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8450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A18、上部设有烟气出口A19且下部设有吸收剂入口20的吸收塔A1,通过塔底连通管21与吸收塔A1连通的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B22、顶部设有烟气出口B23且底部设有浆液排出口24的吸收塔B2;所述烟气出口A19通过烟气管道35与烟气进口B22连通;所述吸收塔A1内上部设有带有喷嘴的喷淋层A10,下部为浆液池A25。该装置可实现双塔间浆液的往复循环流动并保持双塔浆液浓度、浆液酸碱度、浆液温度和浆液液位的一致性,实现双塔喷淋各层对烟气二氧化硫的等比例吸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对二氧化硫浓度超过IOOOOmg/Nm3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烟气采用双塔浆液交互喷淋洗涤并保持双塔浆液池中浆液特性一致的装置。技术背景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二氧化硫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控制在2086. 4万吨。按照“十二五”规划,在消化新建增量的基础上,二氧化硫排放量还需减少8%。这将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二氧化硫减排约束性指标。为达成上述约束性指标,我国烟气脱硫装置建设已由燃煤电厂向钢铁、冶炼、石化等行业纵深发展,以实现对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目标的控制。但是,在我国,电厂用煤已由低含硫向高含硫趋势发展,尤其是我国贵州、四川、广西、重庆等省、市高硫煤产区,煤层平均含硫量突破了 3%,有的矿区甚至超过了 5%,燃用高硫煤的发电厂炉后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往往会超过10000mg/Nm3,高时可达到15000mg/Nm3的高浓度。而许多冶炼窑炉如钥矿煅烧炉、锑矿煅烧炉等排放的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还会超过18000mg/Nm3以上。上述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通常采用循环浆液喷淋吸收的方法治理,吸收剂无论是采用钙基化合物还是采用钠基化合物,传统的办法均采用双塔串联逆流吸收工艺及设备。使用该工艺及设备时,气相流经的路径为烟气从塔A下部浆液池的上方进入、经循环浆液洗涤后的烟气由塔A的顶部经过烟道导入塔B浆液池的上方进入塔B,再经循环浆液洗涤后的烟气由塔B的顶部排出。浆液流经的路径为塔B循环吸收后的浆液落入塔底浆液池,由转移泵将塔B浆液池的浆液移入塔A浆液池继续用于循环洗涤,最终从塔A浆液池用排出泵将浆液导出双塔吸收系统。为了保证各塔对烟气二氧化硫的吸收效果,分别向塔A和塔B投加吸收剂浆(溶)液以维持塔内浆液的酸碱度。为了检测各塔浆液的酸碱度和温度,应分别在各塔浆液池设置PH值、温度、密度、液位检测点。由于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和温度在双塔吸收过程中表现为前高后低,而两塔浆液池浆液保持相对独立,使得塔A浆液池浆液密度远大于塔B,塔A浆液的pH值变化速率远大于塔B,塔A浆液温度远高于塔B。由此造成两塔浆液池浆液密度、PH值变化速率、温度变化相差甚大,不仅使吸收过程两塔浆液密度、浆液酸碱度、浆液温度难以控制,而且会造成洗涤后的烟气残留的二氧化硫浓度时高时低,波动频繁,波动区间甚大,使吸收操作难以控制,严重时会出现净化后的烟气排放二氧化硫严重超标,达不到对烟气应有的净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包括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 A 18、上部设有烟气出口 A 19且下部设有吸收剂入口 20的吸收塔A 1,通过塔底连通管21与吸收塔Al连通的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 B 22、顶部设有烟气出口 B 23且底部设有浆液排出口 24的吸收塔B 2 ;所述烟气出口 A 19通过烟气管道35与烟气进口 B 22连通;所述吸收塔A I内上部设有带有喷嘴的喷淋层A 10,下部为浆液池A 25 ;所述吸收塔B 2内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除雾器冲洗水管37连通的带有喷嘴的除雾器冲洗水管网13,除雾器12和带有喷嘴的喷淋层B 11,吸收塔B 2下部为浆液池B 28;所述浆液池A 25通过管道甲26与浆液悬浮泵A 3连通,浆液悬浮泵A 3通过管道乙27与浆液池B 28连通,管道乙27伸入浆液池B 28构成喷射管B 6;所述浆液池B 28通过管道丙29与浆液悬浮泵B 4连通,浆液悬浮泵B 4通过管道丁 30与浆液池A 25连通,管道丁 30伸入浆液池A 25构成喷射管A 5 ;所述浆液池A 25还通过管道戊31与浆液循环泵A 7连通,浆液循环泵A 7通过管道己32与喷淋层B 11连通;所述浆液池B 28还通过管道庚33与浆液循环泵B 8连通,浆液循环泵B 8通过管道辛34与喷淋层A 10连通; 所述浆液池A 25侧壁上设有温度测量仪14 ;所述浆液池B 28侧壁上设有同除雾器冲洗水管网13上的喷嘴联锁控制除雾器冲洗水管37补水的液位测量仪17;所述管道乙27上设有PH值测量仪15和密度测量仪16。另外,所述连通管21为倒V型;该倒V型连通管21顶部外接冲洗水管36 ;所述浆液排出口 24与连接至脱水系统的吸收塔排出泵9连通。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硫的烟气从烟气进口 A进入,自下而上经过吸收塔A的喷淋层A初次洗涤后,烟气经烟气出口 A导入吸收塔B的烟气进口 B,自下而上经过吸收塔B的喷淋层B再次洗涤,经位于吸收塔B内的除雾器除去烟气中夹带的水滴后,从吸收塔B的烟气出口 B排出,完成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和烟气的深度净化。当烟气洗涤开始前,将用于吸收的浆液注入吸收塔A的浆液池A和吸收塔B的浆液池B中至正常设计液位。当吸收操作开始时,开启浆液循环泵B抽取吸收塔B底部浆液池B的浆液送至吸收塔A中的各喷淋层A,由连接在各喷淋层A的喷嘴将浆液雾化后向下均匀喷淋,浆液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并覆盖吸收塔A对应的断面,与逆流向上流动的烟气相向接触,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后落入吸收塔A底部浆液池A中;烟气被第一次洗涤后进入吸收塔B,与此同时,开启浆液循环泵A抽取吸收塔A底部浆液池A的浆液送至吸收塔B中各喷淋层B,由连接在各喷淋层B的喷嘴将浆液雾化后向下均匀喷淋,浆液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并覆盖吸收塔B对应的断面,与逆流向上流动的烟气相向接触,烟气中残留的二氧化硫被浆液进行第二次洗涤、吸收、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经吸收塔B内的除雾器除去雾滴后自吸收塔B的顶部排出,吸收后的浆液落入吸收塔B的浆液池B中。当浆液池A和浆液池B中的浆液达到正常液位时,开启浆液悬浮泵A抽取吸浆液池A内的浆液经喷射管B向浆液池B池底喷射,使浆液池B内的浆液翻腾,实现浆液池B内浆液悬浮。同理,开启浆液悬浮泵B抽取浆液池B内的浆液经喷射管A向浆液池A底部喷射,使浆液池A内浆液翻腾,实现浆液池A内浆液悬浮。通过交互喷射,保持了吸收塔A和吸收塔B间吸收浆液的交替互换和相互混合,实现了两塔浆液池浆液特性参数的一致和浆液在塔A和塔B间的循环往复流动。为控制吸收浆液的酸碱度、密度,在管道乙上设置pH值测量仪和密度测量仪。测得浆液的PH值用于控制向吸收塔浆液池注入吸收剂的量,以控制喷淋吸收浆液的酸碱度在设计范围内。测得的浆液密度值,用于联锁控制吸收塔排出泵是否启动,以判断浆液密度是否达到了后续工序要求的脱水条件。为了维持双塔浆液池的液位平衡,在吸收塔A和吸收塔B的底部浆液池设置连通管。为防止浆液在连通管内沉积,将该连通管设置成倒“V”型,一旦浆液固体物在管内沉降,该固体物会通过倒“V”型管底重新滑落入吸收塔A或吸收塔B的浆液池中。在“V”型连通管的顶部还设置冲洗水管,若管内产生淤积,开启冲洗水及时疏通。另外,在浆液池A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测量仪,用于监视浆液池中浆液温度。在吸收塔B浆液池的塔壁上设置有液位测量仪,用于测量浆液池的液位,并通过安装在除雾器冲洗水管网上的喷嘴联锁控制除雾器冲洗水的补充量,维持吸收塔A、吸收塔B的正常液位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互喷淋洗涤脱除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A(18)、上部设有烟气出口A(19)且下部设有吸收剂入口(20)的吸收塔A(1),通过塔底连通管(21)与吸收塔A(1)连通的中下部设有烟气进口B(22)、顶部设有烟气出口B(23)且底部设有浆液排出口(24)的吸收塔B(2);所述烟气出口A(19)通过烟气管道(35)与烟气进口B(22)连通;所述吸收塔A(1)内上部设有带喷嘴的喷淋层A(10),下部为浆液池A(25);所述吸收塔B(2)内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除雾器冲洗水管(37)连通的带喷嘴的除雾器冲洗水管网(13),除雾器(12)和带喷嘴的喷淋层B(11),吸收塔B(2)下部为浆液池B(28);所述浆液池A(25)通过管道甲(26)与浆液悬浮泵A(3)连通,浆液悬浮泵A(3)通过管道乙(27)与浆液池B(28)连通,管道乙(27)伸入浆液池B(28)构成喷射管B(6);所述浆液池B(28)通过管道丙(29)与浆液悬浮泵B(4)连通,浆液悬浮泵B(4)通过管道丁(30)与浆液池A(25)连通,管道丁(30)伸入浆液池A(25)构成喷射管A(5);所述浆液池A(25)还通过管道戊(31)与浆液循环泵A(7)连通,浆液循环泵A(7)通过管道己(32)与喷淋层B(11)连通;所述浆液池B(28)还通过管道庚(33)与浆液循环泵B(8)连通,浆液循环泵B(8)通过管道辛(34)与喷淋层A(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延林李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