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42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构件,包括:构件主体,构件主体具有流通腔,构件主体的两端开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围绕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下安装口用于管材的插接;安装于上安装口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构件主体气密连接,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与楼板平面设置,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上还开设有用于积水流通的第一预设孔。设置预设集水环和防漏环两种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度的防水密封性。由于开设有第一预设孔用于积水的排出,从而不会形成暗积水层,该结构设计实现了解决暗积水问题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防漏水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构件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物内安装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都会存在这样一种安装情况,即管材需要穿过楼板以实现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管路的连通。请参考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于楼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楼板a'上用于管材b'穿过的部位都会开设有用于管材b,穿过的预留孔,当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好之后,为了实现管材b, 与楼板V之间的防水密封,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为在管材V与楼板V之间的缝隙处使用水油泥、水泥等材料予以封堵。但是,由于管材b'的管壁较为光滑,其与封堵材料间难以形成绝对防水的密封层,楼板一旦存在积水,积水则会沿管壁形成慢性渗漏。并且,在设置有瓷砖的房间中还会产生积水问题,下面以卫生间为例进行说明。在普通家庭中,卫生间楼板的水平高度比同层楼板低30-50cm左右,在卫生间用输水管材(这里指的是下水用输水管材)安装完毕后,还会再铺设填充层(主要以鹅卵石形成基层,然后铺设水泥层)然后于填充层上再贴瓷砖,如此设置以提高卫生间的美观性。但是,由于瓷砖之间具有缝隙,如此很难做到有效的防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楼板与瓷砖之间的填充层会形成暗积水,一旦暗积水形成,不仅会造成楼层间的漏水问题,还会对楼层进行腐蚀,加剧漏水缝隙,如此造成漏水的恶性循环。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以及解决暗积水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漏构件,该防漏构件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防水密封性的目的,以及解决暗积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上,用于实现楼板与管材之间的衔接,包括构件主体,所述构件主体具有流通腔,所述构件主体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流通腔相连通的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围绕所述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所述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所述下安装口用于所述管材的插接;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口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构件主体气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与楼板平面设置,其上开设有用于积水流入的第一预设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安装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优选地,所述流通腔为自上而下直径递减的阶梯腔。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调整连接件,所述调整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三插接口,所述调整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插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安装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优选地,所述防漏环为三个,三个所述防漏环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构件主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设置有拨动板。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安装口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构件主体气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二插接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下安装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优选地,所述下安装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内部深入设置有与所述管材插接配合的主 体插接槽。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内部深入设置有与所述管材插接配合的连接件插接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上,用于实现楼板与管材之间的衔接,包括构件主体,构件主体具有流通腔,构件主体的两端开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围绕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下安装口用于管材的插接;安装于上安装口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构件主体气密连接,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与楼板平面设置,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上还开设有用于积水流通的第一预设孔。围绕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预设集水环与上层楼板之间接触,通过这种面面接触的方式实现构件主体与楼板之间的连接,能够增加防漏构件与建筑物之间的接触面,该结构设计增加水体于防漏构件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流动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此外,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更加可靠的防水密封性,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如此增加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有效降低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防漏构件与管材之间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能够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本技术分别通过设置预设集水环和防漏环两种结构设计,使得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具有高度的防水密封性。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开设有用于积水流通的第一预设孔,第一预设孔与流通腔相连通,一旦填充层中形成积水,积水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上的开设的第一预设孔排出,从而不会形成暗积水层。该结构设计实现了解决暗积水问题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于楼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安装于楼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安装于楼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I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楼板a';管材b';图2至图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构件主体I ;预设集水环11 ;防漏环12 ; 第一连接件2 ;第二连接件3 ;楼板a;管材b。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防漏构件,该防漏构件通过设置防漏环和于第一连接件上开设第一预设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防水密封性的目的,以及解决暗积水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安装于楼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安装于楼板上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a上,用于实现楼板a与管材b之间的衔接,为了实现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a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以及解决暗积水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包括构件主体1,构件主体I具有流通腔,构件主体I的两端开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围绕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11,构件主体I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12,下安装口用于管材b的插接;安装于上安装口上的第一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2与构件主体I气密连接,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用于管材b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连接件2的上侧面与楼板a平面设置,第一连接件2的上侧面上还开设有用于积水流通的第一预设孔。在上述结构中,构件主体I为实现楼层间输水管路连接的主要部件,本技术是实现上下两个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a)上,用于实现楼板(a)与管材(b)之间的衔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主体(1),所述构件主体(1)具有流通腔,所述构件主体(1)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流通腔相连通的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围绕所述上安装口设置有预设集水环(11),所述构件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防漏环(12),所述下安装口用于所述管材(b)的插接;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口上的第一连接件(2),所述第一连接件(2)与所述构件主体(1)气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管材(b)插接的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上侧面与楼板(a)平面设置,其上开设有用于积水流入的第一预设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毅明戴愈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路路通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