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堡黑茶虫茶的流程化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3045 阅读:7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21
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六堡黑茶虫茶的流程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茶虫培育、食料采集及处理、食料堆放、茶虫施放、喂养,以及控制茶虫培育期、幼虫生产期的环境温、湿度的条件下生产六堡黑茶虫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六堡黑茶虫茶。生产的虫茶产量高,品质优,解决了现有传统虫茶生产只是通过自然方法生产虫茶导至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六堡黑茶虫茶产品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维生素、多种矿质元素和20种氨基酸等,具有极佳的营养保健功效和极高的饮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茶类虫茶生产方法,特别是,属于茶叶加工生产虫茶技术。
技术介绍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农业资源昆虫产品,是传统出口的特种茶。虫茶是由米缟螟(又称米黑虫、小龙蛆等)等昆虫取食茶叶等植物叶后所排出的排泄物。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鲜虫茶开水冲泡后为青褐色,几乎全部溶解,像咖啡一样,饮用十分方便。虫茶冲泡后香气清新如茶,滋味浓醇回甘,营养价值与药用保健功效极佳,已为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虫茶不但具有极佳的营养保健功效和极高的饮用价值,而且市场上的商品极少价格也高,是同等年份茶叶的数倍以上。虫茶主要产于我国广西、湖南等地的山区。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广西梧州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2011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公告正式批准梧州六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广西质检部门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六堡茶产业正面临大发展的时期,但是六堡茶中颇具特色的虫茶生产以及市场上所出售的虫茶几乎是通过自然生态得到的产品,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还没有开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堡黑茶虫茶流程化生产方法,以解决目前国内特别是广西六堡茶区黑茶虫茶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无序的状态,即在六堡茶存放过程中,在自然达到的条件下出现虫茶产出的传统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六堡黑茶虫茶的流程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茶虫培养、食料采集及处理、食料堆放、茶虫施放、喂养,以及控制茶虫培养期、幼虫生产期的环境温、湿度的条件下生产六堡黑茶虫茶,其生产流程如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堡黑茶虫茶的流程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茶虫培养、食料采集及处理、食料堆放、茶虫施放、喂养,以及控制茶虫培养期、幼虫生产期的环境温、湿度的条件下生产六堡黑茶虫茶,其步骤如下:(1)茶虫培养建设茶虫培养室,专门培养米缟螟产卵和化卵,培养室规模与生产虫茶产量相匹配,培养室分为操作室和培育室,其中培育室设置产卵多层叶床,培养室配备有空调、加湿机、烘箱以及恒温箱、温度计、湿度计和天平;培养茶虫品种的选择和采集,茶虫品种以当地的茶虫品种米缟螟为对象,其虫源主要采集六堡茶区当地粮仓中的越冬幼虫和当地虫茶生产过程的成虫,或诱引当地茶虫母蛾前来产卵进行收集;做法,采摘当地六堡黑茶鲜叶一批,鲜叶以叶片较完整的次老茶叶为主,经测定这些鲜叶含水量为75?85%,在自然晾晒的办法使其脱水至30%?40%含水量后,铺设为米缟螟产卵叶床;在培养室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在75%?90%之间,将采集到的羽化后的米缟螟越冬幼虫或诱集到的米缟螟成虫进行交尾后,雌蛾自动进入预备好的产卵叶床产卵;当地米缟螟卵历期在8?12天时,通过人工观察,在卵期5?8天即将破壳前,将带有虫卵的叶片移入堆房中,进行最后的孵化;(2)、食料茶叶采摘处理在谷雨至立夏采茶期采收本地区六堡黑茶树茶叶,为了减少成本,用于生产虫茶的茶叶多选用熟老的茶叶片为主,或选用立夏至六月上旬期间采集的茶质量较差的茶叶;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在自然环境下晾晒干燥至含水量30%?40%之间,或用人工风干或焙干的办法脱水至含水量30%?40%;将处理好的新鲜茶叶按照体积的3∶1?4∶1的比例混入的渥堆后未干燥的或复水至含水量以30%?40%的较低级茶叶作为茶虫食料;(3)、茶虫食料堆放生产厂房及堆房建设,生产厂房要求房内保持阴暗、潮湿与适度通风,通常建设在背靠北面潮湿阴暗和邻近噪音小的山边,四周设置活动窗口并配备简易的温度、湿度调节设施,以增加茶虫生产各虫期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自然调控的比例;堆房设在生产厂房内,是由分层木架子组成,堆房高度与生产厂房顶部距离不少于2米,并距离生产厂房周壁1?3米,便于堆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和降低控制成本,在堆房顶部留出占顶面面积的1/5?1/6的通风口并用纱网与生产厂房内隔离;将处理好的茶虫食料堆放到生产厂房的堆房中,茶虫食料堆放时,将已处理的茶虫食料自然堆放于预先准备好的堆房分层木架子各层中,稍作轻压至便于幼虫进入取食与生活为好,茶虫食料面与上层底部留出3?5厘米空隙,用作施放茶虫卵的叶片的位置;(4)、茶虫的施放将带有茶虫卵的叶片,卵面向上均匀地施放在虫茶生产而准备的木制堆房中的木架子各层的茶虫食料堆面,其茶虫卵的施放数量以幼虫历期生活适宜空间与茶虫食料堆放量为度,通常,茶虫食料堆放在稍加压紧的程度下,40?45立方厘米堆放体积适宜头放养1头米缟螟幼虫历期在其中生活;在孵化率为80%,按0.3厘米的厚度茶虫堆放食料并稍加压紧的情况下,每平方米堆放面施放茶虫卵8500?9500粒;(5)幼虫期生产幼虫期是虫茶生产的时期,在广西六堡黑茶区,幼虫生产的旺盛时间在每年5月到10月,时间为150?170天,期间会增加叠代幼虫的数量,加快六堡茶食料的蚕食进度,增加茶虫的排泄量;期间选择适宜的喂养环境和合理茶虫的投放量对虫茶的生产很重要,幼虫期喂养的温度适宜控制在20℃?30℃之间,湿度在75%?95%之间,这样能保持茶虫的个体重量、食量以及食欲的增加,幼虫期要多观察,在幼虫多,食性大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茶叶食料,以增加虫茶的产量,用本方法在六堡茶黑茶区环境下进行生产,平均每头幼虫在全虫期的排泄物,即未干燥的虫茶为其老熟期体重的3.5?10.2倍;(6)、产品收集在广西六堡黑茶区,虫茶收集期通常在10月份,在幼虫逐渐进入越冬结茧期,将堆房木架各层所堆放的茶叶和茶虫混合物一起收集在箩筐集中采收虫茶;采收时轻轻抖动或用镊子拨动的办法,将收集的茶虫排泄物集中在盛器中,然后采用筛选分离的方法将虫茶收存到干爽的木桶中,未吃完的茶叶残余物以及部分保留的幼虫继续堆放于原堆房分层的木格中培育至明年生产用,或直接晒干储存作为茶叶;(7)、晒干将筛选干净的的虫茶集中放置于竹制簸箕晒干至含水量10%以下,以能长期保存和饮用;(8)、产品制作虫茶能直接用开水泡茶的方法饮用,或与茶叶混合制作成各种茶类产品,制作的方法采用搭配和炒制的工艺;(9)、成品包装晒干或制作好的虫茶和虫茶制作产品经过检验后分类包装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堡黑茶虫茶的流程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茶虫培养、食料采集及处理、食料堆放、茶虫施放、喂养,以及控制茶虫培养期、幼虫生产期的环境温、湿度的条件下生产六堡黑茶虫茶,其步骤如下 (1)茶虫培养 建设茶虫培养室,专门培养米缟螟产卵和化卵,培养室规模与生产虫茶产量相匹配,培养室分为操作室和培育室,其中培育室设置产卵多层叶床,培养室配备有空调、加湿机、烘箱以及恒温箱、温度计、湿度计和天平; 培养茶虫品种的选择和采集,茶虫品种以当地的茶虫品种米缟螟为对象,其虫源主要采集六堡茶区当地粮仓中的越冬幼虫和当地虫茶生产过程的成虫,或诱引当地茶虫母蛾前来产卵进行收集; 做法,采摘当地六堡黑茶鲜叶一批,鲜叶以叶片较完整的次老茶叶为主,经测定这些鲜叶含水量为75-85%,在自然晾晒的办法使其脱水至30% -40%含水量后,铺设为米缟螟产卵叶床;在培养室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01-251之间,湿度在75%-90%之间,将采集到的羽化后的米缟螟越冬幼虫或诱集到的米缟螟成虫进行交尾后,雌蛾自动进入预备好的产卵叶床产卵;当地米缟螟卵历期在8-12天时,通过人工观察,在卵期5-8天即将破壳前,将带有虫卵的叶片移入堆房中,进行最后的孵化; (2)、食料茶叶采摘处理 在谷雨至立夏采茶期采收本地区六堡黑茶树茶叶,为了减少成本,用于生产虫茶的茶叶多选用熟老的茶叶片为主,或选用立夏至六月上旬期间采集的茶质量较差的茶叶; 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在自然环境下晾晒干燥至含水量30% -40%之间,或用人工风干或焙干的办法脱水至含水量30%-40% ;将处理好的新鲜茶叶按照体积的3 1-4 I的比例混入的渥堆后未干燥的或复水至含水量以30% -40%的较低级茶叶作为茶虫食料; (3)、茶虫食料堆放 生产厂房及堆房建设,生产厂房要求房内保持阴暗、潮湿与适度通风,通常建设在背靠北面潮湿阴暗和邻近噪音小的山边,四周设置活动窗口并配备简易的温度、湿度调节设施,以增加茶虫生产各虫期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自然调控的比例;堆房设在生产厂房内,是由分层木架子组成,堆房高度与生产厂房顶部距离不少于2米,并距离生产厂房周壁1-3米,便于堆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和降低控制成本,在堆房顶部留出占顶面面积的1/5-1/6的通风口并用纱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中
申请(专利权)人:苍梧县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