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式风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889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59
一种吹式风选装置,是能将谷物杂质清理或将谷物进行分级的风选装置,属谷物清理和分选机械领域。该吹式风选装置主要是在该装置的进风口尾端的门槛处均匀地设置有两个以上呈放射状的均风板,同时在该装置的机壳内腔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三块气流导向板,并铰接着一块倾斜气流调节板和一块物料分选调节板。该吹式风选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它可以通过倾斜气流调节板和物料分选调节板的调节作用,来改变物体颗粒的飞行轨迹和下落轨迹,使不同的物体颗粒进入到不同的出口,达到清理和分选的目的。因此它适用范围更大,清理和分选效果更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谷物杂质清理或谷物分级设备中的吹式风选装置。它属于谷物清理和分选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加工或存储前的谷物,由于多种原因会混入一定数量的杂质,这些杂质在悬浮速度或飞行系数方面与谷粒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人们常采用风选的方法将谷物和杂质进行分离。在风选装置的多种方式中,水平气流风选和倾斜气流风选不仅能分离谷物中的轻杂质和重杂质,而且还能把谷物按颗粒密度不同近似地分成轻质谷粒和重质谷粒,所以水平气流风选和倾斜气流风选在种子分级、谷物清理领域中应用较广泛。水平气流风选和倾斜气流风选时,为确保风选的效果,要求风选截面的风速应尽量均匀,以使杂质与谷物或轻质谷粒与重质谷粒均匀分离。目前,许多设备的风选装置为确保风速的均匀性,常采用长距离 风管风路的结构或径向风机布局结构,这些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长距离风管风路的结构存在体积大、管路长的问题,径向风机布局结构存在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当前风选设备中,有时还存在进风口面积较小,风选截面较大,径向风机布局结构不能采用,长距离风管风路的结构体积大、移动不便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在种子分类、谷物清理风选设备中需在小面积进风条件下实现大截面均风、风选要求,克服长距离风管风路结构或径向风机布局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制造简单、高效的均风、风选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吹式风选装置包含有进风口、气流导向板D、气流导向板E、气流导向板F、倾斜气流调节板、进料口、物料分选调节板、轻物质出口、重物质出口、机壳,其中在进风口尾端的铅垂平面内的门槛处均匀地设置有两个以上呈放射状的均风板。每块均风板的上端都与机壳内腔的上顶面固接,下端都与机壳内腔的下底面固接。并在机壳内腔的下底面上紧靠均风板处设置有两块与机壳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和气流导向板E。同时在机壳内腔的上顶面于进料口与前两块气流导向板所成的屋顶之间处,还设置有与机壳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向后倾斜的气流导向板F。而倾斜气流调节板是铰接在机壳内腔下底面上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和气流导向板E的后端处。该倾斜气流调节板被夹在机壳内腔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可绕铰轴转动。另外物料分选调节板是铰接在机壳内腔里的轻物质出口与重物质出口的两倾斜面的交线处。该物料分选调节板也被夹在机壳内腔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可绕铰轴转动。本技术中的气流导向板D与机壳内腔下底面的夹角β为25° 75° ;气流导向板E与机壳内腔下底面的夹角β为25° 75° ;气流导向板F与机壳内腔上顶面的夹角Y为25° 75° ;倾斜气流调节板与机壳内腔下底面的夹角δ为5° 75°。本技术中的气流导向板F在机壳内腔里的下端面要比气流导向板D与气流导向板E所成的屋顶A低。本技术中气流导向板F与气流导向板E之间的最短距离为进风口高度的1/4 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结构简单、体积小,完全可以满足进风口面积较小,而风选截面面积较大的清理与分选的需要。同时本装置通过倾斜气流调节板和物料分选调节板的调节作用,来改变物体颗粒的飞行轨迹和下落轨迹,使不同的物体颗粒进入不同的出口,其适用范围更大,清理和分选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图I的局部剖视后的俯视图。图号说明I进风口 2均风板 3气流导向板F 4气流导向板D 5倾斜气流调节板 6进料口 7轻物质出口 8物料分选调节板 9重物质出口 10机壳11气流导向板E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该吹式风选装置含有机壳10、进风口 I、气流导向板D4、气流导向板EU、气流导向板F3、倾斜气流调节板5、进料口 6、物料分选调节板8、轻物质出口 7、重物质出口 9,其中在机壳10的进风口 I尾端的铅垂平面内的门槛处均匀地设置有10个呈放射状的均风板2,而且每块均风板2的上端都是与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焊接在起,而下端都是与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焊接在一起。在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上紧靠均风板2处设置着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4和气流导向板El I,它们与机壳10内腔下底面的夹角为35°。而且它们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机壳10内腔的左、右两侧面焊接在一起。另外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于气流导向板Ell的后侧,还设置有向后倾斜的气流导向板F3。它与机壳10内腔上顶面的夹角为45°。而且它与气流导向板Ell之间的最短距离为进风口 I高度的1/2。同时它的下端面要低于气流导向板D与气流导向板E所成的屋顶A。同样它的左、右两侧面也是分别与机壳10内腔的左、右两侧面焊接在一起。在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上于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和气流导向板E的后端处,还铰接着一块倾斜气流调节板5。它是被夹在机壳10内腔里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绕铰轴转动。在机壳10内腔里的轻物质出口 7与重物质出口 9的两倾斜面的夹线处,还铰接着一块物料分选调节板8。它也被夹在机壳10内腔里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绕铰轴转动。该吹式风选装置工作时,首先气流经均风板2会均匀地分布在机壳10内腔的整个截面,之后再沿气流导向板D4向上运行,接着再经过气流导向板F3和气流导向Ell组成的狭长区域向下运行,这时由于气流运行空间由大变小,不稳定的气流压力增大,但风速变得更稳定。气流运行到机壳10的后部,会沿倾斜气流调节板5指引的方向倾斜向上地经过进料口下方,这时从进料6进入机壳10内腔的物体颗粒由于悬浮速度和飞行系数方面的差异,在受到气流作用下会按各自的运动轨迹下落运行。其中比重较重的物体颗粒会继续往下落,从机壳10下部的重物质出口 9通道排出到机壳10外;而比重较轻的物体颗粒会顺着气流的流向从轻物质出口 7通道排出到机壳10外;而比重介于比重较重与比重较轻间的一般比重物体颗粒下落的轨迹则介于重物质出口 9和轻物质出口 7之间。在实际中,通过改变物料分选调节板8相对于水平面的截面积来调整一般比重的物体颗粒进入重物质出口 9和轻物质出口 7中物体颗粒的比例,从而达到较好的清理和分选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吹式风选装置,包含有进风口(I)、气流导向板D (4)、气流导向板E (11)、气流导向板F (3 )、倾斜气流调节板(5 )、进料口( 6 )、物料分选调节板(8 )、轻物质出口( 7 )、重物质出口(9)、机壳(10),其特征是在进风口(I)尾端的铅垂平面内的门槛处均匀地设置有两个以上呈放射状的均风板(2),每块均风板(2)的上端都与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固接,下端都与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固接;并在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上紧靠均风板(2)处设置有两块与机壳(10)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 (4)和气流导向板E (11),同时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于进料口(6)与前两块气流导向板所成的屋顶之间处,还设置有与机壳(10)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向后倾斜的气流导向板F (3);而倾斜气流调节板(5)是铰接在机壳(10)内腔下底面上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 (4)和气流导向板E (11)的后端处,该倾斜气流调节板(5)被夹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可绕铰轴转动;另外物料分选调节板(8)是铰接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式风选装置,包含有进风口(1)、气流导向板D(4)、气流导向板E(11)、气流导向板F(3)、倾斜气流调节板(5)、进料口(6)、物料分选调节板(8)、轻物质出口(7)、重物质出口(9)、机壳(10),其特征是在进风口(1)尾端的铅垂平面内的门槛处均匀地设置有两个以上呈放射状的均风板(2),每块均风板(2)的上端都与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固接,下端都与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固接;并在机壳(10)内腔的下底面上紧靠均风板(2)处设置有两块与机壳(10)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4)和气流导向板E(11),同时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于进料口(6)与前两块气流导向板所成的屋顶之间处,还设置有与机壳(10)内腔左、右侧面相固接且向后倾斜的气流导向板F(3);而倾斜气流调节板(5)是铰接在机壳(10)内腔下底面上互成坡形屋顶的气流导向板D(4)和气流导向板E(11)的后端处,该倾斜气流调节板(5)被夹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可绕铰轴转动;另外物料分选调节板(8)是铰接在机壳(10)内腔里的轻物质出口(7)与重物质出口(9)的两倾斜面的交线处,该物料分选调节板(8)也被夹在机壳(10)内腔的上顶面与下底面之间可绕铰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根武周清伟董德良肖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