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设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机柜蒸发盘管、除湿蒸发器、室内风机和压缩机,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和室外风机。利用室内、外空气焓差或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与室内温、湿度变化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来实现能量交换,还涉及机房高密度发热量机柜的散热降温技术,将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的蒸发盘管,布置在室内高密度发热量机柜面板内侧。除湿蒸发器布置在室内机内,只作除湿处理。采用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双制冷模式的技术,充分保证高密度发热量机柜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稳定运行。冷却塔采用强制负压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实现室外低焓值空气的充分利用,通过相变制冷循环系统与机械制冷循环系统完美的结合与自动切换,实现室内高焓值空气的能量交换。同时充分利用冷却塔内低焓值的水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降温、除尘处理。在相同的室外条件下,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得以降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得以提高,故在相同的制冷工况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得以降低,压缩机的工作电流减小,获得更大的制冷量,能效比进一步得以提高。为此减少了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的配置、延长了压缩机、室内风机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技术,特别是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碳足迹u‘低碳经济u‘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 “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社会” “低碳城市” “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通信机房、数据机房、自动化机房、移动基站等机房的热负荷比较大,即使在冬季时节机房空调也是处在制冷和加湿状态,又由于机房全封闭的,外界冷源无法利用。目前有 许多节能技术,如将室外冷空气直接或热交换的方式引入机房,前者效率较高,但室外空气较脏,机房的洁净度得不到解决、湿度得不到保障;后者热交换效率较低,但湿度得不到解决,且二者都没有充分利用室外低焓值的空气能。目前现有技术只能对室内机柜进行降温处理,而不能保障室内环境的湿度,干燥季节室内空气湿度偏低,电路板间容易产生较高的静电电压,易造成电路板间短路;潮湿季节室内空气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电子元器件之间形成通路,从而造成电路间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充分保证高密度发热量的机柜,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稳定运行的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设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和室外风机,其特点是室内机包括机柜蒸发盘管、除湿蒸发器、室内风机和压缩机,包括机械制冷循环环路和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压缩机、冷凝器、单向阀I、热力膨胀阀、单向阀III、机柜蒸发盘管、电磁阀I 、气液分离器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机械制冷循环环路;与热力膨胀阀和单向阀III并联设有由电磁阀II组成的支路II,与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并联设置有由电磁阀III和单向阀IV组成的支路III,由冷凝器、单向阀I、支路II、机柜蒸发盘管、支路III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电磁阀V、分液管、除湿蒸发器组成除湿旁路,除湿旁路连接在单向阀III和机柜蒸发盘管之间。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与单向阀I并联设有室外机低于室内机时的相变制冷循环辅助支路,上述的相变制冷循环辅助支路包括电磁阀I、制冷剂储液罐、耐氟磁力液泵、单向阀II组成。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室内机的底部设有加湿循环水箱,室内机的进风口处设有加湿水帘,加湿循环水箱内设有加湿循环水泵,加湿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加湿水箱水帘相接,室外机的底部设有蓄水池,在冷凝器的上方设有上喷淋组件,在冷凝器的下方设有下喷雾组件,蓄水池内设有与上喷淋组件和下喷雾组件相接的水泵,蓄水池的底部通过导管和电磁阀IV与室内机的加湿循环水箱的进水管相接。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蓄水池至加湿循环水箱之间的导管上装有自吸水泵或电动球阀和水过滤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室内机内除湿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接水盘通过连接水管与加湿循环水箱相通。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机柜蒸发盘管由若干盘管组并联构成,各个盘管组布置在室内发热设备的面板内侧。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室内发热设备的面板内侧至少布置有两套盘管组,每套盘管组都与各自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相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抛弃了传统的制冷系统,将室外冷凝器设计为冷却塔形式,冷凝器采用风冷与水蒸发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室外低焓值的空气。利用室内、外空气焓差或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与室内温、湿度变化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来实现能量交换的。室外冷却塔采用强制负压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实现室外低焓值空气的利用,通过相变制冷与机械制冷完美的结合与自动切换实现室内高焓值的空气的能量交换。充分利用室外冷却塔内低焓值的水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降温、除尘处理。在机械制冷时,进一步降低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提高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减少压缩机工作压力和工作电流,制冷效率大大提高,能效比大大提升。室内加湿系统采用室外机冷却塔低焓值的水,采用湿膜加湿技术,不但对室内空气进一步的净化,同时低焓值的水可以进一步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充分利用室外低焓值的空气能。在相同条件下,制冷剂的冷凝温度降低,冷凝压力降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的提高,在相同的制冷工况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降低,工作电流减小,获得更大的制冷量,能效比进一步得到提高。减少了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的配置、延长了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运行维护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室内采用了湿膜加湿技术,不但空气的品质得到了改善,而且还延长了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网更换周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湿循环水箱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设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和室外风机,室内机包括机柜蒸发盘管、除湿蒸发器、室内风机和压缩机,包括机械制冷循环环路和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压缩机、冷凝器、单向阀I、热力膨胀阀、单向阀III、机柜蒸发盘管、电磁阀W、气液分离器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机械制冷循环环路;与热力膨胀阀和单向阀III并联设有由电磁阀II组成的支路II,与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并联设置有由电磁阀III和单向阀IV组成的支路III,由冷凝器、单向阀I、支路II、机柜蒸发盘管、支路III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电磁阀V、分液管、除湿蒸发器组成除湿旁路,除湿旁路连接在单向阀III和机柜蒸发盘管之间。与单向阀I并联设有室外机低于室内机时的相变制冷循环辅助支路,上述的相变制冷循环辅助支路包括电磁阀I、制冷剂储液罐、耐氟磁力液泵、单向阀II组成。在室内机的底部设有加湿循环水箱,室内机的进风口处设有加湿水帘,加湿循环水箱内设有加湿循环水泵,加湿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加湿水箱水帘相接,室外机的底部设有蓄水池,在冷凝器的上方设有上喷淋组件,在冷凝器的下方设有下喷雾组件,蓄水池内设有与上喷淋组件和下喷雾组件相接的水泵,蓄水池的底部通过导管和电磁阀IV与室内机的加湿循环水箱的进水管相接。所述蓄水池至加湿循环水箱之间的导管上装有自吸水泵或电动球阀和水过滤器。在室内机内除湿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接水盘通过连接水管与加湿循环水箱相通。所述机柜蒸发盘管由若干盘管组并联构成,各个盘管组布置在室内发热设备的面板内侧。在室内发热设备的面板内侧至少布置有两套盘管组,每套盘管组都与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相接。本技术采用的双制冷循环系统,每个系统独立运行。专利说明书中只对一个制冷循环系统的两种制冷模式一即机械制冷和相变制冷两种模式进行了阐述。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以上的制冷循环系统,但各个制冷循环系统都是相对独立和互补的。是在本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设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和室外风机,其特征在于:室内机包括机柜蒸发盘管、除湿蒸发器、室内风机和压缩机,包括机械制冷循环环路和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压缩机、冷凝器、单向阀Ⅰ、热力膨胀阀、单向阀Ⅲ、机柜蒸发盘管、电磁阀Ⅳ、气液分离器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机械制冷循环环路;与热力膨胀阀和单向阀Ⅲ并联设有由电磁阀Ⅱ组成的支路Ⅱ,与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并联设置有由电磁阀Ⅲ和单向阀Ⅳ组成的支路Ⅲ,由冷凝器、单向阀Ⅰ、支路Ⅱ、机柜蒸发盘管、支路Ⅲ以及依次连接的管路组成的封闭回路构成相变制冷循环环路;由电磁阀Ⅴ、分液管、除湿蒸发器组成除湿旁路,除湿旁路连接在单向阀Ⅲ和机柜蒸发盘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江,林继,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动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