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在胎体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胎冠由聚胺脂制成,且在胎冠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凸形环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该种结构的轮胎的耐磨和抗撕裂性能及抗拉强度非常理想,从而可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且该种轮胎的制作成本相对现有轮胎并不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用于支撑整个机动车的部件,并且能缓和路面对机动车传来的冲击力,尤其是工程车上所用的轮胎,因其需要承载几吨或几十吨重力,所以,要求轮胎必须具有适宜的弹性和承受载荷的能力,以及抗磨损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工程车轮胎无论是斜交轮胎,还是子午线轮胎均是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其中的斜交轮胎是由胎面和设置在胎面内的帘布层、缓冲层,以及胎圈组成。帘布层是通过帘布贯穿整个胎面,帘布层是轮胎的骨架,可以增强轮胎的强度,而缓冲层位于胎面和帘布层之间,可防止机动车在紧急制动时胎面与帘布层脱离,但由于帘布层和缓冲层均是由较稀疏的帘线和弹性较大的橡胶制成的,使机动车在不平路面上行使时,其所受的冲击极易使轮胎磨损。众所周知,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自身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70%是由爆胎引起的,而爆胎大多发生在胎面或胎冠被磨损所造成的,同时因工程车在拐弯行驶中过程中要受到横向的作用力,如果胎面或胎冠即便被轻度磨损,也易产生爆胎,其主要原因是该种结构的轮胎抗磨损和抗拉强度相对较差;另外,子午线轮胎虽然在斜交轮胎的基础上增加了由强度较高、拉伸变形较小的玻璃纤维帘布或聚酰胺纤维帘布或钢丝帘布构成的带束层,可以减小轮胎着地后胎冠变形量和提高胎冠的抗刺能力,但子午线轮胎的胎面或胎冠也是由较稀疏的帘线和弹性较大的橡胶制成的,所以,子午线轮胎也同样存在易爆胎问题。聚胺脂抗磨损和抗拉强度是一种非常更深理想的材料,利用聚胺脂制作工程车轮胎的胎面或胎冠,其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几倍以上,但由于聚胺脂与橡胶材料即便采用高温和/或粘结剂结合也不会使两者之间产生化学交联反应,达到分子间结合,所以,两者之间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如工程车在拐弯行驶时受到横向力的作用力,极易使轮胎的胎体和胎面或胎冠之间分离。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认为,聚胺脂不能用于与橡胶结合制作机动车的外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凸凹结合的方式的方式解决胎体与胎面或胎冠在受外力作用时易分离和轮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在胎体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胎冠由聚胺脂制成,且在胎冠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凸形环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其中的胎体可通过模具将橡胶材料硫化成充气胎体,在胎体上按照现有技术设置有帘布层、缓冲层,以及胎圈,当胎体充气后,会使两者之间充分组合,同时因凸形环和凹形环结合不会使胎面或胎冠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横向和纵向移动;另外,胎体还可以采用旧轮胎,因旧轮胎的胎体大多只是胎面或胎冠被损坏,而胎体通常可以被继续使用,所以,在旧轮胎的胎上安装由聚胺脂构成的胎面或胎冠,使用该轮胎也比现有技术中的新轮3胎的使用寿命长,且可以节约制作成本。所述胎体表面还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条,且该凸条与凸形环相垂直。所述凸形环沿着胎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有2 — 6条。所述凸条之间的间距为15 - 40毫米。所述胎体表面且靠近胎肩的两侧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齿形凸条,且使两侧的齿形凸条的齿尖朝向胎体的中部。所述凸形环的横断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所述凸条的横断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的胎面或胎冠由聚胺脂构成,该种结构的轮胎相对现有轮胎来说,其耐磨和抗撕裂度经检测可提高3-5倍,抗拉强度可提高2-3倍,从而可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胎体没有充气时,将胎面或胎冠安装在胎体表面上,此时安装非常方便;同时因聚胺脂的价格并不很高,所以,该种轮胎的制作成本相对现有轮胎并不闻。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该图给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该轮胎包括胎体I和胎面2,其中的胎体I可以采用新制作的胎体或旧轮胎的胎体,胎体I包括胎圈和多层帘线层(图中没有给出),帘线层一般在20至30层左右。在胎体的I外圆表面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12和凸条11,本实施例中给出的凸形环12设置有两条,但可根据轮胎大小和宽度来设置凸形环12的数量,在通常情况下可设置有2 -6条。在胎体I外圆表面还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条11,且该凸条11与凸形环12相垂直,相邻两个凸条11之间的间距为20毫米,对于工程车所用的轮胎而言,相邻两个凸条11之间的间距通常在15 - 40毫米之间。凸形环12的横断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凸形环12的横断面的最佳选择为矩形,凸条11的横断面也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凸条11的横断面的最佳选择也为矩形。上述胎面I上设置的凸条11是为了防止胎面2沿着轮胎行走的方向与胎体I相对移动的部件,而为了防止胎面2沿着轮胎行走的方向与胎体I相对移动还可以其它形状,如采用在胎体I表面且靠近胎肩13的两侧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齿形凸条(图中没有给出),且使两侧的齿形凸条的齿尖朝向胎体的中部。胎面2是由聚胺脂材料制成,因聚胺脂材料具有相当理想的耐磨和抗撕裂性能,以及抗拉强度,所以,利用聚胺脂材料也可以制成胎冠,所以,本实施例中只提出胎面2这一种结构。胎面2内表面设置有分别与胎体I上的凸形环12和凸条11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21和凹条22,且凹条22与凹形环21相垂直。在制作该种结构的轮胎时,包括制作胎体I和胎面2 (或胎冠)这两个工序,制作胎体I通过模具硫化将组件转变为充气胎体1,然后通过次加工将胎体I的圆周的表面凸条11和凸形环12;制作胎体面2 (或胎冠),利用聚胺脂材料铸型,使胎面2 (或胎冠)的内径与胎体I的外径相区域,再将胎面2 (或胎冠)组装在胎体I上,对胎体I充气后即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权利要求1.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轮胎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在胎体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胎冠由聚胺脂制成,且在胎冠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凸形环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表面还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条,且该凸条与凸形环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环沿着胎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有2 — 6 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之间的间距为15- 4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环的横断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横断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圆弧形。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表面且靠近胎肩的两侧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齿形凸条,且使两侧的齿形凸条的齿尖朝向胎体的中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在胎体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胎冠由聚胺脂制成,且在胎冠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凸形环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该种结构的轮胎的耐磨和抗撕裂性能及抗拉强度非常理想,从而可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且该种轮胎的制作成本相对现有轮胎并不高。文档编号B60C1/00GK102910035SQ20121037622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贾禹宁, 徐士广 申请人:徐士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轮胎由胎体和胎冠构成,在胎体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形环,胎冠由聚胺脂制成,且在胎冠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凸形环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凹形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禹宁,徐士广,
申请(专利权)人:徐士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