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148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连接,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驱动线包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降低继电器连接可靠性的情况下减小驱动电流以达到较小继电器线包损耗的目的,降低了继电器温升,延长了继电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在很多需要低压控制高压,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开关不是很频繁的场合都需要用到继电器,因而继电器可靠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继电器可靠性的很重要一个因数就是发热问题,因而降低继电器损耗提高可靠性的关键所在。继电器的损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继电器的驱动线包损耗,另一部分是继电器的触点导通损耗,目前大多数厂家利用更换导电性好的材料作为触点以降低触点导通损耗,但在驱动线包损耗方面没有太多设计,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不降低继电器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的降低了继电器驱动损耗,降低了继电器温升,延长了继电器寿命的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l,电阻Rl —端与运算放大器Ul的正极连接,电阻Rl与运算放大器Ul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l,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l的驱动线包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不降低继电器连接可靠性的情况下减小驱动电流以达到较小继电器线包损耗的目的,降低了继电器温升,延长了继电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继电器驱动信号及继电器两端电压、电流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原理是在控制信号给出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控制三极管给继电器充足的电流,使其可靠连接,在连接一段时间后,开始减小继电器驱动电流以达到较小继电器线包损耗的目的。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1,电阻Rl—端与运算放大器Ul的正极连接,电阻Rl与运算放大器Ul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l,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l的驱动线包连接。具体原理及实施方法参考图I、图2,K1为要控制的继电器,在tl时刻给出继电器吸合控制信号,在电阻Rl左端就会出现一高电平,此电平3. 3V和5V都可,此电压加在电阻Rl和电阻R2串联电阻上,会在电阻R2上形成分压,加到运算放大器Ul的正端,电容Cl吸收电压尖刺,达到抑制继电器误动作的作用。在控制信号触发的tl到t2时间内,由于电容C2有储能作用,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运算放大器Ul的负端电压远小于正端电压,运算放大器Ul此时放大功能开始起作用,运算放大器输出即为Vccl,最大也到Vccl,电压Vccl经过电阻R3启动三极管Q1,因为加在三极管Ql基极的电压较高,驱动电流也较大,所以三极管Ql完全导通,b和c间的电压只有O. 3V,此时Vcc2加在继电器和三极管线包上,继电器驱动电流会出现一个突增的过程(如图2的继电器驱动电流),具体电流值为Λ =其中为继电器线包电阻,电阻R5上电压为 c y电压V5通过 j7S + jiIVs = Rs * /电阻R4给电容C2充电,电容C2电压缓慢上升。在t2时刻,电容C2上电压上升至和运算放大器Ul正端电压一致,由于Ul正端和负端电压一致,所以输出电压开始减小,同时加在三极管Ql的b极电压下降,三极管进入放大区(输出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乘以一定倍数),继电器驱动电流开始下降(如图2的继电器驱动电流),继电器线包两端电压也开始下降(如图2的继电器线包电压波形),流过电阻R5电流也开始下降。在t3时刻,一旦电容C2上电压小于运算放大器Ul正端电压时,运算放大器Ul输出电压增加,三极管驱动电流增加,三极管输出电流增加,电阻R5上电压也增加,就这样经过动态调整,电阻R5两端电压最终会稳定在和运算放大器Ul正端一样的电压值,此时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为尺=为Ul正端电压值,继电器线包电流及线包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 V - O 3V通过对比/4 = -ψ-.......^—ff/3 = 士可知,只要 和电阻R5取的合适,Γ可远 + KkKmV4.I3小于J1,继电器的功耗等于Pfc = Ifcs *Rfc,通过减/」Ifc^到减小继电器损耗的目的。较佳的,运算放大器Ul正端电压在2. 5V以下。较佳的,运算放大器Ul为单电源供电,工作电压Vccl为5V。较佳的,稳定后继电器线包两端电压为O. 6*Vcc2。较佳的,通过匹配电阻R4,电容C2使电容C2电压由OV升至运算放大器Ul正端电压时间大于20ms,及tl到t2间的时刻为20ms最佳。权利要求1. 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1,电阻Rl —端与运算放大器Ul的正极连接,电阻Rl与运算放大器Ul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l,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l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l的驱动线包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本技术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连接,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驱动线包连接。本技术在不降低继电器连接可靠性的情况下减小驱动电流以达到较小继电器线包损耗的目的,降低了继电器温升,延长了继电器寿命。文档编号H01H47/00GK202712061SQ2012203317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陈桥梁, 王军华, 倪嘉, 徐西昌 申请人: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连接,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之间设置有并联并且接地的电阻R2、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阻R5,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与电阻R4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2,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驱动线包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桥梁王军华倪嘉徐西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