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PCRF或BPCF接收来自固网的第一会话,其中,该第一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集合;PCRF或BPCF接收来自AF或者业务检测功能TDF的第二会话,其中,该第二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PCRF或BPCF根据用该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关联上述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移动终端通过固网直接访问移动网络业务场景中,会话关联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的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System,EPS)由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DataNetworkGateway,P-GW)和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Server,HSS)组成。EPS支持与非3GPP系统的互通(如图1所示),其中,与非3GPP系统的互通通过S2a/b/c接口实现,P-GW作为3GPP与非3GPP系统间的锚点。在EPS的系统架构图中,非3GPP系统接入被分为不可信任非3GPP接入和可信任非3GPP接入;其中,不可信任非3GPP接入需经过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EvolvedPacketDataGateway,ePDG)与P-GW相连,ePDG与P-GW间的接口为S2b;可信任非3GPP接入可直接通过S2a接口与P-GW连接,S2a接口采用PMIPv6(ProxyMobileIPversion6,代理移动IP协议版本6)协议进行信息交互;另外,S2c接口提供了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与P-GW之间的用户面相关的控制和移动性支持,其支持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为支持双栈的移动IPv6(MobileIPv6SupportforDualStackHostsandRouters,DSMIPv6),其可用于不可信任非3GPP和可信任非3GPP接入。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可以作为非3GPP系统接入EPS,这涉及到很多运营商关注的固网移动融合(FixedMobileConvergence,FMC)的互连互通问题。其中,互联互通及地址分配技术如下:现有技术中,在家庭网关(ResidentialGateway,RG)为路由模式且支持网络地址(端口号)翻译(NetworkAddress(Port)Translation,NA(P)T)为N:1(N大于或等于1)时,RG在执行基于3GPP的扩展的身份验证协议(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l,EAP)认证过程中,作为认证方,能够获得国际移动签约者标识(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IMSI)或者网络接入标识(NAI,NetworkAccessIdentity)。在RG建立NA(P)T入口表时,会建立IMSI和端口号集合(N等于1时,不分配端口号)以及本地IP地址的关联关系(简称为:用户标识关联表)如图2所示,其中,端口号集合(N等于1时,不分配端口号)以及本地IP地址为RG进行NA(P)T转换后的。并且,RG也支持通过Radius消息,将用户标识关联表传递给宽带网关/宽带远端接入服务器(BroadbandNetworkGateway/BroadbandRemoteAccessServer,BNG/BRAS)。在RG为桥接模式时,BNG/BRAS在执行基于3GPP的EAP认证过程中,作为认证者,能够获得IMSI/NAI。通常情况下,BNG/BRAS为该移动终端会分配一个公网地址作为本地IP地址时,则BNG/BRAS会建立IMSI/NAI和本地IP地址的关联关系,而不包含端口号集合;否则的话,BNG/BRAS需要支持NA(P)T,该关联关系则需要包含端口号集合(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终端在通过WLAN接入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分组交换中心)的场景下,如果RG作为NA(P)T,特别是N:1的场景,终端上获取的IP地址是RG分配的私有地址,而与外部通讯的是RG转换后的公有地址外加端口号。因为该终端可能有不同的业务,而不同的业务又占有不同的端口号,也就是说当一个终端同时拥有多个业务时,标识该终端的有一个公有IP地址外加一个端口号的集合。当另一个终端接入到该RG时,RG转换后的地址也是该IP公有地址,但是其端口号的集合不同而已。该公有地址和端口号集合会上报给BNG/BRAS/AAA。业务分流技术如下:上述互联互通部分中介绍到的终端同时拥有多个业务,包括从WLAN分流的业务和通过EPC路由的业务。其中,从WLAN分流的业务和通过EPC路由的业务是这样的:由于用户业务的多样性需求,用户会同时访问多种业务,如果业务都经过3GPP的核心网,不仅增加了核心网的数据流量负荷,而且多种业务抢占有限的网络资源,可能无法保证对QoS要求高的业务质量。因此,对业务采用有效地分流是有必要的。以S2b为例,如图3所示,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特征,部分业务通过EPS传输,而另外一部分业务(比如:internet业务,也包括移动网络的流媒体业务平台上的业务)可以直接从WLAN分流,以降低3GPP核心网的流量负荷。其中,从WLAN分流的不同业务占用上述端口号集合中的多个不同的端口号,而通过EPC路由的数据包因为都是在IPsec隧道封装之内的,会占用端口号集合中的其中的一个端口号。策略控制技术如下:在FMC架构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当移动终端通过WLAN直接进行业务分流时,3GPP网络的策略控制服务器或者计费服务器仍然会对移动终端下发与移动终端相关的具体策略控制或者计费决策给固网,比如:针对某个移动终端的具体业务类型进行策略控制或者计费等;固网的网元收到策略控制服务器的策略决策或者计费服务器的计费决策之后,会执行与具体移动终端相关的策略控制或者计费信息的收集。为了支持与具体移动终端相关的策略下发给BNG/BRAS,宽带策略控制功能与BPCF(BroadbandForumPolicyControlFunction,宽带论坛策略控制功能)建立策略会话,BPCF与3GPP的策略控制实体PCRF建立会话并从PCRF处获取策略,从而下发给BNG/BRAS。当WLAN分流的是移动网络的流媒体业务平台时,在现有技术中,AF(ApplicationFunction,应用功能)收到移动终端的业务建立请求时,或者TDF(TrafficDetectionFunction,业务检测功能)检测到业务信息时,会与PCRF进行交互,向PCRF请求业务是否接受的决策。而要想对从BNG/BRAS直接路由到internet/PDN的数据进行基于用户级别的管理和控制,BPCF需要能够从PCRF下载到基于用户的策略,并能够向PCRF上报基于用户的信息,而且PCRF与AF建立Rx会话/AF会话(或者PCRF与TDF建立Sd会话/TDF会话),PCRF与固网建立S9*会话,PCRF在进行策略传递前需要能够进行基于终端用户级别地关联会话(BPCF关联AF会话/Rx会话(或者Sd会话/TDF会话)和固网策略会话的场景同样由此需求)。参见图4所示的AF会话/Rx会话(或者Sd会话/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会话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策略控制实体PCRF或BPCF接收来自固网的第一会话;其中,所述第一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集合;所述PCRF或所述BPCF接收来自应用功能实体AF或者业务检测功能TDF的第二会话;其中,所述第二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所述PCRF或所述BPCF根据所述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6 CN 201110210986.11.一种会话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策略控制实体PCRF或BPCF接收来自固网的第一会话;其中,所述第一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集合;所述PCRF或所述BPCF接收来自应用功能实体AF或者业务检测功能TDF的第二会话;其中,所述第二会话携带有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所述PCRF或所述BPCF根据所述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包括以下之一:触发S9*会话的消息、S9*会话、S9会话或者固网策略会话;所述第二会话是Rx会话,或者AF会话,或者Sd会话,或者TDF会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F或所述BPCF根据所述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关联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包括:PCRF或BPCF判断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时,关联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1)所述第一会话的IP地址与所述第二会话的IP地址相同;2)所述第二会话的端口号信息中的端口号是所述第一会话的端口号集合中的元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F或所述BPCF关联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PCRF或BPCF根据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的关联关系,为业务制定策略,下发所述策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PCRF或所述BPCF以用户标识关联表的方式保存所述IP地址和端口号集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以峰,刘国燕,宗在峰,周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