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组装式内水套的管式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5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组装室内水套的管式结晶器属冶金工业连铸设备中的专用装置。它由带翅腔的圆筒形外壳[4],中心为铜管[5],外壳内为有定位铆钉[10]与分水法兰[7]的组合式内水套,上端为卡板[1],大、小法兰,下端为底法兰[6]构成。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缝宽度定位准确,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具有组装式内水套的管式结晶器”属冶金工业连铸设备的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具有组装式内水套的管式结晶器”是一种水缝式强制冷却的管式结晶器,其核心是成型的铜管。钢液从铜管上口浇铸入铜管内,铜管的外壁与内水套组成一个水缝,冷却水以很高的速度流过水缝冷却铜管,从而使铜管内的钢液迅速凝固成形。初步凝固成形的带有凝固壳的铸坯从铜管下口连续地被拉出,而铜管上口则连续地浇入钢液,这样就实现了连续铸钢。为保证铜管外壁的冷却水不流入铜管内,管式结晶器一般由作为外水套的外壳、内水套、结晶器铜管、上、下法兰、O形密封圈和固定铜管用的卡板等组成。由于被拉出结晶器下口的铸坯仅是表面部分的钢液被冷却凝固形成“坯壳”,其内部还是尚未凝固的钢液,为了保证铸坯的质量和避免“坯壳”破裂内部钢液从裂口处漏出形成“漏钢”事故,要求已凝固的坯壳厚度尽量均匀一致,以避免因冷却收缩造成的冷却应力不均匀而影响坯壳的表面质量,甚至产生裂纹或形状变形,这就要求通过铜管外表面的冷却水的流量、流速要均匀,也就要求内水套与结晶器铜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的水缝宽度必须有较高的精度。以前常用的内水套的制造方法有焊接成形的、冲压成两片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组装式内水套的管式结晶器由一个焊接成形的外壳[4]其内为圆筒,圆筒两侧有隔离式翅腔,翅腔下平面为有进出水孔的安装板[11],上端面为上口法兰圈[12],下端面为下口法兰圈[13],壳体圆筒壁翅腔部位开有进出水孔分别与隔离室相通,方形铜管[5]由卡板[1]固定在小法兰[2]上并与O形圈组成顶密封,小法兰[2]镶嵌在大法兰[3]的中部并用螺栓固定,方形铜管[5]的下口与底法兰[6]中部的方形孔相配合,组装式内水套套在方形铜管[5]的外面,其特征是该组装式内水套由两片对称的侧板[8]及两片同心的弧板[9]用螺钉和粘结剂组成断面为方形的壳体,与中心开有方形孔的分水法兰[7]相配合,并用螺钉和粘结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卢谷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中连铸技术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