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995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45
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漏点比较多,操作繁琐的问题,所述挠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挠性连接单元,第一挠性连接单元包括集热管、集热管延伸管、金属软管、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集热管为直形圆管,集热管延伸管为直形圆管,金属软管为弯形圆管,集热管的一端与集热管延伸管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集热管延伸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弯头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与金属软管一端密封连接,金属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弯头的一端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
技术介绍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导热油不断的通过管道系统流动,因此它也会流经活动接口,在其经历持续的有节奏的角运动及轻微震动时,如果采用普通的回转接头连接,需要多个回转接头连接,这样尽管能够满足导热油流动在热膨胀条件下集热组件能正常运动及扭转,且有节奏的角运动,但是漏点比较多,操作繁琐,容易发生导热油的泄漏,现有技术还不能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漏点比较多,操作繁琐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挠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挠性连接单元,第一挠性连接单元包括集热管、集热管延伸管、金属软管、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集热管为直形圆管,集热管延伸管为直形圆管,金属软管为弯形圆管,集热管的一端与集热管延伸管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 集热管延伸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弯头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与金属软管一端密封连接,金属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弯头的一端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只有一个漏点,不会发生导热油泄露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5bar,本专利技术能承受的最大温度为400°C,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结构简单、满足设计的要求、可适用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挠性连接件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系统挠性连接件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应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集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挠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包括集热管I、集热管延伸管2、金属软管4、第一弯头3和第二弯头3-1 ;集热管I为直形圆管,集热管延伸管2为直形圆管,金属软管4为弯形圆管,集热管I的一端与集热管延伸管2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集热管延伸管2的另一端与第一弯头3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弯头3的另一端与金属软管4 一端密封连接,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弯头3-1的一端密封连接,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镜场每个集热组件15要追踪太阳就需要频繁的转动,因CN 102914072 A书明说2/2页而两个太阳能集热组件15 (或集热组件15和母管9)之间需要挠性连接件来适应这种转动,采用这种挠性连接件,在导热油流动的时候,集热组件15能够正常运动及扭转,同时由于只有一个漏点,密封性特别好,导热油不会发生泄漏现象,同时挠性连接件采用采用金属软管4,当集热管I由于导热油的加热而产生膨胀位移时,金属软管4能够弯曲来吸收产生的膨胀位移量,这样就避免了集热管I由于膨胀位移量和胀裂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吸收偶然出现的震动。同时挠性连接件采用的是整体的金属软管4,只连接集热管I和集热管 I或者集热管I和母管9就可以了,因而安装方便,同时采用整体的金属软管也使设计变得简单,并且降低了压损。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挠性连接件还包括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与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为一相同结构单元体,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和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相对设置呈倒“ Ω ”型,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上的第二弯头3-1的另一端和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 上的第二弯头3-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挠性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支架8、两个支撑杆6和两个扭矩管7 ;第一支架8设置在挠性连接件下方,第一支架8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扭矩管 7,每个扭矩管7的一端顶部设有一个支撑杆6,每个支撑杆6的顶部对应支撑一个集热管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挠性连接件还包括母管9和回转接头14,母管9的一端通过回转接头 14与第二个弯头3另一端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10、第二扭矩管12和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架10的顶部与第二扭矩管12固定连接,第二扭矩管12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顶部支撑集热管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工作原理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镜场每个集热组件要追踪太阳就需要频繁的转动,因而两个太阳能集热组件(或集热组件和母管)之间需要挠性连接件来适应这种转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对集热管进行加热,集热管将热量传递给流动导热油,由于采用了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采用这种挠性连接件,在导热油流动的时候,集热组件能够正常运动及扭转,同时由于只有一个漏点,密封性特别好,导热油不会发生泄漏现象,同时挠性连接件采用采用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采用波纹金属管的形式,当集热管由于导热油的加热而产生膨胀位移时,金属软管的波纹金属管能够弯曲来吸收产生的膨胀位移量,这样就避免了集热管由于膨胀位移量和胀裂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金属软管采用波纹金属管的形式,也能够吸收偶然出现的震动。同时挠性连接件采用的是金属软管,只连接集热管和集热管或者集热管和母管就可以了,因而安装方便,同时采用整体的金属软管也使设计变得简单,此挠性连接件具有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5bar,能承受的最大温度为 400°C,这种设计也减小整个系统尤其是对集热组件的张力,降低了压损。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包括集热管(I)、集热管延伸管(2)、金属软管(4)、第一弯头(3)和第二弯头(3-1);集热管(I)为直形圆管,集热管延伸管(2)为直形圆管,金属软管(4)为弯形圆管,集热管(I)的一端与集热管延伸管(2)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集热管延伸管(2)的另一端与第一弯头(3)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弯头(3)的另一端与金属软管(4) 一端密封连接,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弯头(3-1)的一端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还包括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与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为一相同结构单元体,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和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相对设置呈倒“Ω”型,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上的第二弯头(3-1)的另一端和第二挠性连接单元(11)上的第二弯头(3-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支架(8)、两个支撑杆(6)和两个扭矩管(7);第一支架(8) 设置在挠性连接件下方,第一支架(8)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扭矩管(7),每个扭矩管(7)的一端顶部设有一个支撑杆(6),每个支撑杆(6)的顶部对应支撑一个集热管(I)。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挠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第一挠性连接单元(5)包括集热管(1)、集热管延伸管(2)、金属软管(4)、第一弯头(3)和第二弯头(3?1);集热管(1)为直形圆管,集热管延伸管(2)为直形圆管,金属软管(4)为弯形圆管,集热管(1)的一端与集热管延伸管(2)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集热管延伸管(2)的另一端与第一弯头(3)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弯头(3)的另一端与金属软管(4)一端密封连接,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弯头(3?1)的一端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鸿张宏涛冯永志王岳赵俊明王辉张文军孙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