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273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按照收获的薯块数量及储藏后出成虫数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达53%至65%;按照玉米收获时剖开玉米秆查到的秆内幼虫数量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玉米螟的效果达38%至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作物间作套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农业1985-1995年的10年间,耕作制度措施改进对产量提高的贡献率为70%。中国之所以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也与间套作多熟种植分不开。这种多样性间套作具有集约利用耕地、劳力、养分、水分、光和热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优点。马铃暮块莖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eller),又名马铃暮麦蛾,烟草潜叶蛾,洋芋绣虫,串皮虫,裂虫等,曾被列为国际和国内检疫对象,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北部地区,世界上最早的记载是1854年在澳大利亚危害马铃薯,此后不断扩展蔓延,目前已传播到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中美及南美洲的90多个国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害虫。国内对马铃薯块茎蛾的记载最早始于1937年,陈金壁报道该害虫在广西柳州为害烟草,现已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甘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播幅为2m,玉米、马铃薯行距O. 5m,玉米株距O. 20-0. 25m,马铃薯塘距O.25-0. 3m,玉米、马铃薯密度分别为每亩2700-3300株和2300-2900塘;玉米及马铃薯均按上述规格开沟后播种、施底肥、盖土,每两行玉米起垄约20厘米高后覆盖地膜;干旱情况下每塘玉米浇水lKg,玉米每塘播2粒,种植深度4-6cm ;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乃胜李正跃陈斌桂富荣吴道慧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