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炉口、进水管、出水管、炉条盘、烟筒,其前板水套、后板水套、左侧板水套、右侧板水套和顶板水套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隔板二水套、隔板三水套、隔板四水套、隔板五水套,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下返烟道一、下返烟道二、下返烟道三、上行烟道一和上行烟道二,隔板四水套和隔板五水套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第二通烟道,后板水套下部设出烟口,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优点:一是结构简洁紧凑、科学合理,排烟通畅。二是由高温烟排放,变为低温烟排放,节能。三是烟火在下返过程中,烟尘沉降于炉底,减少了烟尘排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涉及一种返烟道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锅炉大多是直排烟方式的,即烟火由烟筒直接排放出去,其优点在于火势旺,但缺点在于烟火中的高温余热未被充分利用而散失浪费,烟火中的大量粉尘在高温气浪的作用下直接排放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即使如此,人们还是选择直排烟方式的锅炉的多,而不选择返烟式锅炉,原因在于,如今现有的返烟式锅炉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易出现排烟不畅、倒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烟通畅、节能、环保的返烟道锅炉。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炉口、进水管、出水管、炉条盘、烟筒,其前板水套、后板水套、左侧板水套、右侧板水套和顶板水套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隔板二水套、隔板三水套、隔板四水套、隔板五水套,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下返烟道一、下返烟道二、下返烟道三、上行烟道一和上行烟道二,隔板四水套和隔板五水套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第二通烟道,后板水套下部设出烟口,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故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结构设计简洁紧凑、科学合理,排烟通畅,不会发生堵烟倒烟现象。二是烟火自炉膛燃烧上升至炉口,然后沿炉膛两侧的下返烟道一和下返烟道二下返,再由第一通烟道和第二通烟道进入上行烟道一和上行烟道二,由上行烟道一和上行烟道二上行至顶板水套后,再沿下返烟道三下返入出烟口,从烟筒排出。不仅延长了烟火的行程,而且烟火的整个行程均处于水套中,利于水套充分吸收烟火余热,由高温烟排放,变为低温烟排放,实现节能目的。三是烟火在下返过程中,夹带的大量烟尘沉降于炉底,减少了烟尘排放,利于环境保护。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前板水套和顶板水套、破开右侧板水套和隔板三水套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挡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I、图2和图3所示,这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I、炉口 2、进水管3、出水管4、炉条盘5、烟筒6,其前板水套7、后板水套8、左侧板水套9、右侧板水套10和顶板水套11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12、隔板二水套13、隔板三水套14、隔板四水套15、隔板五水套16,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17、下返烟道一18、下返烟道二 19、下返烟道三20、上行烟道一 21和上行烟道二 22,隔板四水套15和隔板五水套16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25、第二通烟道26,后板水套8下部设出烟口 27,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实施例2,如实施例I所述的返烟道锅炉,后板水套8后接设烟箱水套28,后板水套8与烟箱水套28连通,烟筒6设于烟箱水套28上。实施例3,如实施例I或2所述的返烟道锅炉,在炉口 2处设活动挡板29。做饭时, 将活动挡板29移开,让烟火直接从下返烟道三下返入烟口 27 ;取暖时,将活动挡板29挡住下返烟道三上口的前部,不让烟火直接从下返烟道三下返入烟口 27,而是从沿炉膛两侧的下返烟道一和下返烟道二下返。权利要求1.一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I)、炉口(2)、进水管(3)、出水管(4)、炉条盘(5)、烟筒(6),其特征在于前板水套(7)、后板水套(8)、左侧板水套(9)、右侧板水套(10)和顶板水套(11)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12)、隔板二水套(13)、隔板三水套(14)、隔板四水套(15)、隔板五水套(16),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17)、下返烟道一(18)、下返烟道二(19)、下返烟道三(20)、上行烟道一(21)和上行烟道二(22),隔板四水套(15)和隔板五水套(16)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25)、第二通烟道(26),后板水套(8)下部设出烟口(27),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返烟道锅炉,其特征在于后板水套(8)后接设烟箱水套(28),后板水套(8)与烟箱水套(28)连通,烟筒(6)设于烟箱水套(28)上。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返烟道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口(2)处设活动挡板(2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炉口、进水管、出水管、炉条盘、烟筒,其前板水套、后板水套、左侧板水套、右侧板水套和顶板水套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隔板二水套、隔板三水套、隔板四水套、隔板五水套,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下返烟道一、下返烟道二、下返烟道三、上行烟道一和上行烟道二,隔板四水套和隔板五水套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第二通烟道,后板水套下部设出烟口,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优点一是结构简洁紧凑、科学合理,排烟通畅。二是由高温烟排放,变为低温烟排放,节能。三是烟火在下返过程中,烟尘沉降于炉底,减少了烟尘排放。文档编号F24H9/00GK202709429SQ20122032505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白新亮 申请人:白新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返烟道锅炉,包括炉门(1)、炉口(2)、进水管(3)、出水管(4)、炉条盘(5)、烟筒(6),其特征在于:前板水套(7)、后板水套(8)、左侧板水套(9)、右侧板水套(10)和顶板水套(11)相围而成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中设置隔板一水套(12)、隔板二水套(13)、隔板三水套(14)、隔板四水套(15)、隔板五水套(16),它们将炉体水套中的空间分隔为炉膛(17)、下返烟道一(18)、下返烟道二(19)、下返烟道三(20)、上行烟道一(21)和上行烟道二(22),隔板四水套(15)和隔板五水套(16)上部分别设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下部分别留设第一通烟道(25)、第二通烟道(26),后板水套(8)下部设出烟口(27),以上所述水套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新亮,
申请(专利权)人:白新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