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三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12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铆钉柱、夹子、皮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与铆钉柱之间通过皮筋固定连接,每个框架上设有第一伸缩槽和第二伸缩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三角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挂钩和塑料袋撑架的三角架。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三角架多在摄影、工程和实验中作为支架使用,能够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三角架很少,像我们平常生活经常用到的塑料袋,使用时一般是一只手撑开塑料袋,另一只手把东西装进塑料袋,但是这样很容易使塑料袋贴在一起,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三角架用途较为单一、塑料袋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作为塑料袋撑架、还可以作为挂钩使用的多功能三角架。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铆钉柱、夹子、皮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与铆钉柱之间通过皮筋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每个框架上设有第一伸缩槽和第二伸缩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铆钉柱的结构图。图3是图I作为挂钩使用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图二。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图三。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图四。图7是图4、图5或图6作为塑料袋撑架使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图中I.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三框架,4.铆钉柱,5.夹子,6.第一伸缩槽,7.第二伸缩槽,8.皮筋。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I、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铆钉柱4、夹子5、皮筋8,第一框架I与第二框架2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3通过铆钉柱4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4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5与铆钉柱4之间通过皮筋8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每个框架上设有第一伸缩槽6和第二伸缩槽7。挂钩使用呈图I状态时的三角架,用皮筋8把中心三个铆钉柱4固定后,中心三个铆钉柱4中任何一个可以向上拉平并垂直挂在配套挂壁钩上,即可成为一个挂钩。塑料袋撑架使用框架可以伸缩,配合第一伸缩槽6和第二伸缩槽7可形成图4、图5、图6三种形式,根据塑料袋的拎口大小调整三角架的大小,塑料袋拎环固定在铆钉柱2上,并用夹子5夹住塑料袋,即可撑开塑料袋,方便把东西放进塑料袋里。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 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铆钉柱、夹子、皮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与铆钉柱之间通过皮筋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框架上设有第一伸缩槽和第二伸缩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铆钉柱、夹子、皮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与铆钉柱之间通过皮筋固定连接,每个框架上设有第一伸缩槽和第二伸缩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65B67/12GK202704034SQ20122036270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潘孟丹, 梁勇, 叶晓明, 叶丽倩, 陈燕萍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铆钉柱、夹子、皮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中间和至少一个第三框架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第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铆钉柱活动连接构成多功能三角架,夹子与铆钉柱之间通过皮筋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孟丹梁勇叶晓明叶丽倩陈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