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粉碎装置及生物质与煤混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451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7:33
一种粉碎装置,该粉碎装置(13)具备:原料供给管(12),其从垂直轴方向上方供给生物质原料(11);粉碎台(14),其载置所供给的生物质原料(11);粉碎辊(16),其与粉碎台(14)的旋转连动地动作,并利用按压力将生物质原料(11)粉碎;鼓风单元,其形成上升流;及分级器(19),其对粉碎了的生物质粉体(17)进行分级,其中,所述粉碎装置具有在粉碎台(14)的周围沿周向设置的立设堰(14a),且具有第一延设堰(31),该第一延设堰(31)从粉碎辊(16)的下部的粉碎装置(13)侧延伸设置且形成有与立设堰(14a)的上表面侧具有规定间隙的多个狭缝(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生物质固态物粉碎而进行微粉化的生物质粉碎装置及生物质与煤混烧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地球温室化的观点出发,CO2排出的削减不断得到推进。尤其是在发电用锅炉等燃烧设备中,多使用煤、重油等化石燃料作为燃料,但该化石燃料从CO2排出的问题出发而成为地球温室化的原因,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见解出发而其使用不断受到限制。而且从化石燃料的枯竭化的观点出发,也要求将其取代的能量资源的开发、实用化。因此,作为化石燃料的代替而实现使用生物质的燃料的利用促进。生物质是光合成所产生的有机物,存在有木质类、草木类、农作物类、厨余类等生物质。通过对该生物质进行燃料化处理, 能够有效地利用生物质作为能量源或工业原料。从作为可再生能量的生物质的高效率利用的观点出发,而使用生物质作为燃料。作为燃料而使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将生物质固态物粉碎而进行微粉化并向微粉烧煤锅炉供给而作为燃料使用的方法。已知有将煤和生物质分别单独粉碎的单独粉碎方式及在将煤与生物质混合之后进行粉碎的混合粉碎方式。无论是哪一方式,都需要用于将生物质固态物粉碎的生物质粉碎装置,但要使用在以往的烧煤锅炉中使用的现有磨机时,由于现有磨机的能力制约,对于两者的混烧率最大也就停留在3cal%左右。以往为了将生物质粉碎成烧煤锅炉用的粒径,而使用沿用了煤粉碎机的装置,例如将生物质原料向粉碎装置内的粉碎台投入,利用与粉碎台连动而旋转的粉碎辊进行粉碎、干燥,并进行分级。然后,将微粉碎后的生物质向燃烧器侧进行气流搬运(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3472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16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使用现有技术的煤粉碎装置将木质系生物质原料粉碎时,存在以下的问题。I)木质系生物质原料与煤不同而具有压缩性,因此在由粉碎辊和粉碎台啮入而进行粉碎时,对于生物质原料未充分地传递压力而存在难以粉碎的问题。另外,生物质原料由于其水分含有量高且为纤维质,因此在由粉碎辊和粉碎台夹持、压扁时,粉碎了的生物质粉体(微粉)相互缠绕,具有难以分离的性质。因此,即使利用现有技术的煤粉碎装置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粉体的粗粒与微粉也会凝结,难以移动,其结果是会发生过粉碎,相对于煤粉碎的情况,存在生物质原料的粉碎处理量大幅下降而粉碎装置的消耗动力增加的问题。此外,即使在与煤混合粉碎的情况下,通常以5 10%将混合粉碎率提升至木质系生物质原料的混合限度时,微粉粒度下降,存在燃烧器的燃烧效率恶化的问题。另外,由于粉碎装置的动力增加,因此需要降低粉碎装置的容量而进行运转。2)另外,为了使木质系生物质原料在以往类型烧煤锅炉中漂浮燃烧,而需要将平均粒径粉碎成O. 5mnTlmm左右,但例如利用捶击式粉碎机或切割式粉碎机大量粉碎成该尺寸的话,存在效率差的问题。3)此外,未充分粉碎的木质系生物质粉体(粗粒)的形状为不定形,相互容易缠绕,因此即使从粉碎辊外周部排出且借助在粉碎台周边设置的喷出空气流而上升,粗粒与微粉的分离也不容易,存在过粉碎成燃尽所需的粒径以上的比率增加,粉碎效力增加的问题。因此,迫切希望一种与仅沿用以往的煤粉碎装置的粉碎装置不同,能够有效且稳定地粉碎木质系生物质原料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的出现。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且稳定地粉碎生物质原料的·生物质粉碎装置及生物质与煤混烧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粉碎装置主体,其具有从垂直轴方向上方供给生物质原料的原料供给管;粉碎台,其载置所供给的生物质原料;驱动部,其驱动该粉碎台旋转;粉碎棍,其与所述粉碎台的旋转连动地动作,并利用按压力将所述生物质原料粉碎;及鼓风单元,其从所述粉碎台的外周侧下方朝向上方形成上升流,并喷出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粉体进行气流搬运的搬运气体,所述生物质粉碎装置具有在所述粉碎台的周围周向设置的立设堰,并且具有第一延设堰,该第一延设堰从所述粉碎辊的下部的粉碎装置主体侧延伸设置且形成有与所述立设堰的上表面侧具有规定间隙的多个狭缝。第二专利技术以第一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延设堰,该第二延设堰从所述第一延设堰向粉碎辊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辊底部侧延伸设置且形成有与所述粉碎台的上表面侧具有规定间隙的多个狭缝。第三专利技术以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辊的粉碎台中心侧的小径端部的形状形成为锥状。第四专利技术的生物质与煤混烧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至第三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煤粉碎装置,其将煤原料粉碎;及锅炉炉膛,其被供给有由生物质粉碎装置粉碎后的生物质粉体和由煤粉碎装置粉碎后的煤粉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入了多个狭缝的第一延设堰,利用通过狭缝之间时的剪切作用,粉碎成规定的粒径,从而能够附加性地粉碎生物质原料。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的简图。图2是实施例I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的剖视简图。图3是实施例I的粉碎台和粉碎辊的简图。图4是实施例2的粉碎台和粉碎辊的简图。图5是实施例3的具备锅炉炉膛的生物质与煤混烧系统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通过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而且,下述实施例中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实施例I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生物质粉碎装置。图I是本实 施例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的简图。图2是实施例I的生物质粉碎装置的剖视简图。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生物质粉碎装置10包括粉碎装置主体13,具有从垂直轴方向上方供给生物质原料11的原料供给管12 ;粉碎台14,对所供给的生物质原料11进行载置;驱动部15,驱动该粉碎台14旋转;粉碎棍16,与所述粉碎台14的旋转连动地动作,并利用按压力将所述生物质原料11粉碎;及鼓风单元(未图示),从所述粉碎台14的外周侧下方朝向上方形成上升流,喷出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粉体17进行气流搬运的搬运气体18,其中,具有在所述粉碎台14的周围周向设置的立设堰14a,且具有第一延设堰31,该第一延设堰31从所述粉碎辊16的下部的粉碎装置主体13侧延伸设置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立设堰14a的上表面侧具有规定间隙33的多个狭缝32。所述粉碎台14形成为大致圆形台状,该粉碎台14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以使载置在该粉碎台上的生物质固态物不会落下,并且在所述粉碎台的外周侧设有堰14a。而且,为了预防粉碎台14的磨损,而设有更换自如的台衬垫14b。需要说明的是,粉碎台14在从粉碎台下侧延伸设置的驱动轴(未图示)上连接有电动机(未图示),利用该电动机来驱动粉碎台14旋转。所述粉碎辊16设置在从粉碎台14的中心向外侧偏离的位置的上方。该粉碎辊16与粉碎台14的旋转连动而旋转,并使按压力作用于在粉碎台14的台衬垫14b上载置的生物质原料11上而将其粉碎。此时,在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减速机,在所述粉碎辊16上连接有使粉碎载荷变化的可变液压源或弹簧,无级或分等级地使粉碎辊16的粉碎载荷增减,能够利用控制装置(未图示)进行控制以使粉碎动力处于额定范围内。所述原料供给管12沿着垂直轴方向向粉碎装置主体13的顶板13a贯插,以使生物质原料11落下到粉碎台14上。分级器19对借助搬运气体(一次空气)18而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丰山本次男山口启树木下正昭植松良茂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