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医用污水处理器。处理器内分设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过滤层、生化降解层、加药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电箱、电磁阀、排水管道、溢水排放管道。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层内设有格栅栏(粗滤层)和PP棉(细滤层),生化降解层内设有活性炭和陶瓷环。污水进口位于装置顶部,污水通过过滤层过滤和生化降解层降解后,达到排放要求的水,在电控装置的预设控制下,定时排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小型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疾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医院污水必须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大中型医院一般在基建同时便专门设计污水池收集医疗污水,统一净化处理。但是中小型医院无力兴建污水池,医院污水一般是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系统,对环境危害很大,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因此,需要有一种便捷一体的专用医用污水处理器来对没有装置污水池的中小型医院的医用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可有效的对医用污水进行过滤和生化降解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内分设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过滤层、生化降解层、加药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电箱、电磁阀、排水管道、溢水排放管道。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层内设有格栅栏(粗滤层)和PP棉(细滤层),生化降解层内设有活性炭和陶瓷环。污水经过滤层过滤和生化降解层降解后,达到排放要求的水,在电控装置的预设控制下,定时排放。这样,通过过滤层过滤和生化降解层的降解,使污水达到排放要求。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污水进口位于处理器的水处理装置顶部,污水过滤后污水出口位于自然沉淀层上部的电控装置内。前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在水处理装置部分顶部,靠近电控装置端设有加药口,加药口连接加药管道,加药管道从加药口垂直进入水处理装置内部,至装置底部自然沉淀层上部,用于定期加入消毒药剂,混入已过滤和生化降解的污水,进一步予以净化,提升净化效果。前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排水管道设置在电控装置内,在位于水处理装置内自然沉淀层上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排水管道内靠近水处理装置端设置电磁阀,通过电箱控制,实现电磁阀定时开启排水。使经过过滤和生化降解的污水在水处理装置内可以进一步定时沉淀并经由消毒药剂充分净化后再排放。前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电控装置内设有溢水排放管道,溢水排放管道一端在水处理装置位于生化降解层下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一端在电控装置内排水管道中的电磁阀后、靠近出水口处与排水管道连接。当污水短时进入量加大,超出电箱设置的电磁阀开启周期内水处理装置承载的水量时,可使经过过滤和生化降解的污水即时通过溢水排放管道排放。前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及内设装置为PVC材质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过滤与生化降解及定期外部加药,可有效滤除悬浮物和金属颗粒,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使医用污水达到排放要求。本技术的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可供污水量较小的小型医院、诊所使用或针对单台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免维护、免清洗、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结构如图I所示,分为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层(I)、生化降解层(2),过滤层(I)内设有格栅栏(Ia)和PP棉(Ib),生化降解层(2)内设有活性炭(2a)和陶瓷环(2b)。污水进口(3)设置在水处理装置顶部,加药装置(4)设置在靠近电控装置一边的水处理装置内,加药管道底部位于自然沉淀层(5)的上部,水处理装置的顶部留有加药口。医用污水从污水口(3)进入水处理装置,经过过滤层(I)过滤,水中悬浮物浓度可降至60mg/L,再经生化降解层(2)的降解,降低水中色度,并使水中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分别降至100mg/L和250mg/L。经过过滤和降解后,在水处理装置内再进行自然沉淀,沉淀物落于水处理装置底部的沉淀层(5)。电控装置包括电箱(6)、溢水排放管道(7)、电磁阀⑶和排水管道(9)。排水管道(9)在水处理装置内沉淀层(5)的上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排水管道(9)内靠近水处理装置处设置电磁阀(8),通过电箱(6)设置电磁阀⑶开启的时间周期,以保证通过加药装置(4)定期加入的消毒药剂对经过过滤和降解的污水进行进一步消毒和自然沉淀,提升排放标准。电箱(6)在电控装置表面设有显示屏,通过指示灯的显示,可以时时监控电磁阀(8)的工作情况。溢水排放管道(7) —端在水处理装置内位于生化降解层(2)下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另一端在电控装置内排水管道(9)中的电磁阀8后、靠近出水口处与排水管道(9)连接。当污水短时进入量加大,超出电箱设置的电磁阀(8)开启周期内水处理装置承载的水量时,可使经过过滤和生化降解的污水即时通过溢水排放管道(7)排放。本技术进行医用污水排放检测,符合《综合医疗结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的标准。本技术所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检测方法检验,本技术所述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运行I小时后,对污水化学耗氧量、余氯、氨氮和悬浮物性固体的去除率分别为 92. 7%,98. 4%,98. 1%和 89. 1%。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内部分设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层、生化降解层、加药装置;所述过滤层内设有格栅栏粗滤层和PP棉细滤层;所述生化降解层内设有活性炭和陶瓷环;电控装置内设电箱、电磁阀、排水管道和溢水排放管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口位于处理器的水处理装置顶部,污水过滤后污水出口位于自然沉淀层上部的电控装置内。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专业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位于排水管道中;所述排水管道在水处理装置的自然沉淀层的上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排放管道一端在水处理装置的生化降解层下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另一端与电控装置内位于电磁阀后端部分的排水管道连接。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及内设装置为PVC材质一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医用污水处理器。处理器内分设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过滤层、生化降解层、加药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电箱、电磁阀、排水管道、溢水排放管道。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层内设有格栅栏(粗滤层)和PP棉(细滤层),生化降解层内设有活性炭和陶瓷环。污水进口位于装置顶部,污水通过过滤层过滤和生化降解层降解后,达到排放要求的水,在电控装置的预设控制下,定时排放。文档编号C02F9/14GK202705185SQ2012202229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韩小强 申请人:北京快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医用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内部分设水处理装置和电控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层、生化降解层、加药装置;所述过滤层内设有格栅栏粗滤层和PP棉细滤层;所述生化降解层内设有活性炭和陶瓷环;电控装置内设电箱、电磁阀、排水管道和溢水排放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快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