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转筒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74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包括进料室、出料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底座、干燥转筒、驱动装置、导料板、扬料板、托轮,干燥转筒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六棱管和烟气通道,六棱管与进料室、出料室相通,烟气通道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干燥转筒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倾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优点为:连续干燥,生产能力高,干燥效果好,操作可靠,节约材料,占地面积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调湿炼焦工艺中的干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现有焦炭生产企业1300多家,各种类型焦炉2800多座,年产焦炭24000多万吨,年耗洗精煤35000多万吨。我国焦化厂炼焦煤含水量普遍偏高,年平均含水在11%左右。如果焦炉装炉煤含水以10%计,则有1700万吨/年水进入焦炉。这些水在焦炉中汽化要耗费大量热能,约,相当于223万吨煤/年标准煤。如果采用装炉煤调湿装置,将装炉煤含水量降至5%,则850万吨煤/年水入焦炉。不仅降低了炼焦耗热量,而且由于装炉煤含水量还提高了焦炉装炉煤的堆密度,有利于焦炉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煤的干燥与调湿在炼焦行业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用的煤干燥器有转筒干燥器、直立管气流式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等。当前的转筒干燥器调节简便、水分波动小、操作可靠、动力消耗少;但生产能力低、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耗用钢材较多、干燥效果不好等。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前的转筒干燥器生产能力低、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耗用钢材较多、干燥效果不好。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进料室、出料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底座、干燥转筒、驱动装置、叶片、导料板、扬料板、托轮,与驱动装置动力连接在一起的干燥转筒安装在主轴轴承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锐角,设置在干燥转筒上端的进料室和设置在干燥转筒下端的出料室与干燥转筒同轴心线安装。干燥转筒内部设置相互隔离的六棱管和烟气通道,六棱管与进料室、出料室相通,烟气通道通过密封件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进料室顶部带有进料口,所说出料室底部带有出料口,导料板连接在出料室内壁,扬料板连接在进料室内壁。所述的叶片处于六棱管壁的中间位置,叶片角度为90°。所述的干燥转筒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呈3° —5。角度。所述的六棱管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筒体端面呈蜂窝状。所述的托轮有两个,两个托轮均为可移动式,位于底座两侧上部且与滚带接触。有益效果I、生产能力高、占地面积小、节约钢材、干燥效果好;2、调节简便、水分波动小、操作可靠、动力消耗少;3、利用余热烟气进行干燥,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进口端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出口端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筒体横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六棱管结构图图中I.从动齿圈 2.出气口 3.进气口 4.出料口 5.底座6.干燥转筒 7.托轮 8.进料口 9.滚带10.进料室 11.烟气通道 12.六棱管13.出料室14.主动齿轮15.驱动装置 16.扬料叶片 17.导料板18.主轴 19.扬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包括从动齿圈I、出气口 2、进气口 3、出料口 4、底座5、干燥转筒6、托轮7、进料口 8、滚带9、进料室10、烟气通道11、六棱管12、出料室13、主动齿轮14、驱动装置15、扬料叶片16、导料板17、主轴18、扬料板19,与驱动装置15动力连接在一起的干燥转筒6安装在主轴18轴承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倾角,设置在干燥转筒6上端的进料室10和设置在干燥转筒6下端的出料室13与干燥转筒6同轴心线安装;干燥转筒6内部设置相互隔尚的六棱管12和烟气通道11,六棱管12与进料室10、出料室13相通,烟气通道11通过密封件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进料室10顶部带有进料口 8,所说出料室13底部带有出料口 4,导料板17连接在出料室13内壁,扬料板19连接在进料室10内壁。所述的扬料叶片16处于六棱管12壁的中间位置,扬料叶片16角度为90° ;干燥转筒6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呈3° —5°角度,以4°角度为最佳;六棱管12截面为正六边形,整体端面呈蜂窝状。两个托轮7均为可移动式,位于底5两侧上部且,与滚带9接触。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湿煤经过粉碎处理后,从进料口 8进入进料室10,并经过扬料板19进入干燥转筒6的六棱管12中,干燥转筒6在驱动装置15的作用下连续回转,由于干燥转筒6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倾角,六棱管12中的湿煤由上向下回落时,便会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落下,从而在六棱管12中向前移动一距离,加之斜坡的滑移作用,湿煤随着干燥转筒6的回转即会从干燥转筒6的上端滚落到下端,直至进入出料室13,最后从出料口 4排出,当干燥转筒6连续回转时,干燥过的煤也会连续排出,从而实现连续干燥;另一方面,余热烟气从进气口 3进入干燥滚筒6的进气管道,进而充满烟气通道11,烟气管道包围着进煤管道六棱管12,进入六棱管12的煤在滚落过程中,不断与六棱管12管壁接触,湿煤中的水分不断地被余热烟气加热进而蒸发,从而实现对湿煤的干燥,最终冷却后的烟气通过出气管道经出气口 2排出,再经过净化后排入大气。六棱管12中置有扬料叶片16,可以使煤翻滚充 分,受热均匀。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1)包括进料室、出料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底座、干燥转筒、驱动装置、导料板、扬料板、托轮,与驱动装置动力连接在一起的干燥转筒安装在主轴轴承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锐角,设置在干燥转筒上端的进料室和设置在干燥转筒下端的出料室与干燥转筒同轴心线安装; (2)所述的干燥转筒内部设置相互隔离的六棱管和烟气通道,进料室、出料室通过六棱管连通,烟气通道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 (3)所述的进料室顶部带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室底部带有出料口,导料板连接在出料室内壁,扬料板连接在进料室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棱管内壁中间位置沿轴线方向布置有扬料叶片,扬料叶片与内壁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转筒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5°。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棱管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由六棱管组成的筒体端面呈蜂窝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轮为两个,两个托轮均为可移动式,位于底座两侧上部,且与滚带接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包括进料室、出料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底座、干燥转筒、驱动装置、导料板、扬料板、托轮,干燥转筒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六棱管和烟气通道,六棱管与进料室、出料室相通,烟气通道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干燥转筒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倾角。本技术所具有优点为连续干燥,生产能力高,干燥效果好,操作可靠,节约材料,占地面积小。文档编号F26B11/06GK202709660SQ2012203959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志鹏, 王瑞勇, 郝维钦 申请人: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 李志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转筒干燥器,其特征在于:(1)包括进料室、出料室、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底座、干燥转筒、驱动装置、导料板、扬料板、托轮,与驱动装置动力连接在一起的干燥转筒安装在主轴轴承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呈一锐角,设置在干燥转筒上端的进料室和设置在干燥转筒下端的出料室与干燥转筒同轴心线安装;(2)所述的干燥转筒内部设置相互隔离的六棱管和烟气通道,进料室、出料室通过六棱管连通,烟气通道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通;(3)所述的进料室顶部带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室底部带有出料口,导料板连接在出料室内壁,扬料板连接在进料室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王瑞勇郝维钦
申请(专利权)人: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李志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