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丸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012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轮体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内外的抛丸口,轮体外周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呈沿轮体轴向延伸的长条状。不但可以增大辅助抛丸的抛丸数量,而且可以对进入凹槽的弹丸施加相同的推动力,有助于各弹丸以相同的速度抛出。相邻抛丸口之间的轮体外壁上只设有一个凹槽。可以在保证轮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辅助抛丸功能,结构更加合理。采用这种结构的分丸轮,结构合理,抛丸量大、初速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在各种抛丸器或抛丸机上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丸轮
技术介绍
抛丸器,又称抛丸机,是通过控制磨料流来迅速冲击材料物体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抛丸器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不但可以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序,在一般铸件生产中,抛喷丸清理是发现铸件表面缺陷如皮下气孔、渣孔以及粘砂、冷隔、起皮等的必不可少的工艺手段。使用抛丸器进行工件表面处理,还可以增加金属内部的错位密度,是提高金属工件强度的主要手段,因此抛丸器在铸造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抛丸器包含安装在支架上并铆接成一体的双圆盘,构成叶轮体。叶轮体上·装有八片叶片,叶轮体内同轴依次套装有定向套和分丸轮,三者一起装在由电动机驱动的主轴上。传统的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轮体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内外的抛丸口,其数量一般为与叶片对应的八个。工作时,弹丸由与分丸轮对应的进丸管流入分丸轮,由分丸轮对弹丸进行抛甩以得到初速度。当抛丸轮上的抛丸口与定向套的窗口对应时,弹丸经定向套的窗口飞出,抛到定向套外面的高速旋转的叶片上,并被叶片进一步加速。这样,最终抛射到工件表面的弹丸就具有了较高的速度,起到了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抛丸器的抛丸量除跟电机功率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分丸轮中抛丸口的数量,抛丸口数量越多,抛丸量也就相应越多。但是抛丸口数量增加后,势必会降低分丸轮的结构强度,大大缩短了分丸轮的使用寿命。在分丸轮分丸过程中,一部分弹丸会在抛丸口与定向套窗口对应时从抛丸口抛出,还有一部分弹丸会通过不与定向套窗口对应的抛丸口进入分丸轮和定向套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在到达定向套窗口时抛出。但是,经过间隙抛出的弹丸初速度较小,抛丸效果较差,而且在间隙内容易发生堆积现象,这样就会给分丸轮的转动增加负担,不利于分丸轮的高速抛丸,这种缺陷在进料量大时将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抛丸量大、初速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分丸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轮体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内外的抛丸口,其结构特点是轮体外周壁上设有凹槽。本结构的分丸轮是通过辅助抛丸结构来实现抛丸量大、初速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辅助抛丸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轮体外周壁上的凹槽。在分丸轮转动过程中,通过分丸轮的抛丸口进入分丸轮外壁和定向套之间间隙的弹丸,会随着分丸轮的转动而转动。当间隙中的弹丸在转动过程中,进入轮体外周壁上的凹槽或与凹槽发生卡位时,凹槽就会推着这部分弹丸随分丸轮同步转动,这样就起到了对弹丸加速的目的。当这部分进入凹槽或与凹槽卡位的弹丸转动到定向套窗口时,就会在离心力作用下抛射出去,且其速度与从抛丸口抛出的弹丸初速度相同,保证了抛丸质量。通过凹槽进行辅助抛丸,相当于增加了抛丸口的数量,因此有助于增大抛丸量。又因为凹槽是设置在轮体外周壁上,因此凹槽不是贯通轮体内外壁的,这样就保证了分丸轮的结构强度,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改进,凹槽呈沿轮体轴向延伸的长条状。将凹槽设置成轮体轴向延伸的长条状,不但可以增大辅助抛丸的抛丸数量,而且可以对进入凹槽的弹丸施加相同的推动力,有助于各弹丸以相同的速度抛出。作为进一步改进,相邻抛丸口之间的轮体外壁上只设有一个凹槽。在相邻抛丸口之间的轮体外壁上只设置一个凹槽,可以在保证轮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辅助抛丸功能,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凹槽深度能够容纳整个弹丸。将凹槽深度设置得容纳整个弹丸,可以保证凹槽对弹丸的可靠转推力,保证了抛丸质量。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分丸轮,结构合理,抛丸量大、初速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在各种抛丸器或抛丸机上使用。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轮体,2为抛丸口,3为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该分丸轮包括轮体1,轮体I呈圆筒状。轮体I的外周壁上间隔设有抛丸口 2,进入轮体I的弹丸可以通过抛丸口 2抛出。轮体I外周壁上设置有开口向外的凹槽3,这样当轮体I插装在定向套内时,凹槽3的开口将朝向定向套内壁。在轮体转动过程中,通过轮体的抛丸口 2进入轮体I外壁和定向套之间间隙的弹丸,会随着轮体的转动而转动。当间隙中的弹丸在转动过程中,进入轮体I外周壁上的凹槽3或与凹槽3发生卡位时,凹槽3就会推着这部分弹丸随轮体I同步转动,这样就起到了对弹丸加速的目的。当这部分进入凹槽3或与凹槽3卡位的弹丸转动到定向套的窗口时,就会在离心力作用下抛射出去,且其速度与从抛丸口 2抛出的弹丸初速度相同,保证了抛丸质量。该抛丸轮通过凹槽3进行辅助抛丸,相当于增加了抛丸口 2的数量,因此有助于增大抛丸量。又因为凹槽3是设置在轮体I外周壁上,因此凹槽3不是贯通轮体I内外壁的,这样就保证了分丸轮的结构强度,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呈沿轮体I轴向延伸的长条状,这样,不但可以增大辅助抛丸的抛丸数量,而且可以对进入凹槽3的弹丸施加相同的推动力,有助于各弹丸以相同的速度抛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抛丸口 2之间的轮体I外壁上只设有一个凹槽3,这样可以在保证轮体I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辅助抛丸功能,结构更加合理。凹槽3深度设置得能够容纳整个弹丸,这样可以保证凹槽对弹丸的可靠转推力,也就保证了抛丸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1),轮体(I)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I)内外的抛丸口(2),其特征是轮体(I)外周壁上设有凹槽(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丸轮,其特征是凹槽(3)呈沿轮体(I)轴向延伸的长条状。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分丸轮,其特征是相邻抛丸口(2)之间的轮体(I)外壁上只设有一个凹槽(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丸轮,其特征是凹槽(3)深度能够容纳整个弹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轮体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内外的抛丸口,轮体外周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呈沿轮体轴向延伸的长条状。不但可以增大辅助抛丸的抛丸数量,而且可以对进入凹槽的弹丸施加相同的推动力,有助于各弹丸以相同的速度抛出。相邻抛丸口之间的轮体外壁上只设有一个凹槽。可以在保证轮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辅助抛丸功能,结构更加合理。采用这种结构的分丸轮,结构合理,抛丸量大、初速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在各种抛丸器或抛丸机上使用。文档编号B24C5/00GK202702041SQ20122039585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建平, 李洛滨, 孙淑军, 陈焕友 申请人:诸城市东亚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丸轮,包括筒状轮体(1),轮体(1)侧壁上均布有贯通轮体(1)内外的抛丸口(2),其特征是:轮体(1)外周壁上设有凹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平李洛滨孙淑军陈焕友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东亚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