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装置及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886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一种导光装置,包括导光柱及反射层。导光柱包括位于一端的入光面、与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散射面,散射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散射光线的微凸起;反射层贴合于散射面上;其中,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柱内,一部分光线从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层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上述导光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此外,还要提供一种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一般的电器上都设置有指示作用的亮灯,从而方便人们识别电器的工作状态。例如,桌面型电子装置上一般也设置有多个用于指示其工作状态的亮灯,通常是在桌面型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设置LED灯,并通过在桌面型电子装置的外壳上开孔的方式及使用导光柱将光线传导出来以达到指示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导光柱出光效果较差,而影响指示时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效果较好的导光装置及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一种导光装置,包括导光柱,包括位于一端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散射面,所述散射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散射光线的微凸起;及反射层,贴合于所述散射面上;其中,光线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柱内,一部分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被所述反射层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光滑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为铝膜、锡膜或铬膜。一种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包括盒体,具有一开口,所述盒体内安装有光源;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盒体配合共同形成一内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插槽;及上述导光装置,所述导光装置插设所述插槽,且所述导光柱的散射面朝向所述盒体的底部,所述入光面的位置与所述光源的位置相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阻挡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透出所述盖体的隔光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还包括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限位凸起,,且所述第一侧面的限位凸起的端部到所述第二侧面的限位凸起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槽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定位凸起,其中两个定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的边缘,所述导光柱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上的限位凸起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与两个定位凸起相对的一侧相抵接,以使所述导光柱夹持于所述两个定位凸起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的端面上,且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内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的出光面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述导光装置包括导光柱及反射层,在使用时,光从导光柱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柱,由于散射面上设有多个微凸起,微凸起能够散射光线,使光线能够以随机的角度从出光面 射出,从而形成一个宽角度的照射范围,从而使得出光更加均匀;且反射层反射从散射面透出的光线,以使光线从出光面射出,从而减少了光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光的利用率,使得上述导光装置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一实施方式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的盖体与隔光层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的盖体与隔光层的另一角度的剖面图;图5为图I所示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的导光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导光装置的导光柱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导光装置及含有该导光装置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桌面型智能电子装置(以路由器为例)100,包括盒体110、盖体120及导光装置130。请一并参阅图2,盒体110具有一开口 111。盒体110大致为方形。盒体110内安装有光源140。光源140优选为LED。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盒体110内安装有电路板150,光源14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50上。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盖体120盖设于开口 111上,并与盒体110配合共同形成一内腔112。盖体120的外表面的边缘开设有与内腔112相连通的插槽12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盖体120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阻挡光源140发出的光线透出盖体120的隔光层160。隔光层160为黑色的隔光材料。设置隔光层160避免光源140发出的光线透出盖体120,而造成整个盖体120的外表面都是亮的,而影响导光装置130的显示。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导光装置130插设插槽122。导光装置130包括导光柱132及反射层134。导光柱132大致为长方体形。导光柱132包括位于其一端的入光面1321、与入光面1321相连的出光面1322,及与出光面1322相对的散射面1323。其中,光源140的位置与入光面1321的位置相对应,而使光源140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多地从入光面1321进入到导光柱132内。具体的,入光面1321为导光柱132的一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光滑弧面,从而有利于光线的捕获。进入导光柱132内的光线从出光面1322射出。具体的,出光面1322与盖体12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整个盖体120的外表面比较美观。散射面1323朝向盒体110的底部。散射面1323上设有多个用于散射光线的微凸起1324。微凸起1324具有散射作用,使得光线能够以随机的角度从出光面1322射出,从而形成一个宽角度的照射范围,从而使得出光更加均匀。为了避免插入插槽122中的导光装置130从插槽122脱出,导光柱132还包括第一侧面1325及与第一侧面1325相对的第二侧面(图未标)。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25与第二侧面均与出光面1322与散射面1323连接。第一侧面1325及第二侧面上均设有限位凸起1326。且第一侧面1325的限位凸起1326的端部到第二侧面的限位凸起1326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插槽122的宽度,以阻止导光柱132从插槽122脱出,即当盖体120倒放的时候,导光柱132不会脱离盖体120。另外,防止导光柱132在插槽122内晃动,盖体120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定位凸起124,其中两个定位凸起124分别位于插槽122的相对两侧的边缘,导光柱132的第一侧面·1325与第二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326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凸起124相对的一侧相抵接,以使导光柱132夹持于两个定位凸起124之间,从而防止导光柱132在插槽122内晃动,也避免了导光柱132滑出插槽122。且为了方便导光装置130的安装,导光柱13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327,且入光面1321设置于延伸部1327的一端的端面上,其中,延伸部1327收容于内腔112内。设置延伸部1327,并将入光面1321设置于延伸部1327的一端的端面上还可以使入光面1321更加靠近光源140,使得光源140发出的光线更多的从入光面1321进入。反射层134贴合于散射面1323上,其中,光线从入光面1321进入导光柱132内,一部分光线从出光面1322射出;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层134反射后,从出光面1322射出。即光线进入导光柱132后,一部分光线会穿过散射面1323而透出导光柱132,反射层134可以将穿过散射面1323而透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柱132,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反射层134可以为铝膜、锡膜或铬膜。反射层134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层叠于导光柱132的散射面1323上,或是通过电镀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柱,包括位于一端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散射面,所述散射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散射光线的微凸起;及反射层,贴合于所述散射面上;其中,光线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柱内,一部分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被所述反射层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颢蒋茨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金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