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管母线包括至少二根A相、B相管母线及待接续A相、B相管母线,A相管母线置于B相管母线的内腔中,待接续A相管母线置于待接续B相管母线的内腔中,A、B相管母线端部分别设有法兰盘,待接续A、B相管母线端部分别设有法兰盘,A相管母线与待接续A相管母线通过法兰盘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B相管母线与待接续B相管母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头,该连接头由两个半圆筒形B相管母线及设置在其端部的法兰盘构成,B相管母线与待接续B相管母线通过两个半圆筒形B相管母线及法兰盘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管母线连接可靠,且体积小,装拆方便,增强了电力传输导线的机械强度和抗震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特别是涉及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供电系统中,常采用电力电缆进行电能传输,成本较高且固定不方便。为了降低机组的制造成本,市场上已经陆续采用导电母线槽进行电能的传输,这种导电母线槽是采用铝排或铝合金排作为导电介质,通过接线盒进行多段连接后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从塔筒顶端传输到塔筒底部,然后由变压器升压后送入电网。单根导电母线槽的长度通常为6米到8米,必须将多根母线槽通过接线盒进行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一起才能实现电力的传输功能。如此多的分段母线槽通过接线盒进行连接时,一方面导致整个线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由于母线槽垂直安装在塔筒筒壁上,母线槽·会随着塔筒的晃动而不断受到震动,导电排之间会产生间隙,接触不可靠,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两个母线槽间的连接也会产生一个切向力导致连接变形和连接不可靠;另一方面,母线排相间需进行机械固定,绝缘板隔离和固定,并通过外部钣金槽体与外部绝缘和固定,体积很大,可靠性差,成本较高,维护困难。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是用于输送工频大电流的导电线,其载电流量大,温升低,机械强度高,可提高运行安全系数,近年来正在被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传输。现有的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的连接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成型焊接、外连接两个半圆体附在管母线上用螺栓两边紧固和抱箍式连接。焊接连接的缺点是安装复杂、焊口电阻大,可靠性无法保证,焊口容易断裂;而另外二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在高电压情况下连接部位由于用螺栓作紧固件,连接部位表面不平整,绝缘导电管母线连接部位不能作屏蔽绝缘处理,容易受人、动物如老鼠等以及其他物体偶然接触而发生接地和相间短路,不利于安全运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606208A公开了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该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是单根成一体占用空间大,通过轴向管状进行两端母线的焊接连接,现场作业不方便,焊口电阻大,焊口联接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保证导电管母线之间能可靠地连接在一起,而且抗震性能好、疲劳强度高、体积小、装拆方便的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用于导电管母线之间的连接,所述导电管母线包括至少二根中空的A相、B相导电管母线,以及至少二根与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对应的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置于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的内腔中,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置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的内腔中,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所述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通过所述法兰盘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头,该第一连接头由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两端部的法兰盘构成,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通过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及法兰盘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中,在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之间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径向位移的两个半圆环形的绝缘卡环,每个绝缘卡环上开设有一些通孔,在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第一连接头、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还注入有冷却介质,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相贯通。本技术在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法兰盘、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法兰盘与第一连接头法兰盘的接合处还设有用于防止冷却介质泄漏的密封装置。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管母线还包括一根中空的C相导电管母线以及与该C相导电管母线对应的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置于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的内腔中,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置于所述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的内腔中,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和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在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与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头,该第二连接头由两个半圆筒形C相导电管母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半圆筒形C相导电管母线两端部的法兰盘构成,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通过所述两个半圆筒形C相导电管母线及法兰盘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第一连接头、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径向位移的两个半圆筒形的绝缘卡环,每个绝缘卡环上开设有一些通孔,在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第一连接头、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与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第二连接头、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还注入有冷却介质,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相贯通。本技术在所述C相导电管母线法兰盘、待接续C相导电管母线法兰盘与第二连接头法兰盘的接合处还设有用于防止冷却介质泄漏的密封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使得多路输电通道结合在一起,体积小,节省了空间;本技术装拆方便,且多根管母线实现轴向连接和支撑,保证了导电管母线之间能可靠地连接在一起,抗震性能好,疲劳强度高,并增大了整个电力传输导线的机械强度和抗震效果。由于在管母线之间设有散热层,本技术优选在内腔中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管母线内部循环从而将管母线产生的热量带出,通过外部的散热器,降低管母线的工作温度,从而可降低管母线材料的使用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半圆环形绝缘卡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半圆筒形绝缘卡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至图4所示的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用于导电管母线之间的连接,所述导电管母线包括至少二根中空的A相、B相导电管母线la、lb,以及至少二根与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la、Ib对应的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2a、2b,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Ia置于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Ib的内腔中,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2a置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的内腔中,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la、Ib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Ia — l、lb — 1,所述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2a、2b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2a — l、2b — I,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Ia与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2a通过所述法兰盘Ia — l、2a — I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Ib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头3,该第一连接头3由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Ib - 2 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Ib - 2两端部的法兰盘Ib - 3构成,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Ib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通过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Ib — 2及法兰盘Ib — I、Ib — 3、2b — I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中,如图I、2、3所示,在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la、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2a与所述第一连接头3之间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导电管母线连接器,用于导电管母线之间的连接,所述导电管母线包括至少二根中空的A相、B相导电管母线(1a、1b),以及至少二根与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1a、1b)对应的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2a、2b),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1a)置于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1b)的内腔中,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2a)置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的内腔中,所述A相、B相导电管母线(1a、1b)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1a-1、1b-1),所述待接续A相、B相导电管母线(2a、2b)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法兰盘(2a-1、2b-1),所述A相导电管母线(1a)与所述待接续A相导电管母线(2a)通过所述法兰盘(1a-1、2a-1)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1b)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头(3),该第一连接头(3)由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1b-2)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1b-2)两端部的法兰盘(1b-3)构成,所述B相导电管母线(1b)与所述待接续B相导电管母线(2b)通过所述两个半圆筒形B相导电管母线(1b-2)及法兰盘(1b-1、1b-3、2b-1)经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俊,范凌阳,朱倩,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