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494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油装置,包括具有气腔和油腔的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气腔和所述油腔,并且位于所述气腔的一端套装有风叶轮,位于所述油腔的一端套装有涡轮;所述气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装置;所述油腔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吸油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油装置可以方便地对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冷却油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冷却油的浪费,降低成本,还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齿轮加工行业的吸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齿轮加工过程中,特别是插齿和滚齿加工过程中,冷却油会掺杂着切屑溢流或者渗漏到机床油底壳中,如果不及时回收,则会造成浪费,且会污染环境。目前,常采用的一种处理方式为操作人员采用海绵吸收或用容器盛放,该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且无法保证冷却油纯度,还可能会伤害操作人员的健康。虽然市场上也有吸油机出售,但所出售的吸油机大多是电动的,不仅体积大,而且针对的是加油站等比较干净的场合,此外,该种吸油机的功率也不容易调节,所以无法应用 到齿轮加工行业。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吸油装置,能够分离并回收齿轮加工行业中的冷却油,减少冷却油的浪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油装置,该吸油装置能够分离并回收齿轮加工行业中的冷却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冷却油的浪费,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油装置,包括具有气腔和油腔的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气腔和所述油腔,并且位于所述气腔的一端套装有风叶轮,位于所述油腔的一端套装有涡轮;所述气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装置;所述油腔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吸油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有锥度轴,所述锥度轴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贯通的气孔。优选地,所述锥度轴顶部设有控制气流的控制阀。优选地,所述吸油器包括与所述进油口连接的进油管和与所述进油管连接的吸油罩,所述吸油罩的端部设有进油槽,所述吸油罩和所述进油槽之间设有护网。优选地,所述出气口连接有消音器。优选地,所述消音器包括与所述出气口连接的消音管、与所述消音管连接的消音筒以及位于所述消音筒内的消音棉,所述消音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优选地,所述出油口连接有滤油器。优选地,所述滤油器包括与所述出油口连接的出油管、与所述出油管连接的过滤筒以及位于所述过滤筒内的过滤棉,所述过滤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所述过滤筒的下端还设有滤油口。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固装有吊环。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油腔一侧。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油装置包括具有气腔和油腔的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气腔和所述油腔,并且位于所述气腔的一端套装有风叶轮,位于所述油腔的一端套装有涡轮;所述气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装置;所述油腔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吸油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吸油装置通过进入气腔内的气流吹动风叶轮旋转,从而驱动转轴旋转,并带动套装在转轴上的涡轮旋转,从而使涡轮中心形成低压,利用油腔内外的气压差,通过吸油器将位于机床油底壳内的冷却油吸入油腔并通过出油口排出,从而将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冷却油回收使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油装置气腔的出气口连接有消音器,可以消除该吸油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油装置油腔的出油口连接有滤油器,将回收的冷却油直接经过滤油器过滤,保证了冷却油的纯度。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I中所示吸油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吸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0、上壳体11、下壳体12、隔板13、气腔14、进气口 141、出气口 142、油腔15、进油口 151、出油口 152、观察口 153、螺栓16、螺母17、吊环18、转轴20、风叶轮21、第一螺母211、第一连接键212、涡轮22、第二螺母221、第二连接键222、第一轴瓦231、第二轴瓦232、隔油垫24、进气装置30、进气管31、锥度轴32、气孔321、控制阀33、吸油器40、进油管41、吸油罩42、护网43、进油槽44、消音器50、消音管51、盖板52、消音筒53、消音棉54、尾管55、滤油器60、出油管61、端板62、过滤筒63、过滤棉64、滤油口 6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吸油装置,该吸油装置能够分离并回收齿轮加工行业中的冷却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冷却油的浪费,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和右等方位词是以图I至图6中零部件位于图中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I至图4,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I中所示吸油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吸油装置的吸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油装置包括具有气腔14和油腔15的壳体10 ;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中部设置有相应的隔板13,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闭合时,位于中部的隔板13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形成的腔室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其中右侧腔室为气腔14,左侧腔室为油腔15。其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以通过螺栓16和螺母17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转轴20,转轴20穿过隔板13,可以通过第一轴瓦231和第二轴瓦232固定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其中,第一轴瓦231和第二轴瓦232均为对开式结构。转轴20的右端,即位于气腔14的一端安装有风叶轮21,通过第一螺母211轴向固定,风叶轮21和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键212 ;转轴20的左端,即位于油腔15的 一端安装有涡轮22,通过第二螺母221轴向固定,涡轮22和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键222。其中,为了方便风叶轮21的旋转,风叶轮21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风叶轮21可以采用铝合金铸造然后铣削加工而成,涡轮22也可以采用铝合金铸造然后铣削加工而成,当然风叶轮21和涡轮2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或其他加工方式。所述上壳体11上位于气腔14的一侧设有进气口 141和出气口 142(示于图2中);进气口 141连接有进气装置30,进气装置30包括与进气口 141连接的进气管31,进气管31上设置有锥度轴32,锥度轴32可以通过螺母与进气管31固定,在锥度轴32的中部开设有气孔321,该气孔321与进气管31贯通。进气装置30和出气口 142与气腔14是贯通的。所述上壳体11上位于油腔15的一侧设有进油口 151 ;进油口 151连接有吸油器40 (示于图4中),吸油器40包括与进油口 151连接的进油管41、与进油管41固接的吸油罩42,在吸油罩42的端部设置有护网43和进油槽44,其中,吸油罩42可以设置为漏斗状,便于吸油;护网43位于吸油罩42和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气腔和油腔的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气腔和所述油腔,并且位于所述气腔的一端套装有风叶轮,位于所述油腔的一端套装有涡轮;所述气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装置;所述油腔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吸油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涡轮中心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传海武文斌闫大明乔锟范秀超兰云飞宋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