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涉及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一上端开口的气密试验水槽,气密试验水槽侧边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气缸,其中一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固定于上述防护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两层的缓冲装置,其防护效果更好,还可直观的观察试验情况,并且采用脚踏开关控制压紧气缸,操作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置,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对气瓶进行气密试验时用于安全防护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气密试验的安全防护是气密试验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现在正在使用的一般采用将受试气瓶与操作人员分隔开,试验人员远离受气瓶的防护方式,试验人员不能直观观察试验情况,只能待气瓶充装完毕后方能观察试验情况,效率较低,仅适用于数量较小的实验室使用。还有的防护装置操作非常繁琐,在进行一些气密试验时,需要长时间的对防护装置 进行安装调试,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率高、防护可靠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上端开口的气密试验水槽,气密试验水槽侧边固定设有支架,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气缸,其中一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固定于上述防护罩上;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护罩由一个防护底板、四个缓冲弹簧以及一个压瓶防护帘组成,所述防护底板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到防护底板,另一端连接到压瓶防护帘,当所述防护罩关闭在气密试验水槽上端开口部位时,压瓶防护帘处于气密试验水槽内部;上述结构中,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还设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网,该防护网与所述防护罩并排着铺满气密试验水槽上端的开口 ;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压紧气缸,两个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分别连接到上述防护罩与防滑网;上述结构中,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侧边的底部位置上安装有两个脚踏阀,两个脚踏阀用于分别控制两个压紧气缸;上述结构中,所述气密试验水槽内部设有气瓶位置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的防护罩由一个防护底板、四个缓冲弹簧以及一个压瓶防护帘组成,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到防护底板,另一端连接到压瓶防护帘,压瓶防护帘与缓冲弹簧能起到第一层缓冲作用,防护底板与压紧气缸能起到第二层缓冲作用,防护效果更好;第二、本技术的气密试验水槽上方还设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的防护网,防护网与防护罩并排着铺满气密试验水槽上端的开口,气密试验水槽内部设有气瓶位置固定装置,通过此种结构,将需要进行试验的气瓶置于气瓶位置固定装置上后,可通过防护网直观的观察试验情况;其三、本技术的防护罩与防护网通过压紧气缸控制,压紧气缸通过脚踏阀进行控制,因此其控制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I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它具有一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的气密试验水槽10,气密试验水槽10的两侧边固定设有支架20,该支架20由竖直方向上的支撑体201以及设在两支撑体上的横梁202组成;气密试验水槽10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10转动连接,并盖在气密试验水槽10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30,该防护罩30由一个防护底板301,四个缓冲弹簧302以及一个压瓶防护帘303组成,防护底板301与 气密试验水槽10转动连接,缓冲弹簧302的一端连接到防护底板301,另一端连接到压瓶防护帘303 ;气密试验水槽10上方还设有与气密试验水槽10转动连接,并盖在气密试验水槽10开口部位的一个防护网40,防护网40与上述防护罩30并排着铺满气密试验水槽10上方的开口。支架20的横梁202上设有两压紧气缸50,两个压紧气缸50的伸出杆501分别固定于上述防护底板301与防护网40上,另外,在气密试验水槽10侧边的底部位置上安装有两个脚踏阀60,两个脚踏阀60分别用于控制两压紧气缸50,在气密试验水槽10内部还设有气瓶位置固定装置(图中未标出),在进行气密试验时,首先将试验气源调整到试验压力,然后将气源胶管的接头与待试验的气瓶的气瓶阀相连,用脚踩踏脚踏阀60,两压紧气缸50的伸出杆501回缩,从而打开气密试验水槽10的防护罩30与防护网40,将气瓶置于气密试验水槽10内部的固定装置上,再然后移开脚踏阀60上的脚,关闭防护罩30与防护网40,开启气密试验进行充气,在此过程中,若气压过大,气源胶管的接头由于长时间使用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防护罩30的压瓶防护帘303置于气密试验水槽10内部,与四个缓冲弹簧302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而防护底板301与压紧气缸50侧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其防护效果明显,安全性更高;当然,未发生这种情况时,待充气达到要求压力时,关闭充气阀,开启脚踏阀60,拿出充气气瓶,即完成气密试验。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一上端开口的气密试验水槽,气密试验水槽侧边固定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气缸,其中一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固定于上述防护罩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由一个防护底板、四个缓冲弹簧以及一个压瓶防护帘组成,所述防护底板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到防护底板,另一端连接到压瓶防护帘,当所述防护罩关闭在气密试验水槽上端开口部位时,压瓶防护帘处于气密试验水槽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还设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网,该防护网与所述防护罩并排着铺满气密试验水槽上端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压紧气缸,两个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分别连接到上述防护罩与防滑网。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侧边的底部位置上安装有两个脚踏阀,两个脚踏阀用于分别控制两个压紧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内部设有气瓶位置固定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涉及安全防护装置
;它包括一上端开口的气密试验水槽,气密试验水槽侧边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气缸,其中一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固定于上述防护罩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两层的缓冲装置,其防护效果更好,还可直观的观察试验情况,并且采用脚踏开关控制压紧气缸,操作十分方便。文档编号G01M3/02GK202710254SQ2012203555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纪红飞, 李伟, 夏玉生, 谈妍妍, 李召君, 魏钦鑫, 孟丽莉 申请人:辽宁美托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一上端开口的气密试验水槽,气密试验水槽侧边固定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试验水槽上方具有与气密试验水槽转动连接,并盖在其上端开口部位的一防护罩,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气缸,其中一压紧气缸的伸出杆固定于上述防护罩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红飞,李伟,夏玉生,谈妍妍,李召君,魏钦鑫,孟丽莉,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美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