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320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浮渣井和回流泵站,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构成一个组合池,该组合池与厌氧池相邻设置;所述组合池包括从中央向外周扩散的三层,相邻层由墙壁隔开,其中中央的内层为二沉池,两外层分别为缺氧池和好氧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构成一个组合池,再使组合池与厌氧池相邻布置,对A2/O除磷脱氮的工艺池体从结构上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空间,节省池体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土建费用和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A2/0除磷脱氮工艺普遍使用于现代污水处理行业里,以其成熟的工艺和稳定的出水水质深受使用者的喜爱。该工艺需要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浮渣井和回流泵站等基础建筑。然而,在传统的工艺里面,上述基础建筑的池体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且二沉池、回流泵站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相隔较远,需要用较长的管道连通,导致了池体和管道占地面积大,施工极其麻烦,从而增加了土建费用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从厌氧池进水的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用于收集二沉池浮渣的浮渣井和用于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好氧池的回流泵站,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构成一个组合池,该组合池与厌氧池相邻设置,所述组合池包括从中央向外周扩散的三层,相邻层由墙壁隔开,其中中央的内层为二沉池,两外层分别为缺氧池和好氧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的外壁连接有第一侧壁,所述浮渣井由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的外壁和第一侧壁封闭构成,所述浮渣井通过管道与设于二沉池内的浮渣斗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的外壁连接有第二侧壁,所述回流泵站由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的外壁和第二侦彳壁封闭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厌氧池出水口和用于污水从好氧池回流至厌氧池的回流门,所述回流门在靠近缺氧池进水口的一端,厌氧池出水口在远离缺氧池进水口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好氧池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多个曝气池,曝气池内设有曝气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好氧池在靠近缺氧池进水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出水至二沉池的出水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沉池内设有用于刮除池底污泥的吸刮泥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缺氧池均设有用于推动水流的水下推进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把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构成一个组合池,再使组合池与厌氧池相邻布置,对A2/0除磷脱氮的工艺池体从结构上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空间,节省池体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土建费用和施工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I、缺氧池2、好氧池3、二沉池4、浮渣井5和回流泵站6。其中,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构成一个组合池,该组合池与厌氧池I相邻设置。组合池的外壁与厌氧池I的外壁有重合的部分。组合池分为从中央向外周扩散的三层,相邻层由墙壁隔开,其中二沉池4位于中央的内层,两外层分别为缺氧池2和好氧池3。在本实施例中,最外层为好氧池3,中间层为缺氧池2,这种设计由于好氧池3的过流面积较大,适合日处理量超过5000吨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使用。日处理量低于5000吨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厂因为好氧池所需的过流面积不大,因此可以把组合池的最外层作为缺氧池,中间层作为好氧池。缺氧池2通过缺氧池进水管23从厌氧池I进水,再把污水排至好氧池3。缺氧池2和好氧池3之间设有厌氧池出水口 21和回流门22。厌氧池出水口 21在远离缺氧池进水口的另一端,使得污水进入缺氧池2后不至于马上流入好氧池3。回流门22用于污水从好氧池3回流至厌氧池1,位于靠近缺氧池进水口的一端,与厌氧池出水口 21相对设置,该回流门22可以调节开度的大小,用以调整回流量的大小。好氧池3内沿水流方向设有多个曝气池31,在本实施例中,曝气池31对称的分布在好氧池3的两侧,其安装数量由污水特性、水量等因素决定。曝气池31内设有曝气器311,既可以是管式曝气器,也可以是盘式曝气器。曝气器311由分布在组合池外周的空气管道312供气。厌氧池I、好氧池3和缺氧池2均设有用于推动水流的水下推进器9,保证了污水的流动性。其中厌氧池I设有I台水下推进器,好氧池3和缺氧池2均设有两台水下推进器,好氧池3的水下推进器一台在回流门22 —端,另一台在厌氧池出水口 21 —端,同样的,缺氧池2的水下推进器一台在回流门22 —端,另一台在厌氧池出水口 21 —端。 好氧池3在靠近缺氧池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出水堰32,并通过二沉池进水管43出水至二沉池4。二沉池4通过二沉池出水管44把处理后的水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组合池的外壁与厌氧池I的外壁有重合的部分,因此浮渣井5由三面墙壁封闭构成,分别是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I的外壁和位于重合部分的左侧并与组合池、厌氧池I的外壁连接的第一侧壁7。回流泵站6也是由三面墙壁封闭构成,分别是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I的外壁和位于重合部分的右侧并与组合池、厌氧池I的外壁连接的第二侧壁8。浮渣井5和回流泵站6分别设在组合池和厌氧池I之间,更有利于节省占地空间和节约土建成本。浮渣井5通过浮渣管51与设于二沉池4内的浮渣斗41连通,用于收集二沉池4的浮渣,并定期将浮渣排出。回流泵站6设有回流泵,用于抽取二沉池4内的污水并回流至好氧池3。另外,二沉池4内还设有吸刮泥机42,吸刮泥机42收集二沉池4内的污泥后通过回流泵站6回流至好氧池3。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I)、从厌氧池(I)进水的缺氧池(2 )、好氧池(3 )、二沉池(4 )、用于收集二沉池(4 )浮渣的浮渣井(5 )和用于将二沉池(4 )污水回流至好氧池(3)的回流泵站(6),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构成一个组合池,该组合池与厌氧池(I)相邻设置,所述组合池包括从中央向外周扩散的三层,相邻层由墙壁隔开,其中中央的内层为二沉池(4),两外层分别为缺氧池(2)和好氧池(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I)的外壁连接有第一侧壁(7),所述浮渣井(5)由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I)的外壁和第一侧壁(7)封闭构成,所述浮渣井(5)通过管道与设于二沉池(4)内的浮渣斗(4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I)的外壁连接有第二侧壁(8),所述回流泵站(6)由组合池的外壁、厌氧池Cl)的外壁和第二侧壁(8)封闭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和好氧池(3)之间设有厌氧池出水口(21)和用于污水从好氧池(3)回流至厌氧池(I)的回流门(22 ),所述回流门(22 )在靠近缺氧池(2 )进水口的一端,厌氧池(I)出水口(21)在远离缺氧池(2)进水口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多个曝气池(31),曝气池(31)内设有曝气器(311)。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在靠近缺氧池进水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1)、从厌氧池(1)进水的缺氧池(2)、好氧池(3)、二沉池(4)、用于收集二沉池(4)浮渣的浮渣井(5)和用于将二沉池(4)污水回流至好氧池(3)的回流泵站(6),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构成一个组合池,该组合池与厌氧池(1)相邻设置,所述组合池包括从中央向外周扩散的三层,相邻层由墙壁隔开,其中中央的内层为二沉池(4),两外层分别为缺氧池(2)和好氧池(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睦盈胥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普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