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20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包括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功率管、吸收电容、驱动连接板、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和散热壳体,所述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和功率管均位于散热壳体上,所述功率管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功率管平均分为两组排列在散热壳体的两侧,同一侧的功率管为同一组,同一组中的功率管的方向相同,不同组中功率管的方向相反,功率管的开口方向与散热壳体的中心线平行,功率管的上方设置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叠层功率传输母线的上方设置驱动连接板,该驱动连接板通过螺钉与功率管相连接,吸收电容位于驱动连接板上并与叠层功率传输母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紧凑、电磁兼容性能优、散热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伺服机构伺服驱动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
技术介绍
伺服驱动器是电动伺服机构的核心部件,与通用电机驱动器不同的是,适用于伺服机构的应用场合要求其体积小、结构紧凑,并且对伺服驱动器的系统性能、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设计对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最大,设计出合理的、符合系统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功率回路是伺服驱动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关于电动伺服机构伺服驱动器的电磁兼容性的一体化的结构布置方面,国内外尚无相关专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包括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功率管、吸收电容、驱动连接板、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和散热壳体,所述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和功率管均位于散热壳体上,所述功率管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功率管平均分为两组排列在散热壳体的两侧,同一侧的功率管为同一组,同一组中的功率管的方向相同,不同组中功率管的方向相反,功率管的开口方向与散热壳体的中心线平行,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1)、功率管(2)、吸收电容(3)、驱动连接板(4)、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和散热壳体,所述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1)和功率管(2)均位于散热壳体上,所述功率管(2)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功率管平均分为两组排列在散热壳体的两侧,同一侧的功率管(2)为同一组,同一组中的功率管的方向相同,不同组中功率管的方向相反,功率管的开口方向与散热壳体的中心线平行,功率管的上方设置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叠层功率传输母线的上方设置驱动连接板(4),该驱动连接板通过螺钉与功率管(2)相连接,吸收电容(3)位于驱动连接板(4)上并与叠层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I)、功率管(2)、吸收电容(3)、驱动连接板(4)、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和散热壳体,所述模块化组合非固体钽电容(I)和功率管(2)均位于散热壳体上,所述功率管(2)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功率管平均分为两组排列在散热壳体的两侧,同一侧的功率管(2)为同一组,同一组中的功率管的方向相同,不同组中功率管的方向相反,功率管的开口方向与散热壳体的中心线平行,功率管的上方设置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叠层功率传输母线的上方设置驱动连接板(4),该驱动连接板通过螺钉与功率管(2)相连接,吸收电容(3)位于驱动连接板(4)上并与叠层功率传输母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低电感母线的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回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功率传输母线包括正母线(5)、负母线(6)、第一交流母线(7)、第二交流母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刘迎梅聂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