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山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3179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净化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抽水管的上部,所述抽水管的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无浮油水池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及第一液位计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中心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门相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安装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下部;所述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浮油区的上部,所述电导率仪设置在所述浮油区中,所述排浮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浮油沉砂池相连通,所述排浮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浮油接收池相连通。本装置降低了生产及使用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含浮油废水净化与分离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水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
技术介绍
浮油类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中形成含浮油废水。由于其量大面广,且难于处理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废水,其来源主要有石浮油工业中的石浮油开采和浮油品的加工、提炼、储存及运输;运输工业中洗车,铁路机务段的洗浮油罐等排放的含浮油废水,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轧钢水,润滑浮油液等以乳化浮油为主的废水,另外餐饮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及其他制造业的废水中也含有大量的浮油类物质。浮油类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油、分散浮油、乳化浮油和溶解浮油4大类,浮油的浮油珠粒径较大,大于100 μ m易于浮出水面,形成浮油膜和浮油层;分散浮油的浮油珠粒径一般为10 ΙΟΟμπι,以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水中,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浮油;乳化浮油是由于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而形成的,浮油滴粒径极小,一般小于10μ m ;溶解浮油是一种以化学方式溶解在水中的浮油,其粒径可以达到几个纳米。目前,含浮油废水中的浮油、分散浮油和乳化浮油(占整个含浮油量的90%以上)的处理方式,都是设法使不同状态的浮油浮于水面,然后采用刮浮油装置、撇浮油装置、吸浮油装置将这些浮油类物质和水分离。现有技术提供的去浮油装置存在去除浮油时不能严格区别浮油水,特别是在含浮油量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将浮油、水一起去除,即在清除浮油的过程中同时裹挟大量的水分,使分离出的浮油含有大量的水分;装置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于地下,且价格高;维修保养麻烦;不便自动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去浮油装置存在去除浮油时不能严格区别浮油水,特别是在含浮油量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将浮油、水一起去除,即在清除浮油的过程中同时裹挟大量的水分,使分离出的浮油含有大量的水分;装置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于地下,且价格高;维修保养麻烦;不便自动化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门、抽水管、无浮油水池、第一液位计、中心控制器、第二电磁阀门、排水管、集水管、浮油沉砂池、第二液位计、浮油区、电导率仪、斜板沉淀区、第三电磁阀门、进水管、污水布水管、排泥管、沉砂区、第四电磁阀门、排浮油管、浮油接收池、第五电磁阀门、抽浮油管、第三液位计;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抽水管的上部,所述抽水管的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无浮油水池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及第一液位计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中心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安装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下部;所述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浮油区的上部,所述电导率仪设置在所述浮油区中,所述浮油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上部,所述斜板沉淀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中部,所述第三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下部安装有所述污水布水管,所述污水布水管及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沉砂区的中下部,所述沉砂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底部,所述第二液位计、电导率仪及第三电磁阀门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排浮油管上,所述排浮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浮油沉砂池相连通,所述排浮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浮油接收池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门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抽浮油管的上部,所述抽浮油管的下部与所述浮油接收池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浮油接收池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第三液位计,所述第五电磁阀门及第三液位计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无浮油水池及浮油沉砂池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曝气头。进一步,所述浮油沉砂池中斜板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横向射流器。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及第三液位计均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利用浮油和水的电导率相差很大的原理,实时检测位于含浮油废水上部液体的电导率,根据位于含浮油废水上部液体的电导率与电导率分界值比较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分离出水与浮油,即使在废水含浮油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浮油与水进行分离;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实时监测废水液面的变化,多个电磁阀门在中心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自动开闭,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简单,便于现场安装,实用性强,维修及保养较为便捷,降低了生产及使用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含浮油废水的净化与分离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的电气控制结构框图。图中1、无浮油水池;2、曝气头;3、集水管;4、浮油沉砂池;5、斜板沉淀区;6、沉砂区;7、排泥管;8、污水布水管;9、浮油接收池;10、抽水管;11、第一电磁阀门;12、排水管;13、第一液位计;14、第二电磁阀门;15、横向射流器;16、浮油区;17、电导率仪;18、第二液位计;19、进水管;20、第三电磁阀门;21、排浮油管;22、第四电磁阀门;23、第三液位计;24、抽浮油管;25、第五电磁阀门;26、中心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图I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该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门11、抽水管10、无浮油水池I、第一液位计13、中心控制器26、第二电磁阀门14、排水管12、集水管3、浮油沉砂池4、第二液位计18、浮油区16、电导率仪17、斜板沉淀区5、第三电磁阀门20、进水管19、污水布水管8、排泥管7、沉砂区6、第四电磁阀门22、排浮油管21、浮油接收池9、第五电磁阀门25、抽浮油管24、第三液位计23 ;第一电磁阀门11安装在抽水管10的上部,抽水管10的与无浮油水池I相连通,无浮油水池I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液位计13,第一电磁阀门11及第一液位计13分别与中心控制器26相连接;中心控制器26与第二电磁阀门14相连接,第二电磁阀门14安装在排水管12上,·排水管12的一端与无浮油水池I相连通,排水管1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集水管3,集水管3安装在浮油沉砂池4的下部;第二液位计18设置在浮油区16的上部,电导率仪17设置在浮油区16中,浮油区16设置在浮油沉砂池4的上部,斜板沉淀区5设置在浮油沉砂池4的中部,第三电磁阀门20安装在进水管19的上部,进水管19的下部安装有污水布水管8,污水布水管8及排泥管7设置在沉砂区6的中下部,沉砂区6设置在浮油沉砂池4的底部,第二液位计18、电导率仪17及第三电磁阀门20分别与中心控制器26相连接;第四电磁阀门22安装在排浮油管21上,排浮油管21的一端与浮油沉砂池4相连通,排浮油管21的另一端与浮油接收池9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浮油和水的电导率去除废水中浮油及沉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门、抽水管、无浮油水池、第一液位计、中心控制器、第二电磁阀门、排水管、集水管、浮油沉砂池、第二液位计、浮油区、电导率仪、斜板沉淀区、第三电磁阀门、进水管、污水布水管、排泥管、沉砂区、第四电磁阀门、排浮油管、浮油接收池、第五电磁阀门、抽浮油管、第三液位计;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抽水管的上部,所述抽水管的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无浮油水池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及第一液位计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中心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无浮油水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安装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下部;所述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浮油区的上部,所述电导率仪设置在所述浮油区中,所述浮油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上部,所述斜板沉淀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中部,所述第三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下部安装有所述污水布水管,所述污水布水管及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沉砂区的中下部,所述沉砂区设置在所述浮油沉砂池的底部,所述第二液位计、电导率仪及第三电磁阀门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排浮油管上,所述排浮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浮油沉砂池相连通,所述排浮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浮油接收池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门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门安装在所述抽浮油管的上部,所述抽浮油管的下部与所述浮油接收池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浮油接收池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第三液位计,所述第五电磁阀门及第三液位计分别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心强齐现英吕文涛刘鹏赵文彬贾伍员孙振华唐新禄韩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泰山医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