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553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20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元件依次包括光变油墨层、配色油墨层、去金属保护层、金属层;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下反射观察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下反射观察呈不同颜色;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和所述金属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0.08mm~0.2mm。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光变配对防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去金属工艺,实现了光变配对防伪与缩微图案防伪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防伪效果。此外,还通过调整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的光透过率,解决了精确套印控制过程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防伪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变配对防伪和缩微图案防伪在钞票、有价证券等高端防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其中,光变配对防伪是一种通过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实现的防伪技术,二者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观察时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观察时则呈现不同的颜色,且这种特征是其它油墨和印刷方法所无法效仿的。缩微图案防伪则是一种通过印刷或者其它技术制作出的具有精细线条结构的图案的防伪技术,其线条的典型尺寸一般为 O. Imnin现有技术中,虽然光变配对防伪技术和缩微图案防伪技术的应用很广泛,但二者均是单独分离使用的,不存在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防伪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光变油墨层中光变颜料的平均直径约为,采用这种颜料印刷的线条的尺寸最细为O. 25mm,与缩微图案要求的典型尺寸相差较大;另外,对于配色油墨层来说,其一般采用金属墨制成,而金属墨中颜色颗粒的尺寸比光变颜料的尺寸还要大,采用这种颜料印刷的线条的尺寸要超过O. 25_,与缩微图案要求的典型尺寸相差的更大。因此,不能利用光变配对防伪技术中的光变油墨和/或配色油墨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缩微图案,也不存在将光变特征和缩微图案有机结合的防伪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在不影响光变防伪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光变特征和缩微图案的有机结合。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防伪元件,所述元件依次包括光变油墨层、配色油墨层、去金属保护层、金属层;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下反射观察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下反射观察呈不同颜色;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和所述金属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O. 08mm O. 2mm。优化的,形成的所述缩微图案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优化的,所述金属层采用光学密度大于IOD的金属制成。优化的,所述金属层采用光学密度为20D 30D的铝制成。优化的,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大于10%,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小于30%。优化的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为5 μ m 7 μ m,所述配色油墨层的厚度为4 μ m 5 μ m0优化的,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柔性支撑层;所述柔性支撑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层相应的两个端面。优化的,所述柔性支撑层的厚度不小于12μπι。优化的,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保护结构层和粘结层;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光变油墨层相应的两个端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配色油墨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之间;或者,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光变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粘结层相应的两个端面。优化的,如果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光变油墨层相应的 两个端面,则所述保护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12μπι ;如果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光变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粘结层相应的两个端面,则所述保护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6 μ m。优化的,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磁性介质层,所述磁性介质层位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之间,且所述磁性介质层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作光学防伪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以柔性支撑层和保护结构层为基材,在所述柔性支撑层上蒸镀金属层,并在所述金属层上精细印刷去金属保护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O. 08mm O. 2mm ;在所述保护结构层上依次印刷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且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通过粘结层将所述配色油墨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相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优化的,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大于10%,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小于30%。优化的,调整所述光透过率的方式包括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和/或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和/或,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的颜料颜色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优化的,如果以调整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则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为5 μ m 7 μ m,所述配色油墨层的厚度为4 μ m 5 μ m。优化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保护结构层上依次印刷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之后,还在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印刷磁性介质层,且所述配色油墨层位于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磁性介质层之间;所述通过粘结层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具体包括通过粘结层将所述磁性介质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相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或者,在所述柔性支撑层上形成缩微图案之后,在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上印刷磁性介质层,且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位于所述磁性介质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通过粘结层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具体包括通过粘结层将所述配色油墨层与所述磁性介质层相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且所述磁性介质层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作光学防伪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柔性支撑层为基材,在所述柔性支撑层上蒸镀金属层,并在所述金属层上精细印刷去金属保护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O. 08_ O. 2mm ;在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上满版印刷形成配色油墨层;在所述配色油墨层上部分印刷形成光变油墨层,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 优选的,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大于10%,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小于30%。优选的,调整所述光透过率的方式包括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和/或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和/或,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的颜料颜色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优选的,如果以调整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则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为5 μ m 7 μ m,所述配色油墨层的厚度为4 μ m 5 μ m。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印刷形成所述光变油墨层之后,在所述光变油墨层上通过粘结层粘合一保护结构层。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上满版印刷形成配色油墨层之前,在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上印刷磁性介质层,则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满版印刷在所述磁性介质层上,且所述磁性介质层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光变配对防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去金属工艺,实现了光变配对防伪与缩微图案防伪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防伪效果。此外,还通过调整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的光透过率,解决了精确套印控制过程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防伪元件实施例I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防伪元件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防伪元件实施例3的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防伪元件实施例4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防伪元件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依次包括光变油墨层、配色油墨层、去金属保护层、金属层;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下反射观察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下反射观察呈不同颜色;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和所述金属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0.08mm~0.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方义王蔚茹吴远启胡春华封敏宇董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