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盈量专利>正文

粘稠物充填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32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粘稠物充填容器,主要包括有形成于其前端的一管体及一塞体;该管体前端形成有一漏斗部,且该管体向前形成有一管口,该管口具有内缘形成有向外翻卷形状的后开口;该塞体具有一向前收束且匹配于所述漏斗部的锥部,且该塞体具有一匹配于该管体内周壁的外周壁。由该后开口内缘形成向外翻卷形状的结构,该塞体不但在组装时能轻易被塞入该后开口,且在使用时也可以提供高密合度,且该漏斗部与该锥部易于制造且能有效地推出剩余粘稠物充填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粘稠物充填容器,特别关于一种为圆筒状以容纳粘稠物的粘稠物充填容器。
技术介绍
粘稠物充填容器已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请参阅图4所示。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90具有一呈圆筒的管体91,其前端通常形成有一管口 93。在一种常见的现有形态中,令该管体91前端平整地朝向该管体91的轴心限缩,再在其中心部向前延伸出该管口 93。该管口 93上可形成有螺纹以便匹配于一出胶转接头使用。该管体91具有一后开口 911。将要充填于该粘稠物充填容器90的粘稠物充填料(图中未示)从该后开口 911充填入该管体91内部。该后开口 911的内缘延伸至所述管体91内周壁而未朝外偏斜或翻 卷,即该后开口 911的内缘与所述管体91内周壁具有相等的内径。再请参阅图5所示,该粘稠物充填容器90具有一塞体92、一干燥剂94及封盖95。该塞体92具有一匹配于该后开口 911的外周壁,在充填工作完成后塞入该后开口 911。当从该管口 93取用粘稠物充填料时,该塞体92将随着该管体91内部粘稠物充填料的减少而向前推进,直至贴合于该管体91的前端。故在一现有形态中,该塞体92中央部向前突出有一对应于该管口 93的推抵部921,以便在粘稠物充填料即将用尽时,将剩余的粘稠物充填料由该推抵部921推出该管口 93。然而,由于该后开口 911的内缘与该管体91内周壁的内径相等,因此为能够便利地将该塞体92塞入该后开口 911,通常会令该塞体92的外径稍小于该后开口 911内缘的内径(即该管体91内周壁的内径),结果将导至该塞体92与该后开口 911之间以及该塞体92与该管体91内周壁之间的密合度变差,需要在该塞体92塞入该管体91内后,将该干燥剂94置于该塞体92上,再以封口机将该封盖95设于该后开口 911端外缘,以避免外界空气与该管体91内塞体92周缘的粘稠物相接触,当使用者利用该粘稠物充填容器90时,需先将该管体91的后开口 911端的封盖95及干燥剂94去除后,才能使用。此外,该推抵部921能够推出的剩余粘稠物充填料的多少取决于该推抵部921的形状,而过于向前突出的形状将造成制造上的困难,从而无谓地提高生产成本,突出程度不足的该推抵部921又难以有效地推出剩余的粘稠物充填料。由上述可知,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的该管体91与该塞体92之间的结构有待改善,该推抵部921的结构导致生产成本与剩余粘稠物充填料推出量之间取舍两难,为亟待改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有待改善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密合度且易于组装的粘稠物充填容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生产且能够有效推出剩余粘稠物充填料的粘稠物充填容器。为达到所述主要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令所述粘稠物充填容器包括有—管体,为一具有一前端及一后开口的圆筒,在其前端形成有一漏斗部,该漏斗部内周壁形成有一斜面,且该管体向前形成有一管口 ;该后开口的内缘形成为向外翻卷的形状;一塞体,其端面与该管体前端配合,具有一向前收束而匹配于该漏斗部内周壁的锥部,且具有一匹配于该管体内周壁的外周壁。通过上述的结构,即使令该塞体形成有匹配于该管体内周壁的外周壁,也需以该后开口的内缘向外翻卷的形状轻易地将该塞体塞入该后开口,且在使用时令该塞体与该管体内周壁间具有高密合度。另一方面,由该漏斗部与匹配于该漏斗部内周壁的锥部等结构,则可有效地达成本技术的次要目的。由于该漏斗部与该锥部等结构较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的推抵部更易于制造且能够节省生产制造的成本,又可由该漏斗部与该锥部的相互匹配有效地推出剩余粘稠物充填料,确可达到本技术次要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的立体图。图5为现有粘稠物充填容器的侧剖面图。附图标号说明10粘稠物充填容器11管体111凸缘112漏斗部12塞体121锥部13管口90粘稠物充填容器91管体911后开口92塞体921推抵部93管口94干燥剂95 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一及图二,本技术为一种粘稠物充填容器10,其主要包括有一管体11及一塞体12,且该塞体12的材质米用相对于该管体11较硬的材质。该管体11为一具有一前端及一后开口的圆筒,在该前端形成有一漏斗部112,该漏斗部112内周壁形成有一斜面且向前形成有一管口 13 ;该后开口的内缘形成为向外翻卷的形状。该塞体12具有一向前收束且匹配于该漏斗部112内周壁的锥部121,且具有一匹配于该管体11内周壁的外周壁。由该后开口内缘形成向外翻卷形状的结构,该后开口内缘的内径将略大于该管体11内周壁的内径。因此,当组装作业进行时,即使令该塞体12的外周壁匹配于该管体11的内周壁,该塞体12仍然能够轻易地被塞入该后开口,无需使该塞体12的外周壁形成小于该管体11的内周壁的形态。于是该塞体12不但在组装时能轻易被塞入该后开口,且在使用时也可以提供高密合度,无需进行额外的封口制程。为使该后开口的内缘形成为向外翻卷的形状,一可行的技术手段为令该管体11的后开口向外卷成为凸缘111,位于该后开口外缘的凸缘111除了可协助保持后开口内缘的向外翻卷形状外,更可发挥加强该后开口结构强度的效果,从而维持该后开口的形状。因此在本技术中,该凸缘111不仅能维持后开口形状以利充填工作的进行,更凭该后开口内缘的向外翻卷形状可以使该塞体12容易而有效地被塞入该后开口。请配合参阅图3,从节省生产材料的观点出发,本技术中可令该锥部121形成 为一锥形圆盘,且其边缘向后延伸形成有该塞体12的外周壁。这样不但可以达到采用较少材料生产该塞体12的效果,且在使用本技术时,使用较少材料的该塞体12通常具有较轻的重量,因此当使用者从该管口 13取用该管体11内部的粘稠物充填料时,该塞体12更能有效地被向前带动而达到本技术使用上的目的。此外,在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中,可令该管口 13为一向前延伸的圆柱体,其形成有一连通于该管体11内部的贯孔,且其外周壁上形成有一螺纹。该螺纹可让本技术匹配一形成有内螺纹的瓶盖(图中未示)使用。同时,除了本实施例提出的螺纹外,也可采用本技术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得而知的其他技术手段构成本技术的该管口 1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粘稠物充填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管体,为一具有一前端及一后开口的管状圆筒,在其前端向前形成有一管口 ;该后开口的内缘形成为向外翻卷的形状; 一塞体,其端面与该管体前端配合,且该塞体具有一匹配于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稠物充填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管体,为一具有一前端及一后开口的管状圆筒,在其前端向前形成有一管口;该后开口的内缘形成为向外翻卷的形状;一塞体,其端面与该管体前端配合,且该塞体具有一匹配于该管体内周壁的外周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盈量
申请(专利权)人:王盈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