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嘉美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31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该改良的预压装置包括有基体,基体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前端侧配装有预压套筒,预压套筒的芯部开设有预压孔,预压孔呈从前至后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圆锥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预压套筒通过预压孔对进入其内部的金属线进行预压处理,经预压处理后的金属线可以在不接触挤压孔的前端部的情况下而进入至挤压孔内;其中,预压套筒可以更换,即当预压套筒因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时,只需更换预压套筒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基体;故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维护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传导线导管加工的改良的预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或者其他行驶装置中,往往通过传导线驱动鼓刹装置动作来实现刹车动作及传导动作,其中,传导线包括有传导线导管以及嵌套于传导线导管内的钢丝;需进一步解释,传导线导管一般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胶管、金属线层以及外围的包胶层,其中,金属线层为多根平行绞绕于胶管外周壁的金属线,包胶层为金属线层外围的塑胶保护层,传导线的铜丝嵌套于胶管内。在加工传导线导管的过程中,多根金属线绞绕于胶管的外周壁为方便包胶层注塑于金属线层的外围,在注塑前,绞绕于胶管外周壁的金属线还需进过挤压处理,通过挤压处·理使得金属线包紧胶管;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在基体上直接成型挤压孔的方式来对金属线进行挤压处理,而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例如在金属线进入至挤压孔的过程中,金属线会与挤压孔的前端部发生摩擦,而这种摩擦逐渐积累会导致整个基体报废,维护不方便且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该预压装置通过在一可更换的预压套筒内成型预压孔的方式来进行预压处理,维护方便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包括有基体(1),其特征在于:基体(1)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前端侧配装有预压套筒(2),预压套筒(2)的芯部开设有预压孔(21),预压孔(21)呈从前至后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圆锥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嘉美
申请(专利权)人:萧嘉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