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电催化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电催化单元以及传动轴;电催化单元为全密封结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电催化单元相连通;传动轴贯通设置在所述电催化单元的中心轴线上;电催化单元包括极板座,阴、阳极板以及极板内、外衬套;阴、阳极板水平套接在传动轴上,极板内、外衬套设置在极板与传动轴之间,极板座密封设置在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阴、阳极板上设有过水孔,阴、阳极板分别与电源的负极、正极相连接;相邻极板之间设有刮刀支架和刮刀;刮刀套接在刮刀支架上,其刀刃分别与阴、阳极板的表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小了极板间距,同时保证了极板表面结垢钝化问题以及设备的用电安全问题,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催化设备。
技术介绍
电催化设备是处理污水、废水工艺流程中极其重要的设备,或称为核心设备。电催化法可用于污水、废水处理工程的前端处理,也可以是后端处理。对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污水、废水,电催化法可独立使用,使工厂或社区污水、废水一次性达到排放标准。如图I、图2所示,目前现有的电催化设备大部分是采用卧式、开放式电催化装置和高电压、低电流的电源系统。此种电催化设备存在以下不足和缺点(I)卧式、开放式的电催化设备结构中,极板精确定位难,导致设计极板间距不能 小于50mm,进而导致电解效率、处理效果差。而为了提高处理效率,须增加15-20分钟的处理时间,这样就使设备的体积增大,导致占地面积增加大,制造成本、电耗以及极耗增加。(2)需要通入空气搅拌污水以避免极板表面污泥沉积。由于空气搅拌打碎了电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电催化气浮作用难以发挥,需要在出水中设置沉淀以分离水和渣;(3)卧式、开放式的电催化设备结构中,由于没有先形成气泡,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渣难以被凝聚剂包裹,也造成电催化气浮作用难以发挥;(4)在处理废水过程中,由于极板表面的污泥逐渐集聚,极板结垢钝化,一般在运行7天左右需取下清洗,否则效率下降造成处理效果变差;(5)采用50-450V的直流电,而极板完全裸露在废水中,因此用电的安全性差。(6)由于极板间距大、高电压低电流的电源系统,使电流密度低,造成氧气和氢气产量低,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催化设备存在电解效率差、无法实现自清洗、且用电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催化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电催化设备如下电催化设备,包括电源和电催化反应器,电催化反应器包括进水管33、出水管34以及电催化单元;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分别与电催化单元相连通。电催化反应器还包括传动轴8和减速电机31 ;传动轴8贯通设置在电催化反应器的中心轴线上;传动轴8与减速电机31相连接。电催化单元包括一组电催化模块,一组电催化模块垂直并列分布在电催化单元中;电催化模块包括阳极板11、阴极板14、阳极板内衬套12、阳极板外衬套13、阴极板内衬套15、阴极板外衬套16以及密封支撑部件。阳极板内衬套12套接在传动轴8外侧壁上,阳极板内衬套12外侧依次套接有阳极板外衬套13以及阳极板11。阴极板内衬套15套接在传动轴8外侧壁上,阴极板内衬套15外侧依次套接有阴极板外衬套16以及阴极板14。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轴向间距为10 25mm,密封支撑部件设置在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轴向间隙中;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上分别设有过水孔。阳极板11、阴极板14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接。密封支撑部件包括极板座10和橡胶条20。极板座10为环形结构,其沿周向设置在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边缘。极板座10的上、下表面均开有环形槽,橡胶条20嵌入环形槽,并与阳极板11和阴 极板14表面密封连接。橡胶条20封堵住极板座10与阳极板11的间隙以及极板座10与阴极板14的间隙,防止电催化设备漏水。电催化单元还包括一组阴、阳极板表面清洁组件;阴、阳极板表面清洁组件包括刮刀支架17和刮刀18。刮刀支架17设置在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之间,刮刀18分别套接于刮刀支架17的上沿以及下沿,且刮刀18的刀刃分别与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的表面相接触;一个电催化模块中设有一个刮刀支架17,相邻电催化模块中刮刀支架17的周向角度相差180度。当设备运转时,阳极板内衬套12以及阴极板内衬套15以传动轴8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极板间的刀架旋转,刮去极板表面的沉积污垢;而阳极板外衬套13以及阴极板外衬套16静止不动,起到对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的定位作用。由于电催化设备运行时水中带电,内部的金属件要参加电化学反应,故为了提升本设备的用电安全性,传动轴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玻璃钢绝缘材料。电催化反应器还包括基座I、下盖2以及下部密封传动件。基座I支撑住下盖2。下盖2设置在最底层的电催化模块下方,且二者之间通过极板座10和橡胶条20密封,进水管33穿过下盖2连通最底层电催化模块。下盖2中心位置设有下部密封传动件,下部密封传动件固定在传动轴8外侧壁上。下部密封传动件包括下轴承座盖3、下轴承座4、下轴承5、油封6、油封隔板7以及橡胶垫9。油封6设置在下盖2内部,并套接在传动轴8的外侧壁上;下轴承5套接在传动轴8外侧壁底部,且设置在下盖2下端,下轴承座4和下轴承座盖3依次套接在下轴承5外侧,传动轴8的底端固定在轴承5上。下盖2与下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油封隔板7,下轴承座4、油封隔板7以及下盖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下轴承座盖3与下盖2的接触面上设有橡胶垫9,下轴承盖3、橡胶垫9以及下盖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电催化反应器还包括上部密封传动件、上盖21以及电机支架30。上盖21设置在最上层电催化模块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极板座10密封,出水管34穿过上盖21连通最上层电催化单元。上盖21中心位置设有上部密封传动件,上部密封传动件固定在传动轴8的外侧壁与上盖21内壁之间。上部密封传动件包括轴密封底板22、填料支撑板23、填料压板24、盘根25、上轴承座26以及上轴承27。填料支撑板23与传动轴8外侧壁之间形成圆柱形凹槽,凹槽中填充有盘根25,填料压板24嵌入凹槽并压在盘根25上,轴密封底板22设置在填料支撑板23外侧,且设置在上盖21下端,轴密封底板22、上盖21以及填料支撑板2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螺栓的旋进深度调节盘根25的压紧力而达到传动轴8的密封。上轴承27和上轴承座26均设置在填料压板24上,且上轴承27与上轴承座26依次套接在传动轴8外侧壁上;轴密封底板22、上盖21以及上轴承座2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电机支架30设置于上盖21的上表面;减速电机31固定在电机支架30顶部,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和传动轴8顶部之间通过联轴器29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传动轴8分为4段,其底端的径向截面为圆形,中部上端的径向截面为方形、中部下端的径向截面为圆形,顶端的径向截面为带有豁口的圆形。其中,豁口为键槽以便使联轴器29带动传动轴8共同旋转。传动轴8中部上端、中部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玻璃钢。阳极板内村套12以及阴极板内衬套15为中心设有方孔的圆盘,阳极板外村套13以及阴极板外衬套16为中心设有圆孔的圆盘。阳极板内衬套12的方孔以及阴极板内衬套15的方孔分别套接在传动轴8中部上端的方形外壁上,阳极板外衬套13的圆孔套接在阳极板内衬套12的圆形外壁上,阴极板外衬套16的圆孔套接在阴极板内衬套15的圆形外壁上。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边缘处均设有过水孔,相邻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上的过水孔,其周向角度相差180度。使水流在电催化单元中以S形路线上升,增加了水流的流程,以此获得更好的电解效果。在具体实施中,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优选轴向间距为20mm。本技术中的电源输入为单相220V/50HZ或者三相380V/50Hz的工业用电,经整流输出为直流电压O 15V,电流是随处理水量的大小变化的。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上均设有把手,把手与连接铜片19相连接,与阳极板11相连接的连接铜片19连接至第一竖铜排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催化设备,包括电源和电催化反应器,所述电催化反应器包括进水管(33)、出水管(34)以及电催化单元;所述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分别与所述电催化单元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催化反应器还包括传动轴(8)和减速电机(31);所述传动轴(8)贯通设置在所述电催化反应器的中心轴线上;所述传动轴(8)与所述减速电机(31)相连接;所述电催化单元包括一组电催化模块,一组所述电催化模块垂直并列分布在所述电催化单元中;所述电催化模块包括阳极板(11)、阴极板(14)、阳极板内衬套(12)、阳极板外衬套(13)、阴极板内衬套(15)、阴极板外衬套(16)以及密封支撑部件;所述阳极板内衬套(12)套接在所述传动轴(8)外侧壁上,所述阳极板内衬套(12)外侧依次套接有所述阳极板外衬套(13)以及阳极板(11);所述阴极板内衬套(15)套接在所述传动轴(8)外侧壁上,所述阴极板内衬套(15)外侧依次套接有所述阴极板外衬套(16)以及阴极板(14);所述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轴向间距为10~25mm,所述密封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阳极板(11)与阴极板(14)的轴向间隙中;所述阳极板(11)和阴极板(14)上分别设有过水孔;所述阳极板(11)、阴极板(14)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新明,彭正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新康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