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污水连续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将待处理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持续导入厌氧通道,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厌氧通道,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将经过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处理后的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导入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好氧通道,同时,往封闭的好氧通道内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在不破坏微生物膜的同时,能有效清除积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污水处理量大的改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如专利申请2012 100252179所公开的,包括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毛线团的通道内放置好氧菌种,然后将待处理污水或者经过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处理后的污水导入通道内,同时,往通道内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排出通道外,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毛线团的厌氧通道内放置厌氧菌种,然后将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后的污水或者待处理污水导入厌氧通道进行微生物处理。上述技术虽然解决了载体比表面积大,污水通过阻力小,强度大,耐反冲清洁的问题,但是,由于一旦在金属毛线团形成微生物膜后,就不会对金属毛线团进行反冲洗,以保持所形成的微生物菌落能繁荣生长,以便生物处理污水。而随着污水处理的进行,不可避免地会在金属毛线团内积聚生物污泥,生物污泥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将金属毛线团间的间隙赌塞,使污水不能正常通行,另外,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间的污水需要通过动力输送,能耗大。污水进入通道时,受水的流动方向的制约,污水不容易充分与生物污泥接触,为了保证污水与生物污泥充分接触,只能控制污水的进入流速,这样使污水处理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破坏微生物膜的同时,能有效清除积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污水处理量大的改进的污水连续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污水连续生物处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依次包括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的封闭的厌氧通道内放置厌氧菌种,然后将待处理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持续导入厌氧通道,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厌氧通道,厌氧菌种在污水中持续繁殖并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同时,所产生的生物污泥积聚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的厌氧通道内,厌氧通道内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对经过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通过封闭的厌氧通道上部的排气口排走,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部的封闭的厌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并通过管道导向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放置好氧菌种,然后将经过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处理后的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导入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好氧通道,同时,往封闭的好氧通道内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好氧菌种在污水中持续繁殖并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表面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同时,所产生的生物污泥积聚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这样,好氧通道内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对经过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水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的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好氧通道外。在厌氧处理过程中间或用振动器震动厌氧通道内的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使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所积聚的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物污泥掉落到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 的厌氧通道内,在好氧处理过程中间或用振动器震动好氧通道内的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使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所积聚的污水号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物污泥掉落到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这里,厌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高度高于好氧通道的排水口的高度,以便污水能利用重力流过好氧通道。为了充分利用水流的动力,同时使污水能充分与生物污泥及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接触,将污水导入好氧通道或者厌氧通道内的排水孔的出口水平向同一个方向。这样,污水就能凭借初始的水平方向的动力提供旋转的推力,同时面状的形式先进入颗粒状的生物污泥中,以便与生物污泥充分接触,然后,再上升经过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与生物膜充分接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污水生物处理能力。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将污水导入通道内,这样,污水就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与生物污泥接触,加快了污水的处理速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采用间或震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和利用生物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且,厌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高度高于好氧通道的排水口的高度,因此,具有在不破坏微生物膜的同时,能有效清除积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优点。在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水通过管道导向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下面的污泥\水分离器进行水、生物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水导入人工湿地以便对水做进一步的生物净化。为了进一步加速污水的处理,污泥\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生物污泥输送到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的待处理污水中并连同待处理污水一起导入厌氧通道内。这样,在导入厌氧通道过程中,污水与生物污泥充分接触,有效地加快了污水的处理速度。本专利技术的污水连续生物处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有水导出口和水导入部分,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沼气排泄口,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中部设置有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机构,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生物污泥收集槽,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有水导出口和水导部分,在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中部设置有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机构,在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生物污泥收集槽,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机构下面的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内设置有带有供气装置的数个空气导入口,水导入部分包括带有污水出口的基座、沿垂直轴线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的且与污水出口连通的筒、水平连接在筒上的两根以上的管、设置在管上的数个水导出口,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出口高于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出口,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出口通过管与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入口相连。使用时,先往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分别投放厌氧菌种、好氧菌种,往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然后通过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入口持续导入污水,一段时间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表面会形成微生物膜,此时,就能持续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通过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顶部所设置的沼气排泄口排走,水导入部分的作用是使污水以面的形式进入到封闭容器的下部,以便污水能迅速地与生物污泥接触,从而加快污水的处理。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机构包括固定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或者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内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振动器、与振动器连接的架子、设置在架子上的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振动器包括设置在基座与架子间的数个弹簧、设置在厌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或者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顶部的振动动力、连接在振动动力与架子间的传动杆。工作时,振动器间或震动架子,以便使积聚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生物污泥掉落到生物污泥收集槽内,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内的多余的空气通过顶部的排气口排走。这里,为了在排放处理后的水之前先将生物污泥分离出来,在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出口上连接有污泥\水分离器,污泥\水分离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有水导出 口和水导入口,好氧污水处理封闭容器的水导出口高于污泥\水分离器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污水连续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的封闭的厌氧通道内放置厌氧菌种,然后将待处理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持续导入厌氧通道,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厌氧通道,厌氧菌种在污水中持续繁殖并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同时,所产生的生物污泥积聚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的厌氧通道内,厌氧通道内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对经过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通过封闭的厌氧通道上部的排气口排走,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部的封闭的厌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并通过管道导向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是先往充满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放置好氧菌种,然后将经过污水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处理后的污水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通过水平转动的带有数个排水孔的管导入好氧微生物处理过程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然后从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持续导出好氧通道,同时,往封闭的好氧通道内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好氧菌种在污水中持续繁殖并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表面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同时,所产生的生物污泥积聚在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下面的封闭的好氧通道内,这样,好氧通道内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对经过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水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毛线团上面的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好氧通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廖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廖嘉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