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该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基体,容置腔内装设有线轴,基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导轮,导轮的轴线方向与线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工作时,金属线从线轴的出线位置出线后须绕穿导轮才可进入至进线入口,上述放线方式能够增加线轴的出线位置至进线入口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加放线的平稳性,进而避免后工序段出现压线和乱线的现象;故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放线平稳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放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或者其他行驶装置中,往往通过传导线驱动鼓刹装置动作来实现刹车动作及传导动作,其中,传导线包括有传导线导管以及嵌套于传导线导管内的钢丝;需进一步解释,传导线导管一般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胶管、金属线层以及外围的包胶层,其中,金属线层为多根平行绞绕于胶管外周壁的金属线,包胶层为金属线层外围的塑胶保护层,传导线的钢丝嵌套于胶管内。在制备上述传导线的过程中,组成金属线层的金属线通过相应的放线装置沿送料方向进行放线,放线装置一般包括有支撑轴以及安装于支撑轴的放线盘,放线盘配装有 呈排布置的放线船,其中,放线船包括有基体以及卷绕有金属线的线轴,在牵引拉力的作用下,金属线经基体相应的进线入口进入至下一工序段。在放线过程中,现有放线船的金属线经线轴直接进入至进线入口内,由于线轴的出线位置与进线入口之间的距离较短,上述进线方式往往存在放线不平稳、易导致后工序段出线乱线和压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该放线船放线平稳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后工序段出现压线和乱线的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有呈全围状的基体,基体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基体的容置腔内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线轴,基体的前端部开设有供金属线通过的进线入口,基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导轮,导轮的轴线方向与线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其中,所述线轴与所述进线入口之间装设有导向轮,导向轮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基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基体,容置腔内装设有线轴,基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导轮,导轮的轴线方向与线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工作时,金属线从线轴的出线位置出线后须绕穿导轮才可进入至进线入口,上述放线方式能够增加线轴的出线位置至进线入口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加放线的平稳性,进而避免后工序段出现压线和乱线的现象;故而,本技术具有放线平稳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包括有I——基体 11——容置腔 12——进线入口2——线轴 3——导轮4——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如图I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有呈全围状的基体1,基体I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11,基体I的容置腔11内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线轴2,基体I的前端部开设有供金属线通过的进线入口 12,基体I的后端部配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导轮3,导轮3的轴线方向与线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3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I。进一步的,线轴2与进线入口 12之间装设有导向轮4,导向轮4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I。其中,导向轮4的作用在于改变金属线的进线方向并使得金属线水平地进入至进线入口 12内。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为在牵引拉力的作用下,金属线从线轴2的出线位置出线,而后绕穿导轮3,金属线最后经导向轮4改变进线方向后才终进入至进线入口 12,上述放线方式能够增加线轴2的出线位置至进线入口12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加放线的平稳性,进而避免后工序段出现压线和乱线的现象;故而,本技术具有放线平稳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有呈全围状的基体(1),基体(I)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11),基体⑴的容置腔(11)内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线轴⑵,基体⑴的前端部开设有供金属线通过的进线入口(12),其特征在于基体(I)的后端部配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导轮(3),导轮(3)的轴线方向与线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3)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轴(2)与所述进线入口(12)之间装设有导向轮(4),导向轮(4)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基体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放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该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基体,容置腔内装设有线轴,基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导轮,导轮的轴线方向与线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工作时,金属线从线轴的出线位置出线后须绕穿导轮才可进入至进线入口,上述放线方式能够增加线轴的出线位置至进线入口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加放线的平稳性,进而避免后工序段出现压线和乱线的现象;故而,本技术具有放线平稳的优点。文档编号B65H49/24GK202704690SQ20122026481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萧嘉美 申请人:萧嘉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放线船,包括有呈全围状的基体(1),基体(1)成型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11),基体(1)的容置腔(11)内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线轴(2),基体(1)的前端部开设有供金属线通过的进线入口(12),其特征在于:基体(1)的后端部配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导轮(3),导轮(3)的轴线方向与线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导轮(3)的两端部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基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嘉美,
申请(专利权)人:萧嘉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