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47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它包括机架(1)、主动辊(2)、从动辊(3)和传送带(4),机架(1)的上料段(7)与提升段(8)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轮(10)和传动部转向辊(11),提升段(8)与送料段(9)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辊(12)和传动部转向轮(13),机架(1)上还设有张紧轮(14),传送带(4)设有挡料板(15),挡料板(15)的宽度小于传送带(4)的宽度,传送带(4)位于挡料板(15)的两侧设有滚轮道(1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射器生产装置
,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
技术介绍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由注射器管、设置于注射器管内的推杆、安装于推杆前端部的橡胶活塞和安装于注射管端部的带有保护套的注射针组成,在生产注射器时,注射器管、推杆、橡胶活塞、带有保护套的注射针都是分别制作,再将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目前,在将这些部件从各自的生产装置运送至最终组合装置的过程中,通常是将这些部件分别装入容器中,由人工将盛有各部件的容器搬运至组合装置,再分别倒入对应部件的上料装置内,由组合装置完成组装工作。这中生产工艺需要大量人工,且生产效率低,耗费人力,提高了加工成本,且在各部件的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注射针的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它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前端部的主动辊、设置于机架尾部的从动辊和卷绕于主动辊和从动辊外部的传送带,传送带与主动辊和从动辊接触的一面称为内表面,传送带的另一面称为外表面,传送带由主动辊和从动辊分为连为一体的两部分即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上部的输送部和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下部的传动部,所述的机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段、提升段和送料段,上料段与提升段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轮和传动部转向辊,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对称设置,输送部转向轮压紧于传送带输送部的外表面的两侧,传动部转向辊压紧于传动部的内表面;提升段与送料段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辊和传动部转向轮,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对称设置,传动部转向轮压紧于传送带传动部的外表面的两侧,输送部转向棍压紧于输送部的内表面;机架上还设有多组张紧轮,张紧轮压紧于传送带传动部的外表面,且张紧轮在传送带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的传送带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挡料板,挡料板垂直于传送带的外表面且沿垂直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挡料板的宽度小于传送带的宽度,传送带位于挡料板的两侧设有滚轮道。所述的机架位于传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机架的上料段设有上料箱,上料箱上设有上料口。所述的机架位于送料段前端部的下方设有导料板。所述的主动辊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机架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支撑柱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机架上位于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输送部转向轮和两个传动部转向轮。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高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相比人工搬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输过程中部件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本技术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机架,2-主动辊,3-从动辊,4-传送带,5-输送部,6_传动部,7_上料段,·8-提升段,9-送料段,10-输送部转向轮,11-传动部转向棍,12-输送部转向棍,13-传动部转向轮,14-张紧轮,15-挡料板,16-滚轮道,17-挡板,18-上料箱,19-导料板,20-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I所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它包括机架I、设置于机架I前端部的主动辊2、设置于机架I尾部的从动辊3和卷绕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外部的传送带4,传送带4与主动辊2和从动辊3接触的一面称为内表面,传送带4的另一面称为外表面,传送带4由主动辊2和从动辊3分为连为一体的两部分即位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上部的输送部5和位于主动棍2和从动棍3下部的传动部6,所述的输送部5和传动部6为同一条完整的传动带,本文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根据不同位置做了区分而已。所述的机架I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段7、提升段8和送料段9,上料段7与提升段8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轮10和传动部转向辊11,输送部转向轮10和传动部转向辊11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于机架I上,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13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13对称设置,输送部转向轮10压紧于传送带4输送部5的外表面的两侧,传动部转向棍11压紧于传动部6的内表面;提升段8与送料段9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辊12和传动部转向轮13,输送部转向辊12和传动部转向轮13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于机架I上,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13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13对称设置,传动部转向轮13压紧于传送带4传动部6的外表面的两侧,输送部转向棍12压紧于输送部5的内表面。机架I上还设有多组张紧轮14,张紧轮14通过转轴安装于机架I上,张紧轮14压紧于传送带4传动部6的外表面,张紧轮14沿传动部6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组张紧轮14在传送带4的两侧对称设置;如图I、图2所不,所述的传送带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挡料板15,挡料板15垂直于传送带4的外表面且沿垂直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设置,挡料板15的宽度小于传送带4的宽度,传送带4位于挡料板15的两侧设有滚轮道16,转向轮和张紧轮14均压紧于传送带4的滚轮道16内。所述的机架I位于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7。所述的机架I的上料段7设有上料箱18,上料箱18上设有上料口。所述的机架I位于送料段9的端部的下方设有导料板19。所述的主动辊2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机架I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支撑柱20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机架I上位于传送带4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输送部转向轮10和两个传动部转向轮13,其中一个输送部转向轮10设置于机架I的上料段7上,另一个输送部转向轮10设置于机架I的提升段8上;其中一个传动部转向轮13设置于机架I的提升段8上,另一个传动部转向轮13设置于机架I的送料段9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上料箱18上的上料口设置于生产单独部件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生产的单独部件自动落入上料段7内的传送带4上,并由传送带4和挡料板15带动传输,物料依次经过提升段8、送料段9,最终由送料段9的前端部落下,由导料板19引导进入组装装置的上料装置,从而实现了不同单独部件顺利自动运输至组装装置的各分部件的上料装置内,实现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车间内各装置的自动连线。权利要求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I)、设置于机架(I)前端部的主动辊(2)、设置于机架(I)尾部的从动辊(3)和卷绕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外部的传送带(4),传送带(4)与主动辊(2)和从动辊(3)接触的一面称为内表面,传送带(4)的另一面称为外表面,传送带(4)由主动辊(2)和从动辊(3)分为连为一体的两部分即位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上部的输送部(5)和位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下部的传动部(6), 所述的机架(I)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段(7)、提升段(8)和送料段(9),上料段(7)与提升段(8)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轮(10)和传动部转向辊(11),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13)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13)对称设置,输送部转向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产自动连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前端部的主动辊(2)、设置于机架(1)尾部的从动辊(3)和卷绕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外部的传送带(4),传送带(4)与主动辊(2)和从动辊(3)接触的一面称为内表面,传送带(4)的另一面称为外表面,传送带(4)由主动辊(2)和从动辊(3)分为连为一体的两部分即位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上部的输送部(5)和位于主动辊(2)和从动辊(3)下部的传动部(6),?所述的机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段(7)、提升段(8)和送料段(9),上料段(7)与提升段(8)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轮(10)和传动部转向辊(11),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13)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13)对称设置,输送部转向轮(10)压紧于传送带(4)输送部(5)的外表面的两侧,传动部转向辊(11)压紧于传动部(6)的内表面;提升段(8)与送料段(9)的连接处设有输送部转向辊(12)和传动部转向轮(13),传送带(4)的两侧均设有一组传动部转向轮(13)且两侧的传动部转向轮(13)对称设置,传动部转向轮(13)压紧于传送带(4)传动部(6)的外表面的两侧,输送部转向辊(12)压紧于输送部(5)的内表面;机架(1)上还设有多组张紧轮(14),张紧轮(14)压紧于传送带(4)传动部(6)的外表面,且张紧轮(14)在传送带(4)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的传送带(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挡料板(15),挡料板(15)垂直于传送带(4)的外表面且沿垂直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设置,挡料板(15)的宽度小于传送带(4)的宽度,传送带(4)位于挡料板(15)的两侧设有滚轮道(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海乔艳殷成军杨帆杨飞赵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