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它包括有:一阀体、一阀盖、一阀芯、一弹性元件;其中,在有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高压控制气推压阀芯的后端部使阀芯克服弹性元件弹力向前滑动到位,使得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抵压在第三通气孔上实现气密配合,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与所述间隔部分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通过腔体连通;在无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阀芯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滑动到位,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抵压在所述间隔部分上实现气密配合,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与第三通气孔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连通。本新型具有通过控制气自动切换气路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医疗设备中的呼吸设备的气动切换通路的气阀装置,特指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技术背景 目前,在医疗领域的呼吸设备中,呼吸设备供应氧气给病人呼吸或进行急救,有时,需要将氧气和空气实现自动切换功能设置在呼吸设备中以达到供病人呼吸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通过气动控制切换气体通路的顺序阀来对氧气的气路和空气的气路进行自动切换。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通过控制气实现可靠地自动切换气路的顺序阀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包括有一阀体,该阀体前端面为开口,阀体内具有连通该开口的腔体,阀体的后端面具有外接高压控制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腔体的后部相通;在阀体的侧面轴向间隔开有用来外接第一气路的第一通气孔和用来外接第二气路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所述腔体中部连通,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阀体部分形成间隔部分;一阀盖,通过阀盖密封圈密封连接在阀体的开口上,阀盖上开有外接第三气路的第三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与所述腔体前部连通;一阀芯,该阀芯的后端部通过密封圈与腔体后部的腔壁气密性滑动连接以保持腔体后部与腔体其余部分不通气,阀芯的前端部设有与第三通气孔对应的密封垫;阀体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间隔部分对应的另一密封垫;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抵压在腔体前部位置,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预压后抵压在阀芯上使阀芯具有向后的滑动趋势;其中,在有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高压控制气推压阀芯的后端部使阀芯克服弹性元件弹力向前滑动到位,使得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抵压在第三通气孔上实现气密配合,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与所述间隔部分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通过腔体连通;在无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阀芯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滑动到位,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抵压在所述间隔部分上实现气密配合,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与第三通气孔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连通。所述阀盖的内端面伸凸有环形体,阀芯的前端部的外侧壁和环形体内侧壁滑动配合以保证阀芯滑动的同轴度,在阀芯的前端部上开有若干个透气通孔,当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与第三通气孔处于分离状态,该透气通孔使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的连通。所述阀芯的前端部的侧壁和环形体内壁之间还设有橡胶圈以消除间隙来提高阀芯滑动的平稳度。所述阀芯由阀芯的前端部、阀体的中部、阀芯的后端部以及连接三者的连接杆构成。所述阀体的中部的后端套装有所述另一密封垫。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该弹簧套设在所述环形体外表面,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阀盖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在阀芯的中部。所述外接高压控制气的通孔上连接有控制气接头。所述阀盖上的第三通气孔上连接有第三气路接头。所述第一通气孔为空气入口,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出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孔为氧气入口。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新型高压控制气使阀芯克服弹簧弹力而前滑动,从而使阀体上的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而阀盖上的第三通气孔被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密封;切断高压控制气后,阀芯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恢复弹力作用下向后移动,从而使地阀体 上的第二通气孔与阀盖上的第三通气孔连通,阀体上的第一通气孔被阀芯的中部上的另一密封垫密封。这样就能通过高压控制气实现气路的自动切换。因此,本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方便、阀芯滑动平稳且同轴度好、通过控制气自动切换气路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新型在无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在有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示,本新型的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包括有一阀体10,该阀体10前端面为开口 11,阀体10内具有连通该开口 11的腔体12,阀体10的后端面具有外接高压控制气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腔体12的后部12a相通;在阀体10的侧面轴向间隔开有用来外接第一气路的第一通气孔14和用来外接第二气路的第二通气孔15,第一通气孔14和第二通气孔15分别与所述腔体12中部连通,第一通气孔14和第二通气孔15之间的阀体部分形成间隔部分16 ;一阀盖20,采用若干个螺钉21通过阀盖密封圈22密封连接在阀体10的开口 11上,阀盖20上开有外接第三气路的第三通气孔23,第三通气孔23与所述腔体前部12c连通;一阀芯30,该阀芯30的后端部31通过密封圈90与腔体的后部12a的腔壁气密性滑动连接以保持腔体后部12a与腔体12其余部分密封不通气,阀芯30的前端部32设有与第三通气孔23对应的密封垫40 ;阀体的中部33设有与所述间隔部分对应的另一密封垫50 ;一弹性元件60,该弹性元件60的一端固定抵压在腔体前部位置,弹性元件60的另一端预压后抵压在阀芯30上使阀芯30具有向后的滑动趋势。所述阀盖20的内端面伸凸有环形体24,阀芯30的前端部32的外侧壁和环形体24内侧壁滑动配合以保证阀芯30滑动的同轴度,在阀芯的前端部32上开有若干个透气通孔32a,当阀芯的前端部32的密封垫40与第三通气孔23处于分离状态,该透气通孔32a使第二通气孔15与第三通气孔23的连通。所述阀芯的前端部32的侧壁和环形体24内壁之间还设有橡胶圈32b以消除间隙来提高阀芯30滑动的平稳度。所述阀芯30由阀芯的前端部32、阀体的中部33、阀芯的后端部31以及连接三者的连接杆34构成。所述阀体30的中部33的后端套装有所述另一密封垫50。所述弹性元件60为弹簧,该弹簧套设在所述环形体24外表面,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阀盖23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在阀芯的中部33。所述外接高压控制气的通孔13上连接有控制气接头70。所述阀盖20上的第三通气孔23上连接有第三气路接头80。第三通气孔23分别与第一通气孔14、第二通气孔15垂直。使用时,在有高压控制气进入阀体后端面上的通孔13的状态下,高压控制气推压阀芯30的后端部31使阀芯30克服弹性元件60弹力向前滑动到位,使得阀芯的前端部32上的密封垫40抵压在第三通气孔23上实现气密配合,阀芯的中部33的另一密封垫50与所述间隔部分16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一通气孔14与第二通气孔15通过腔体12连通;在无高压控制气进入阀体10后端面上的通孔13的状态下,阀芯30在弹性元件60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滑动到位,阀芯的中部33的另一密封垫50抵压在所述间隔部分16上实现气密配合,阀芯的前端部32上的密封垫40与第三通气孔23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二通气孔15与第三通气孔23通过阀芯前端部32上的一圈透气通孔32a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孔14为空气入口,所述第二通气孔15为出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孔23为氧气入口。这样就能通过高压控制气实现气路的自动切换。因此,本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方便、阀芯滑动平稳且同轴度好、通过控制气自动切换气路可靠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阀体,该阀体前端面为开口,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控制切换通路的顺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阀体,该阀体前端面为开口,阀体内具有连通该开口的腔体,阀体的后端面具有外接高压控制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腔体的后部相通;在阀体的侧面轴向间隔开有用来外接第一气路的第一通气孔和用来外接第二气路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所述腔体中部连通,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阀体部分形成间隔部分;一阀盖,通过阀盖密封圈密封连接在阀体的开口上,阀盖上开有外接第三气路的第三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与所述腔体前部连通;一阀芯,该阀芯的后端部通过密封圈与腔体后部的腔壁气密性滑动连接以保持腔体后部与腔体其余部分不通气,阀芯的前端部设有与第三通气孔对应的密封垫;阀体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间隔部分对应的另一密封垫;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抵压在腔体前部位置,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预压后抵压在阀芯上使阀芯具有向后的滑动趋势;其中,在有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高压控制气推压阀芯的后端部使阀芯克服弹性元件弹力向前滑动到位,使得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抵压在第三通气孔上实现气密配合,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与所述间隔部分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通过腔体连通;在无高压控制气进入的状态下,阀芯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滑动到位,阀体的中部的另一密封垫抵压在所述间隔部分上实现气密配合,阀芯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垫与第三通气孔处于分离通气状态,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陈艾骎,于邦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品诺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