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的燃尽风布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9404 阅读:6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的燃尽风布置方式,锅炉燃烧方式为前后墙对冲燃烧型式,燃尽风采用切圆方式送入。所述前后墙对冲燃烧型式的锅炉包括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以锅炉长边对称中心线为界将所述燃尽风分为两组,每组设有4-5只燃尽风喷嘴;每组燃尽风喷嘴射出燃尽风中心线与同一个假想椭圆相切,且两组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个为逆时针旋转,另一个为顺时针旋转。所述燃尽风为高速直流式燃尽风,燃尽风喷嘴采用上下、左右摆动的全摆动型式。这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的燃尽风布置方式有利于加强燃尽风与上升烟气的混合、增加烟气行程和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显著降低锅炉NOx排放量,有效抑制锅炉飞灰含碳量和减温水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尽风布置方式,尤其涉及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采用双切圆送入方式的燃尽风布置方式,属于电站锅炉低氮燃烧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煤粉燃烧锅炉中主要采用的燃烧方式有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和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中,从布置于炉膛四角的直流式燃烧器喷出的气流(燃料和配风)轴线与炉膛中心的一个或多个假想圆相切,燃烧形成的火焰和产生的烟气在炉膛中 旋转上升,在炉膛断面上四角火焰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火球”。这种燃烧方式具有炉内整体组织配风、火焰相互支持的特点,并且还具备气体混合强烈、烟气行程较长的优点,这种燃烧型式的炉膛断面近似正方形。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中,圆形旋流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前墙和后墙水冷壁上,前后墙上数量对等的燃烧器中各有一只燃烧器位于同一轴线上,每个燃烧器单独组织配风、火焰相对独立;同一面墙上的各股火焰之间互不干扰,前后墙上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燃烧器的火焰尾部在炉膛中部对冲后折向向上流动。这种燃烧方式具有炉膛断面上热负荷分布较为均匀的优点,但是,在同样的炉膛燃尽高度下与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相比较,该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的炉内烟气后期混合较差、烟气行程相对较短,若燃烧用空气不能及时给入并与燃料充分混合,则会延迟燃料的燃烧过程并影响炉膛吸热,这种燃烧型式的炉膛断面为长方形,且长宽比较大。燃烧型式与燃料、锅炉型式和其他很多因素相关,在设计初期确定,锅炉建成运行后难以再对其燃烧型式进行根本上的改变。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已有的控制常规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措施主要分为低NOx燃烧技术和烟气净化技术;其中,低NOx燃烧技术投资、运行费用少,可降低NOx排放浓度40 % 60 %;而烟气净化技术脱硝效率高,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高。锅炉NOx生成量的减少会显著降低尾部脱销装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控制燃煤锅炉NOx排放量都要首先采用NOx燃烧技术或进行低NOx燃烧改造。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许多早期投运的锅炉均有低氮燃烧的改造要求,这些锅炉主要为亚临界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亚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和亚临界“W”型火焰燃烧锅炉;为降低早期锅炉的NOx排放量,在原燃烧器上方增设燃尽风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手段。目前,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新增燃尽风仍然采用切圆送入的方式,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锅炉新增燃尽风仍采用前后墙对冲送入的方式。在原燃烧器上方增设燃尽风后,下部主燃区供风量减少,即燃烧所需的空气延迟供给,造成煤粉着火和燃尽延迟。对于改造工程,由于炉膛高度和原燃烧器布置位置不变,而燃料的燃尽空间,即对应新增燃尽风到炉膛出口的距离还会减少,在上述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低氮燃烧改造会造成炉膛出口烟温、锅炉减温水量及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和屏式受热面管壁超温,当这些变化较大时将对改造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影响。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由于烟气后期混合强烈、烟气行程相对较长,因此这些变化在低氮燃烧改造后并不明显;但对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由于烟气后期混合较差、烟气行程相对较短,这些变化在新增燃尽风采用前后墙对冲送入方式的低氮燃烧改造后显得特别突出,并已成为这种类型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较大的技术障碍。虽然业界对亚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通过增设燃尽风来降低锅炉NOx排放量的同时能减少锅炉减温水量和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和许多尝试,但所采取的手段均局限于原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和局部配风上,但这些尝试收效甚微,即便能降低飞灰含碳量和锅炉减温水量也是以牺牲NOx排放为代价。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出现,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采用双切椭圆送入方式的燃尽风布置型式,专门针对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长方形炉膛的低氮燃烧改造而设,解决早期亚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低氮燃烧改造过程中,采用前后墙对冲送入燃尽风的方式,由于其烟气后期混合较差、烟气行程相对较短,造成低氮燃烧改造后炉膛出口烟温、锅炉减温水量及飞灰含碳量增加以及屏式受热面管壁超温,对改造后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的燃尽风布置方式,锅炉燃烧方式为前后墙对冲燃烧型式,燃尽风采用切圆方式送入。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后墙对冲燃烧型式的锅炉包括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所述锅炉炉膛为长方形,以锅炉长边对称中心线为界将所述燃尽风分为两组,每组设有4-5只燃尽风喷嘴;燃尽风采用切圆方式送入是指每组燃尽风喷嘴射出燃尽风中心线与同一个假想椭圆相切,且两组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个为逆时针旋转,另一个为顺时针旋转。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燃尽风为高速直流式燃尽风,燃尽风喷嘴采用上下、左右摆动的全摆动型式。作为进一步优选,锅炉炉膛内设有数层煤粉燃烧器,燃尽风设于位于顶层的煤粉燃烧器中心线之上。作为进一步优选,燃尽风设于顶层煤粉燃烧器中心线之上6m_7m处,其风率为25% 30%,喷口出口处风速为60m/s 70m/s。作为进一步优选,在锅炉后墙燃尽风标高区域、锅炉中心线处布置有贴壁风。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每个燃尽风的入口处设置有风门调节挡板和执行器。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每个燃尽风风道上设置用于测试入口风速的测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形成原理为在原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煤粉燃烧器之上的长方形炉膛四面墙上采用双切椭圆送入方式布置燃尽风,燃尽风为直流式,以锅炉对称中心线为界分为两组,每组的燃尽风气流轴线与炉膛中的一个假想椭圆相切,高速的直流燃尽风带动炉内上升烟气旋转,燃尽风与上升烟气的混合更加强烈,混合均匀性与传统的燃尽风布置方式相比显著改善,同时由于烟气旋转上升增加了烟气在炉内的行程,因而还增加了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的燃尽和炉膛吸热,可抑制炉膛出口烟温及过热器减温水量的上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采用切圆送入方式的燃尽风布置,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I.显著减少锅炉NOx排放量以及排污产生的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明显改善燃尽风与上升烟气的混合均匀性,有利于提高未燃尽煤粉的燃烧反应速度; 3.在炉膛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烟气行程和未燃尽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的燃尽和增加炉膛吸热,抑制锅炉减温水量的增加,防止屏式受热面结焦和管壁超温,从而保证低氮燃烧改造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可方便的调节燃尽风风量、燃尽风与上升烟气的混合位置和燃尽风切圆的大小和位置,使锅炉在运行中能够在降低锅炉NOx排放量、飞灰含碳量和锅炉减温水量之间获得最佳综合效果,并能防止高温烟气冲刷水冷壁,减少由于烟气残余旋转引起的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偏差。5.炉内火焰充满度更好,炉膛断面上热负荷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锅炉水循环和水冷壁管子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燃尽风布置方式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燃尽风结构示意 图3是图2的俯面结构意 图4是炉膛出口标高位置炉膛断面上的烟气流场图。其中I-锅炉炉膛、2-燃尽风喷嘴、3-从燃尽风喷嘴射出燃尽风的中心线、4-假想椭圆、5-风门调节挡板和执行器、6-测风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的燃尽风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锅炉燃烧方式为前后墙对冲燃烧型式,燃尽风采用切圆方式送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家瑜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