污染物自净能力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固定套筒(1)、上部可卸套筒(5)以及连接上、下两个套筒的密封装置;下部固定套筒(1)和上部可卸套筒(5)均为底部和顶部敞口的透明圆柱体,下部固定套筒(1)外套有可上下滑动的透明矩形塑料板(2),在透明矩形塑料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小孔,每个小孔中各穿越一根不锈钢杆(4),不锈钢杆(4)的直径与小孔直径相同,下部固定套筒(1)的上圆周面具有凹槽,下口呈刀口状,上部可卸套筒(5)的内壁设有垂直直尺(6),下圆周面具有凹槽,在下部固定套筒(1)的上端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端分别均布有四个相对应的带螺纹孔的凸耳(3),密封装置包括透明橡胶圈(7)和凸耳拧紧螺丝(8),当下部固定套筒(1)和上部可卸套筒(5)同轴相连时,透明橡胶圈(7)嵌入下部固定套筒(1)的上圆周面凹槽和上部可卸套筒(5)的下圆周面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丁江吕军陈颂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