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16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电流继电器,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上,轴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以及钢舌片,所述钢舌片位于一个电磁铁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轴上还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与钢舌片之间,该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式电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电控系统中,广泛地使用过电流继电器,用以保护电动机等机电设备。现有的电流继电器为了适应控制以及保护的需要,从而在电流继电器上增加了多种结构,使得电流继电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的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电磁式电流继电器,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上,轴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以及钢舌片,所述钢舌片位于一个电磁铁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轴上还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与钢舌片之间,该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当线圈通过电流时,电磁铁中产生磁通,力图使钢舌片向凸出磁板偏转,与此同时,轴上的反作用弹簧又力图限止钢舌片偏转,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大到使钢舌片所受的转矩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矩时,钢舌片便被吸近磁极,使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本技术只由几个简单的零件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与轴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I为线圈,2为电磁铁,3为钢舌片,4为静触点,5为动触点,6为起动电流指示针,7为标度盘,8为轴承,9为扭转弹簧,10为轴,11为第一轴套,12为第二轴套,13为第三轴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和图2,本技术的电磁式电流继电器,轴10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8上。轴10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9以及钢舌片3,扭转弹簧9的一端与一个起动电流指示针6连接,一个用于标识起动电流的标度盘7设置于起动电流指示针内侧。钢舌片3位于一个电磁铁2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1,轴10上还设有动触点5,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9与钢舌片3之间,该动触点5与静触点4接触。所述轴10上设有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以及第三轴套13。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以及第三轴套13分别对扭转弹簧、动触点以及钢舌片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权利要求1.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上,轴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以及钢舌片,所述钢舌片位于一个电磁铁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轴上还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与钢舌片之间,该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一个起动电流指示针连接,一个用于标识起动电流的标度盘设置于起动电流指示针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上设有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以及第三轴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电流继电器,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上,轴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以及钢舌片,所述钢舌片位于一个电磁铁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轴上还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与钢舌片之间,该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H01H50/58GK202712078SQ20122031876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郑延山 申请人:常州市华贤五金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上,轴上周向紧固有扭转弹簧以及钢舌片,所述钢舌片位于一个电磁铁的开口处,电磁铁上设有线圈,轴上还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扭转弹簧与钢舌片之间,该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延山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华贤五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