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28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和石墨塞头,石墨塞头与塞杆相连接,塞杆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和连铸炉炉壳炉盖中,塞杆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相连接,上述气缸由气动控制器控制操作,其特征在于石墨底座位于略高于坩埚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呈斗形,石墨塞头的下端呈锥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可以把连铸炉的工艺参数输入气动控制器,实现对气缸的上下移动控制,通过塞杆的升降,使石墨塞头与石墨底座离合,导通和阻断镁液进入流道,实现镁液限流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控制、安全、有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金
的设备,具体是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 塞棒装置。
技术介绍
连铸技术是一种可实现铸锭连续生产的铸造工艺,不仅可以提高产 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是连续作业,需要考虑一旦连续 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中断作业,并提出预行方案或措施。目前, 冶金行业中对于金属高温熔体流量的控制尚无有效的装置,基本采用封 堵出口的办法,其有效性不够。若发生大量熔体泄漏时无法实施, 一般 采用冷却熔体流道,凝固熔体达到控制熔体的目的,此方法成本高,且 对熔体流道有特殊要求,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安全塞,解决镁合金 连铸过程中可能出现镁液泄漏、燃烧而引起的安全事故,解决镁合金连 铸过程中出现中断等需要节流、限流操作的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 底座和石墨塞头,石墨塞头与塞杆相连接,塞杆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和 连铸炉炉壳炉盖中,塞杆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相连接,上述气缸由气动 控制器控制操作,气缸移动量由限位螺栓控制,其特征在于石墨底座位 于略高于坩埚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呈斗形,石墨塞头的下 端呈锥形。本专利技术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可以把连铸炉的工艺参数输入气 动控制器,实现对气缸的上下移动控制,气缸移动量由限位螺栓控制, 通过塞杆的升降,使石墨塞头与石墨底座离合,导通和阻断镁液进入流道,实现镁液限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控制、安全、有效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 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7和石墨塞头6,石墨塞头6与塞杆5相连接,塞杆5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8 和连铸炉炉壳炉盖2中,塞杆5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3相连接,上述气 缸3由气动控制器1控制操作,气缸3移动量由限位螺栓4控制,石墨 底座7位于略高于坩埚9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7呈斗形, 石墨塞头6的下端呈锥形。手动控制气动控制器1,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处于闭合状态(即 初始状态)。加入镁合金锭并熔化,镁液温度达到72(TC,并保持30分 钟,连铸炉镁液通道中无镁液流出;气动控制器1设为自动控制,此时 镁液温度为718'C,循环水温度差为12"C,气缸3向上移动,石墨塞头 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导通,启动连铸设备,成功拉铸出镁锭;当镁液温度降至699"C时,气动控制器l动作,气缸3向下移动,石 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关闭,镁液通道处在关闭状态;打开连铸炉加热装置,镁液温度升至70(TC时,气动控制器l动作, 气缸3向上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处在导通状 态;加热装置持续加热,镁液温度升至72rC时,气动控制器l动作,气 缸3向下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闭合,镁液通道处在关闭状态;关闭加热装置,镁液温度降至72(TC时,气动控制器动作,气缸3向 上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处在导通状态。可实现根据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控制镁液通道的导通与关闭,达到了 限流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7)和石墨塞头(6),石墨塞头(6)与塞杆(5)相连接,塞杆(5)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8)和连铸炉炉壳炉盖(2)中,塞杆(5)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气缸(3)由气动控制器(1)控制操作,石墨底座(7)位于略高于坩埚(9)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7)呈斗形,石墨塞头(6)的下端呈锥形。全文摘要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和石墨塞头,石墨塞头与塞杆相连接,塞杆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和连铸炉炉壳炉盖中,塞杆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相连接,上述气缸由气动控制器控制操作,其特征在于石墨底座位于略高于坩埚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呈斗形,石墨塞头的下端呈锥形。本专利技术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可以把连铸炉的工艺参数输入气动控制器,实现对气缸的上下移动控制,通过塞杆的升降,使石墨塞头与石墨底座离合,导通和阻断镁液进入流道,实现镁液限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控制、安全、有效的特点。文档编号B22D11/10GK101412081SQ200810162090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周学华, 胡少峰, 陈秋荣, 高存旺, 黄元伟 申请人: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7)和石墨塞头(6),石墨塞头(6)与塞杆(5)相连接,塞杆(5)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8)和连铸炉炉壳炉盖(2)中,塞杆(5)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气缸(3)由气动控制器(1)控制操作,石墨底座(7)位于略高于坩埚(9)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7)呈斗形,石墨塞头(6)的下端呈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华高存旺胡少峰黄元伟陈秋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