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99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滑枕内,包括主轴、编码器、轴承支座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所述主轴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所述轴承支座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一侧,所述轴承支座一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轮的输出轴与编码器通过联轴器同轴安装,所述轴承支座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动环节少、连接间隙小、定位准确、使用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机床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机床产品的需求不断求新和扩大,尤其对复合机床的需求更是求中之求,急中更急。为了适应市场,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竞争力,五面体加工中心应运而生。五面体加工中心具有不需要更换主轴头,在一次装夹下完成箱体除安装底面以外其他五面的孔系和平面加工的良好性能,但五面体C轴转位必须要主轴的精确定位,主轴数据的采集一般是由编码器来完成。由于传动环节多,间隙大,定位不准,在这种场合下,需要使用旋转编码器,编码器的安装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在机床的生产中,主轴 编码器一般安装在变速箱上面,中间轴之间首先通过花键套连接,然后再通过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获得速度,这种结构中间的传动环节多、连接间隙大、定位不准,很容易产生误差,使主轴自动换刀出现故障或者主轴驱动附件头转位定位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主轴编码器安装结构传动环节多、连接间隙的大、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利用同步齿形带轮传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滑枕内,包括主轴、编码器、轴承支座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所述主轴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所述轴承支座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一侧,所述轴承支座一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轮的输出轴与编码器通过联轴器同轴安装,所述轴承支座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为了能对主轴的精确定位,所述编码器为旋转编码器。为了减小同步齿形带轮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为带传动,其减速比为1:2。为了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与主轴固定可靠,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和主轴通过胀紧套固定安装。为了调整垫和轴承支座的安装固定,所述轴承支座另一端上开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调整垫上开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轴承支座与盖板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安装在滑枕内部主轴部分,用同步齿形带轮传动,减速比为1:2,减小了编码器下端的同步齿形带轮的尺寸,减小了同步齿形带轮的安装空间,并可以用调整垫来调整同步齿形带轮的预紧预留空间,这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传动环节少、连接间隙小、定位准确、使用稳定、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2、编码器,3、轴承支座,4、盖板,5、第一同步齿形带轮,6、第二同步齿形带轮,7、联轴器,8、调整垫,9、胀紧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滑枕内,包 括主轴I、编码器2、轴承支座3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4,主轴I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轴承支座3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 —侧,轴承支座3 —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传动连接,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的输出轴与编码器2通过联轴器7同轴安装,轴承支座3另一端与盖板4固定连接,轴承支座3与盖板4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8,编码器2为旋转编码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为带传动,其减速比为1: 2,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和主轴I通过胀紧套9固定安装,轴承支座3另一端上开有6个螺纹孔,调整垫8上开有与6个螺纹孔相对应的6个通孔,通孔和螺纹孔之间采用螺钉将轴承支座3、调整垫8和盖板4串联起来,轴承支座3与盖板4为螺纹连接。主轴I与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同轴转动,编码器2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同轴转动,由于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利用同步齿形带传动连接,减速比为1:2,那么主轴I的转速与编码器2的转速比为1:2,编码器2将采集的主轴I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经过换算得到主轴I的精确定位,从而对C轴的转位进行设置。由于轴承支座3在安装固定时容易出现倾斜不正的情况,需要在轴承支座3与盖板4之间安装调整垫8,以调整垫8作为参考,调整轴承支座3到正确位置,并拧紧螺钉加以固定。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滑枕内,包括主轴(I)、编码器(2)、轴承支座(3)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4),所述主轴(I)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 ),所述轴承支座(3 )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 ) 一侧,所述轴承支座(3 ) —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的输出轴与编码器(2)通过联轴器(7)同轴安装,所述轴承支座(3)另一端与盖板(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3)与盖板(4)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8)。2.如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2)为旋转编码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为带传动,其减速比为1:2。4.如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和主轴(I)通过胀紧套(9)固定安装。5.如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座(3)另一端上开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调整垫(8)上开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轴承支座(3)与盖板(4)为螺纹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滑枕内,包括主轴、编码器、轴承支座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所述主轴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所述轴承支座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一侧,所述轴承支座一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轮的输出轴与编码器通过联轴器同轴安装,所述轴承支座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本技术传动环节少、连接间隙小、定位准确、使用稳定、可靠。文档编号B23Q3/155GK202701907SQ20122018506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高渊, 姚天舜, 鞠文棋, 潘建刚 申请人:常州协润精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提高主轴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滑枕内,包括主轴(1)、编码器(2)、轴承支座(3)和设置在滑枕前的盖板(4),所述主轴(1)尾部安装有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所述轴承支座(3)设置在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一侧,所述轴承支座(3)一端支承有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轮(5)与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轮(6)的输出轴与编码器(2)通过联轴器(7)同轴安装,所述轴承支座(3)另一端与盖板(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3)与盖板(4)之间还设置有调整垫(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渊姚天舜鞠文棋潘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协润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